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王曉靜)7月1日,市作協在翼城召開李克聰長篇小說《蝸牛》研討會,市作協主席團成員,第一、二屆簽約作家,翼城縣部分老、中、青作家及文學愛好者共計50余人參加了會議。
李克聰為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翼城縣作協主席,1982年開始發表作品,先后在各級報刊發表各類文字200余萬字,著有散文集《遠尋》、傳記文學《楊開元》等作品。《蝸牛》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是李克聰創作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小說分為金、木、水、火、土五部,72個章節,共計42.5萬字。小說以財主家的三公子李崇良三打石娃為線索,反映了一個地主子弟從抗日戰爭末期到改革開放之初的半生坎坷而帶有傳奇色彩的命運,書寫了農村波瀾壯闊的歷史變遷和復雜的矛盾糾紛,故事跌宕起伏,具有批判現實主義的深度和歷史反思的向度。會上,作者李克聰介紹了《蝸牛》的創作過程、創作感悟及最終的出版過程。與會人員對《蝸牛》在語言特點、人物形象、思想內涵等方面進行了認真研討。
“《蝸牛》是一部史詩性鄉村歷史小說,作者對艱難歷程中的社會形態做了準確的把握,抓住了形態的特質,真誠地去面對歷史,展現了風云激蕩、波瀾壯闊的鄉村歷史畫面。”市作協主席張行健說,“這部小說同時也是中國鄉村草根階層的苦難歷史,有苦難小說的品質,在矛盾糾葛中揭秘了人的性情,是近年來我市作家創作的一部較為難得的長篇小說。”
責任編輯: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