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市歷史最悠久、文化底蘊最深厚的中學,臨汾一中素以名師云集、校風樸實、人才輩出而著稱。該校創建于1896年,其前身為晉山書院,同年擴建為平陽中學堂,其后幾經更名,1950年正式定名為山西省臨汾第一中學校,1980年被認定為省首批重點中學,2004年被認定為省首批示范高中,2007年被教育部和人事部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2012年,學校更是被中學百年名校論壇評為“中學百年名校(2012-2014)”。
2011年9月,學校順利搬遷至占地面積455畝、建筑面積138757平方米河西新校區,先進的教學設施、完善的配套服務、優美的校園環境為學校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全校現有教職工485人,其中專任教師406人。學校教師素質過硬、名師眾多。其中全國優秀、模范教師10人,特級教師7人,省級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教學能手136人,中教高級教師79人、中教一級教師161人,本科學歷教師417人、研究生學歷68人,教師學歷全部達標。全校35歲以下教師占總數的60%以上,一支活力無限、干勁十足、潛力無窮的青年教師團隊正活躍在一中的講臺上。
2011年,該校被市委、市政府評為“2011年臨汾市直屬教育工作先進單位”;被清華大學評為“新百年領軍計劃優質生源基地”;被教育部評為“全國重點大學暨‘211工程’大學生源基地”;2012年后陸續成為天津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等重點大學生源基地校。2013年高考,該校再次實現新突破、新跨越,達二本線以上792人,達線率為85%,其中達一本線519人,占達線總人數的65.5%。包攬臨汾市文理科狀元,有7名同學達清華、北大錄取分數線,4名同學被錄取。
學校牢牢樹立“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思想,以班主任隊伍建設為核心,以學生行為規范和養成教育為重點,以豐富的德育活動為載體,以創新德育管理方法為突破,家校聯合,從嚴治教,潛心育人,使學校德育工作亮點迭現、成效顯著。近兩年,學校先后開展了“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光盤行動”、“我的夢·中國夢”、“學雷鋒”等系列主題實踐活動;成功舉辦以“青春情·中國夢”為主題的校園科技文化藝術節。2012年成功組織“第十二屆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山西賽區)”活動;在2012“中國教育改革成就獎”評選活動中被評為“全國素質教育先進示范校”。
教學質量是立校之本,科研質量是強校之基。該校圍繞“科研興教、科研興校”的工作重點,以學校發展目標為方向,以學科課堂教學為基地,以評模爭優為推手,以教學評比為平臺,發揮教科研的先導功能,努力提高教科研質量。以研促學,以評促改,以點帶面,廣泛開展觀摩示范、教學研討、送教下鄉等校際教研活動。與忻州一中、康杰中學、長治二中等名校 建立了比較穩定的常態研討制度。通過講座、報告會、示范課、座談等形式,與古縣中學、鄉寧三中、翼城三中的師生進行了廣泛深入交流,充分發揮了臨汾一中這所百年老校的示范性作用。2011年該校被評為“國培計劃”山西省中小學教師培訓實踐基地;2012年秦夢、趙國興等人被評為先進教研工作者。近幾年來,在全省教師課堂教學技能大賽、山西省基礎教育“三優工程”評選、三晉名師評選、省基礎教育信息化“十佳”系列評選活動中,學校相繼有50余人次獲獎。
一個多世紀以來,臨汾一中秉承古老堯鄉的博大文化,浸潤秀美汾河的千古靈氣,形成了求真至善、立德立人的優良傳統,辦學至今為社會和高校培養、輸送了數以萬計的優秀人才。如今,臨汾一中站在了新的起點上,正以探索創新的精神與勇氣,以勇立潮頭的氣魄與風范,與時俱進,培養更多具備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積極打造教育品牌,為振興臨汾教育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記者 王小庚
責任編輯:秦芳媛
上一篇: 做學習的主人
下一篇: 堯廟景區新春廟會文化活動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