臨汾新聞網訊 “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游戲的童年……”這首膾炙人口的老歌唱出了孩子的心聲,道出了孩子貪玩的天性。盡情玩耍本該成為童年的主題,可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會玩了,越來越沒時間玩了。
6月9日19時30分左右,記者走訪了位于市區貢院街、財神樓南街、科委巷的多個小區,發現多數孩子寫完作業后難獲自由,戶外游戲極度匱乏。
貢院街8號樓附近,幾個孩子在玩“撕名牌”游戲,一個孩子為了躲避他人的“圍追堵截”,迅速爬上一輛車,危險指數不容小覷;堯鄉花苑里幾個三四年級的孩子騎著大人的車子,在院里來回穿梭;科委巷新民小區里,幾個孩子的游戲還沒開始,就在家長的催促下無奈道別。
記者隨機采訪了幾個孩子,了解他們喜歡的游戲有哪些。他們的回答大致相同,除了“撕名牌”,其余都是時下流行的網游、手游。住在新民小區的三年級學生家長曹女士道出原因:家長們不放心孩子單獨出去玩,也沒時間陪他們玩。小區里的孩子只有周六日可以在院子里玩一會兒,多數時間還是待在家里,陪伴他們的基本上是電視、電腦和手機。”此外,還有幾位80后家長反映,在他們的孩童時期,寫完作業就意味著“解放”,可以盡情地去玩,丟沙包、跳皮筋、捉迷藏、老鷹抓小雞等百玩不厭。
但是,在他們的孩子眼中,這些質樸無華的游戲已經過時了,孩子們寫完作業更愿意打開電視、電腦或手機。
“游戲文化”的缺失,使一些孩子成了“宅男宅女”或“電腦兒童”,他們的課余生活單調而乏味。“如今的家庭教育對寓教于樂缺乏真正的認識,應該把游戲的權利還給孩子,讓孩子享受到戶外的快樂與自由。”家住科委巷北城花園的翟先生感慨道,傳統的兒童游戲可以給孩子帶來童年的樂趣,也可以增進孩子間的情感交流。家長們應該多付出一些時間,使老游戲得到傳承,讓孩子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成華 李靜)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