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2015年12月16日,是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這天,我市新一批援疆工作者抵達新疆新湖農場,開始了他們為期一年的援疆工作。
新湖農場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下轄的一個團場,1965年建場,地處天山北坡經濟帶,交通相對便利,是以農業為主的一個小鎮。新的環境,新的征程,肩負臨汾、新湖兩地人民的厚望,在我市掛職干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新湖農場黨委常委、掛職副場長梁國剛的幫助下,援疆同志努力踐行自己的職責與使命,全身心投入工作,為新湖醫院、新湖一中及當地的建設與發展做著自己的貢獻。
在新湖總場醫院支醫的兩位醫生是市第一人民醫院的薛臨生和市第四人民醫院的張宏生,他們的到來,給醫院注入了活力,原本冷清的門診變得熱鬧起來,不斷有各分場的患者慕名而來,求醫問診。疝氣、靜脈曲張、乳腺、闌尾等幾十例手術得以實施,成功率百分之百,好評率百分之百。他們同時還向當地醫護人員傳授大量臨床經驗,在手術操作規范化、麻醉劑量、術前、術后等各方面提出大量合理化的建議和指導意見。他們視患者為親人,建立起醫患之間的互信。張宏生的先進事跡被兵團《準噶爾時報》報道,在當地傳為一段佳話。薛臨生是告別重病的老母親踏上援疆之路的,入疆不久便接到母親病危的消息,沒多日便是陰陽兩隔,薛臨生含淚料理完母親后事,便在最短時間內回到援疆的崗位,以更加努力的工作服務患者、告慰母親。
在新湖一中支教的是市第四中學的郭衛平和侯馬二中的柴斌、洪洞一中的賈曉輝、曲沃中學的戎之健、襄汾中學的柴懷倉和喬振水六位老師。他們在與新湖一中各學科老師座談和參加聽課評課、教學研討等一系列活動中,暢所欲言,把自己的經驗、方法以及所在學校在教學教研和學校管理方面的好做法、好經驗都毫不保留地講出來,很快便與老師們打成一片,和學校融為一體。郭衛平在新湖一中承擔了八個初中畢業班的作文教學工作,他和柴斌老師還分別兼任了文、理科聽評課組組長。之前學校對作文教學并不夠重視,更談不上專項的指導與訓練,郭衛平在充分了解情況的基礎上,從學生實際出發,先后做了六個作文專題講座,指導寫作并進行扎實的訓練,從選材到立意,從巧擬題目到明晰思路,從描寫刻畫到寫作技法,學生寫起作文來材料充實了,思路清晰了,語言生動了,文面美觀了,他們嘗到了寫作的甜頭和樂趣。在聽課評課活動中,郭衛平和柴斌先后聽了語文、英語、地理等學科幾十節課,與老師們真誠交流,探討每節課在教學設計、教法學法、課件制作、課改理念等方面的優缺得失,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并指導青年教師,在與文科所有老師的共同努力下,推選參加全國初中語文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的青年教師龔艷艷載譽歸來,捧回大賽一等獎,開新湖在全國大賽獲此殊榮的先河,并有多名教師在兵團組織的課堂一體機操作大賽中獲得獎項。
在新湖農場,大家都是主動而愉快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站講臺、挑重擔,備、講、批、輔、考毫不含糊,架設起學校與家庭,新湖與臨汾的對接橋梁。教學一線的辛苦自不待言,老師們克服種種困難,在最短時間內克服了地域、飲食、習俗及教學諸方面的不適,起早貪黑,沒有一句怨言,用強烈的事業心和智慧澆灌新湖的花朵和希望。
一天又一天,新湖農場正在發生著令人喜悅的改變,我市援疆工作者正在用自己的辛勤工作讓新湖農場的未來變得更加美好!(魏曉玲)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