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記者張春茂)近日,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浮山木偶傳承人吳春安和侯馬皮影傳承人趙翠蓮應邀在錦悅城舉辦了傳統藝術表演。
當天晚上,浮山木偶傳承人吳春安帶領他的演出團隊表演了嗩吶獨奏《喜慶》《北京有個金太陽》《變臉》,還有結合新時代獨創的木偶表演《八項規定好》。
侯馬皮影傳承人趙翠蓮和她的演出團隊表演了民間流傳很廣的神話劇《豬八戒背媳婦》《收五毒》等節目。
這些形式獨特、平常難得一見的節目贏得了觀眾的好評和稱贊。
表演中,臺下觀眾應邀上臺向非遺傳承人學習了解皮影表演藝術和操作技巧。浮山木偶傳承人吳春安帶領“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等“木偶人”,走到觀眾中間,讓觀眾近距離學習了解木偶文化和操作技巧。專門組隊前來觀看臨汾非遺演出的師大學子們熱情高漲,他們來自山東、河南、河北、湖南、四川等地,對臨汾這種獨特的表演形式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并在非遺傳承 人的指導下,學習舞拳弄棒、抖袍提袖、甩稍擺翅、吹胡子瞪眼、盤腳打座等技巧,雖然動作生疏,但興致勃勃,歡笑聲不斷。
木偶戲傳播歷史悠久,在民間有“傀儡戲”“傀儡子”戲曲的說法,源于漢代,是由殉葬木俑演變發展而來的。木偶戲分提線木偶、杖頭木偶、布袋木偶三種形式。侯馬皮影是山西皮影戲的重要分支,興起于清朝末年,因其“一口敘述千古事,雙手對付百萬兵”意趣盎然的戲劇表演形式,深受群眾喜愛。
“這種表演形式非常獨特,是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我第一次現場觀看木偶和皮影表演。”山西師范大學歷史專業的學生李丹來自山西長治,她觀看表演后表示:作為一名歷史專業的學生,我通過觀看表演,聽傳承人講述傳承歷史,感覺其中的歷史文化還待進一步挖掘,需要更多人來關注和弘揚這些文化瑰寶。”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