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如花季一般的年齡,生活中原本應充滿歡聲笑語。然而,家住侯馬新城花園年僅12歲的于筠鈉卻只能住在與外界隔離的病房中,無法回到渴望已久的校園——2013年7月,小筠鈉不幸被確診為M5型急性髓系白血病。
在父母和鄰居的眼里,小筠鈉是一個誠實守信、勤儉節約的好孩子;在老師的眼里,她是一個愛學習、勤思考、勇敢頑強的好學生。可就是這么一個人見人夸的好孩子,現在卻飽受病痛的折磨,終日頑強地與死神抗爭。
“天使”遭不幸 想早日回到課堂
“媽媽,我已經不疼了,我想回家上學。”2月24日,在北京道培醫院的病房中,小筠鈉為了早日回到渴望已久的校園,在電話中請求媽媽。
“小筠鈉如果沒有生病,應該在初中一年級的教室里學習,可是現在……”提起小筠鈉,媽媽張建華泣不成聲。
張建華今年40歲,為了給小筠鈉治病,她冒著高齡產婦的危險,再次懷孕。提起小筠鈉發病時的情景,張建華告訴記者,去年暑假的一天,小筠鈉的舞蹈老師在電話中焦急地說,孩子在學習拉丁舞時,突然臉色蒼白,渾身無力,還發著高燒,讓她立刻接孩子去醫院看看。
“從我接回孩子的那一刻起,災難、痛苦就一直陪伴著她。”眼淚再次打濕了張建華的眼眶。他們把小筠鈉送到侯馬平陽醫院進行檢查,檢查結果顯示,白細胞為32(正常值4-10),醫生建議最好再去別的醫院進行確診。
“當運城血研所確診孩子患了急性髓系白血病M5型時,我就蒙了,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張建華說,在這之前,小筠鈉很少生病。她不相信,一定要等所有的結果。
輾轉醫院間 生命與時間賽跑
就在回家等待所有結果時,小筠鈉的病情加重了。張建華告訴記者,來到侯馬市中心醫院后,孩子的白細胞已經上升到了147,醫院建議她們去太原進行治療。當他們連夜去了太原兒童醫院時,醫院了解到孩子的病情后,建議他們去天津或者北京。
難道孩子真的沒救了?全家人決定帶孩子去天津血研所看病。“來到天津血研所,沒有床位,只好在門診治療,5天后才住了院。”張建華說,經過治療小筠鈉的病情開始有所好轉,醫生說最好的辦法就是骨髓移植,手術費最少需要80萬元。
“80萬元”,對于這個普通家庭來說就是天文數字。兩個月來,給小筠鈉治病已花去十幾萬元,這些錢全是親戚朋友湊的。
3個月后,小筠鈉又開始出水痘,免疫系統開始遭到破壞。在隨后的時間里,孩子又出現癤腫、皮膚感染,渾身疼得下不了床。
人間有大愛 讓我們為生命接力
現在小筠鈉的體重已從原來的48公斤瘦到38公斤,幼小的身軀已經無法承受病痛的折磨。
記者了解到,目前,小筠鈉正在北京道培醫院做抗感染治療,醫生表示,待病情穩定后就能做骨髓移植手術,按順序考慮全合、半合、臍血三種骨髓移植。由于她的父親配型為半相合,所以醫院正積極在中華骨髓庫里尋找適合小筠鈉的骨髓。而張建華還有一個多月才能生產,臍血因為量少、細胞數少,怕不夠用,萬一感染需要二次回輸,所以臍血只能做最后的備用。
小筠鈉的父母曾在山東青島一所私立大學任教,2010年才回到侯馬老家,親朋好友也不太多。但是,小筠鈉生病的消息還是在小區內傳開了,街坊鄰居們知道后都陸續捐來善款,但是這些錢距離80萬元還差很多。
“不管多么困難,我都不會放棄。”張建華說,現在全家人正在努力地籌錢,也相信在大家的幫助下奇跡一定會發生,孩子也一定能回到那個讓她渴望已久的校園。(記者 趙億平)
責任編輯:李甲
上一篇: 文具“玩具化” 孩子歡心家長鬧心
下一篇: 消防員精編教材 農民工接受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