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這是一場“雙向奔赴”的盛會,這是一次合作共贏的盛舉!
1月13日,以“中國經濟的下一程:以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第十屆新華網思客年會(山西)在我市舉行。
為何選擇臨汾?在過去的“成績單”中,也許可以窺探一二。
當前,我市城市“雙品質”建設釋放強大紅利,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在全省領先,民間投資、產業類投資保持強勁態勢,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招商引資成效顯著,開發區建設提質增效,數字經濟蒸蒸日上,產業新動能加快成長……
新華網思客年會首次落地山西、邂逅臨汾,源于臨汾高質量發展全面提質提速的實踐,源于臨汾打造經濟高質量發展地級市新引擎的底氣信心,也源于思客匯聚思想智慧助力地方發展的責任擔當。
“所有的旅行都是出發,到了臨汾咱是回家”“熱點城市,熱點臨汾”“愛臨汾·贏未來”,市委書記李云峰用三句話表達了“東道主”的熱情:“我們熱烈歡迎與臨汾理念契合,愿景相同的各界朋友一起開創更大場面,一起共贏美好未來!”
聚焦先進思想 更新觀念理念
第十屆新華網思客年會(山西)的主題是“中國經濟的下一程:以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何為“新質生產力”?
新華社副社長、黨組成員劉健開門見山:“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新質生產力之‘新’,在于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基礎和方向也在于科技創新,要厚植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豐沃土壤。”
新質生產力如何推動我市高質量發展全面提質提速?
在主旨演講中,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給出了一個新的概念——創新型“碳替減”。這個概念,乍一看,很難理解。劉世錦深入淺出:“每千瓦時發電,碳排放燃煤1000克,光伏30克,風能為10克,如果由燃煤發電改為光伏或風能發電,則碳替減量分別為970克或990克。創新型‘碳替減’就是這樣一個概念,依托綠色技術替代而相對減少的碳排放,也就是運用低碳、零碳和負碳技術,在獲取相同產出的情況下,與原有的高碳基準生產方式相比,所減少或抵消的碳排放量。”
具體到實際發展中,劉世錦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區域或企業完成減排任務時,可以自身直接減排,生產創新型碳替減產品或者通過市場交易購買創新型碳替減產品。
如何加快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會長李兆前說:“新質生產力的形成與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緊密相連。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全面振興,帶領新經濟增長點不斷涌現,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必然路徑。民營經濟在我國經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要充分發揮民營經濟在新質生產力中的作用。”
“趨勢是大于優勢的。”在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呂廷杰看來,臨汾的資源優勢在于具有很強的產業結構,但也存在短板。呂廷杰作主旨演講時,分析了數字化轉型時代的機遇與挑戰,他說:“轉型的過程就是一個洗牌的過程,我們要抓住這種機會,不要完全沉浸于原來擅長的產業。”
這場盛會,大咖云集,干貨滿滿。新思想在平陽大地上落地生根,必將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提質提速注入新動能!
碰撞思維火花 共話經濟發展
“如何‘穩增長’‘穩預期’”“新質生產力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圓桌會談,談的是問題,是思路,是方向。
地區經濟的發展,當地企業最有發言權。
“‘到臨汾投資,企業必須掙錢、必須盈利、必須實現可持續發展。’市委書記李云峰的話真真切切道出了企業家的心聲。”成都晶旭晟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張紋彬說,“這句話讓我非常感動和踏實,也是最終吸引我把企業建在臨汾的原因。在這里,我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和‘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辦事效率,正是因為有這樣良好的營商環境,我們主動介紹產業鏈上下游朋友伙伴前來考察,目前已有杭州協能科技、龍電埃瑞斯等企業確定落戶臨汾。”
無獨有偶,2023年,紫光集團臨汾智能制造基地落地臨汾,也正是看中了臨汾的營商環境。紫光集團臨汾智能制造基地落地臨汾經濟開發區,項目從考察、選址,到注冊完成,僅用時26天……這樣的速度背后是臨汾干部的自我加壓,是“慢不得、等不起、坐不住”的緊迫感、責任感。
“數字賦能,作為‘后發地區趕上先進發達地區的通道’,是臨汾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新機遇,實施產業變革、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紫光集團副總裁許惠龍說,“我們填補了臨汾數字信息產業基礎領域的空白,可以為臨汾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增添新活力,創造未來的新發展。”
你永遠可以相信臨汾!
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延峰說:“我們將聚焦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以新型工業化為牽引,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在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方面破題先行,勇闖新路。”
臨汾正奮力在“沒有先例”的領域先行先試、在“普遍在做”的領域做得更好,以具體行動打造“熱點臨汾”的良好口碑,讓更多的外地企業、外地客商走進臨汾、落戶臨汾,一起抓機遇、謀發展,一起“愛臨汾·贏未來”。
瞄準難點“破題” 緊盯需求“出招”
臨汾作為中西部城市,如何繼續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提升新質生產力,思客講堂上,專家學者們各抒己見,把脈支招。
“我認為傳統的歷史文化內容如何面向青年傳播這個議題對臨汾很重要。”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張志安表示,面向青年的文化傳播,不能用傳統的灌輸方式,可以用一種“浸潤式傳播”的方式。
據張志安介紹,浸潤式傳播是通過“身臨其境”的敘事體驗,更能實現潛移默化、深遠持久效果的傳播方式。張志安認為,要鼓勵臨汾青年多創造、生產、分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他說:“臨汾有文化積淀、文明積淀,我們要對其進行挖掘、浸潤、提煉,讓這座城市的高尚性和文明性體現出來。”
臨汾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丁村遺址、陶寺遺址呈現出“最初中國”的模樣,堯文化、根祖文化追溯歷史的脈搏,全省10家5A級景區,臨汾占有3席,數量位居全省第一。近年來,我市大力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先行先試,敢作敢為,先后走進淄博、深圳、西安舉辦文旅宣傳推介會,積極推進景區提檔升級,持續提升臨汾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如何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寶藏”,并將其轉化為生產力?歷史學者紀連海作了題為《三晉源 中華魂——重新認識臨汾的歷史文脈和資源稟賦》的分享,為與會者提供了看待臨汾歷史文化資源的全新視角。不破不立,既要繼承,也要發展。紀連海侃侃而談,帶領大家重新認識臨汾的歷史文脈和資源稟賦。臨汾是文明搖籃、改革之先,它見證了歷史,并且時至今日依舊重任在肩。
“我相信臨汾未來的發展會越來越好,前程遠大!”
“希望臨汾抓住這一輪‘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機遇,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提質提速。”
“作為落戶在臨汾的企業,未來,我們與臨汾榮辱與共,共同發展!”
……
先進理念與傳統文化碰撞,思客年會與“熱點臨汾”交匯,新質生產力與高質量發展融合……學術大家、行業大咖的一句句殷殷祝福,既是對臨汾未來發展的切切期望,也是對臨汾經濟發展形勢的滿滿信心。
盛會,正當其時;未來,大有可為!
記者 安月琦 曹燕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