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郭秀婷 實習生 張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3月31日下午,當記者走進堯都區解放路第三學校時,聽到了經典誦讀聲,原來同學們正在操場上向老師行隊禮。
據悉,從2004年起,該校就在校園里推廣誦讀《弟子規》等經典作品,如今,已將誦讀轉變到行動中來,使學生們學會了待人接物、立德求學和禮儀規范。
《弟子規》《三字經》《論語》等經典是中華文化幾千年傳承下來的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立德求學、禮儀規范的集大成者。解放三校要求學生以《弟子規》為日常行為規范,每周一召開教師例會,對老師們進行培訓,再由老師帶領學生們誦讀經典作品,學習為人做事的禮儀。
2013年9月份,解放三校開始全面推廣實施博雅教育,堅持以人為本、以文化人;以德育心、德心相融;張揚個性、追求卓越的教育方法。同時,在全校開展以學習《弟子規》等傳統經典為重點內容的學習教育實踐活動,并制訂了傳統文化特色教育實施方案,將學習重點由“誦讀”轉移到“行動”上來。其中,除一般的學習和踐行經典讀物外,每周一升國旗,全校師生齊誦《解放三校感恩詞》,教導學生學會感謝祖國、感 謝家人朋友、感謝生活以及感謝困難挫折,通過禮儀、禮貌、禮節教育,引導學生從小掌握校園、家庭和公共場所禮儀基本知識,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根據《弟子規》的內容,該校自創了《生活力行表》,包括合理規劃時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幫助父母做家務、自覺完成作業、禮貌對人等,學生們根據自己的實際行動進行自我評價,由家長監督完成。
此外,學校還編寫了《校園禮儀三字經》,鼓勵學生大量閱讀《三字經》等經典作品,背誦《論語》、孟子》中的經典名句和古詩詞,引導學生把經典學習、生活、為人處世、待人接物融為一體。
王一帆是該校六年級的一名學生,也是《弟子規》的踐行者和受益者。她說:我以前很任性,不聽父母的話,爸媽說一句,我能頂十句,還經常埋怨他們,父母對我很頭疼。自從學校要求學習《弟子規》后,我深切領會到其中的含義,不再埋怨、不再頂撞,學會了待人接物。我發現自從學習《弟子規》后,身邊的同學們也都變得謙讓、有禮貌了?!苯夥湃W⒅貙嵺`的指導,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教育學生從我開始,從身邊小事做起,培養學生的基礎文明和基礎道德,大力推進校園特色文化建設,營造健康、文明、和諧的校園環境,使廣大師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和人生價值觀,塑造健全的人格。
責任編輯:秦芳媛
上一篇: 關愛山區孩子 情牽山區教育
下一篇: 臨汾小伙出征登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