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商業的嫁接,是當今實現和傳承民間手工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1月30日,我市首屆文化創意產業研討會在藍色港灣文化產業園區舉行,來自我市文化界專家和民間藝術家齊聚一堂,為我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建言獻策,共話長遠發展。
研討會上,藍色港灣文化產業園區負責人分析梳理了全國以至全世界目前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現狀和積累的成功經驗,并就我市文化創意產業的市場潛力、特色優勢、發展路徑等話題進行了闡述。他表示,通過借鑒其他地方的文化發展思路和理念、運作模式,文化產業園區將走出屬于臨汾特色的文化發展模式,與時代發展更好地接軌,立足臨汾本地,打造成全國一流的文化創意園區。
“文化需要大力發展,文化創業園的建立給臨汾文化發展提供了更好更廣的平臺。”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相關負責人李春富對藍色港灣文化產業園區的發展給予充分肯定。他表示,傳統文化必須傳承下去,但要改變傳統思想觀念,在堅持自己特長的基礎上發揮更大的創意。
傳統文化究竟如何突破發展瓶頸?來自社會各界的民間藝術家積極發言,共商文化發展大計。一直從事曲沃仿古青銅制作的王琦稱:臨汾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作品創作與商業需求對接,這是一個需要重點考慮的方面,應該創作出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作品,產業園區的建立,給地方文化發展提供了一個走出去的平臺。”“傳統的文化產業需要資源整合,與現代理念結合,才能更好地走向市場。”曲沃葫蘆藝人鄭亞輝講述了他多年來的經歷,提議依托臨汾特色文化,打造私人定制產品,同時通過改變思路、跨界融合,利用現代“互聯網+”的思路,拓寬文化產業發展。
市剪紙協會的郭素勤表示,剪紙藝人在發展中遇到了許多困惑和矛盾,如何把傳統手工藝與當代社會需求結合,這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古陶燒制技藝傳承人牛九州就繼承傳統文化產業和商業市場開拓,提出了建議。
藍色港灣文化產業園區立足臨汾輻射全國,向本地文化提供了一個與外界合作的平臺,為臨汾特色文化企業走向全國助一臂之力,同時也引進全國知名文化企業,更好地推動臨汾文化產業發展。
記者 張瑩超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