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老鐵們,拿剛剛蒸熟的南瓜蘸蜂蜜吃很美味,你們也可以試試……”在翼城縣澆底鄉“澆底紅”農特產品收購銷售中心內,楊雪蘋正在錄制抖音視頻,雖動作比較生疏,但每一步都像模像樣。
澆底鄉農特產品正在打出品牌,讓像楊雪蘋這樣的農戶將辛勤勞動化作財富。多年來,翼城農信也見證了“澆底紅”品牌的成長,金融力量伴隨產業綻放。
“蜜”里藏金
攜蜂而行,逐花而居,這是對養蜂人工作詩意的描寫。然而多年乘“蜂”而行,楊雪蘋夫婦知道這詩意的背后是什么。“是被蜇無數次,疼到眼淚直流。”“是拉著蜂箱漫山遍野地跑。”“是被人質疑蜂蜜是假的時,那種難過。”……
愛人吉保國是傳統的養蜂人,憑著自己的手藝制蜜,然而價格和辛勞不成比例的現狀,讓楊雪蘋一直不甘心,雖然文化水平有限,但她卻有著更為超前的想法。“咱們的蜜這么好,應該有自己的品牌!”
楊雪蘋說,家鄉的溝溝坎坎藏著可口的蜜,而蜜里也藏著“金子”。澆底鄉地處翼城縣東北部,與浮山、沁水接壤,境內山勢連綿,層層疊疊,是尋花問蜜的天然福地,楊雪蘋和愛人搜集了近10余種蜂蜜。愛人制蜜,楊雪蘋就搞起了銷售。
因天氣影響,2017年蜂蜜產量驟減。“人要吃飯,蜜蜂也要活。無奈之下我們打算出門打工”楊雪蘋說。了解到他們的情況,翼城聯社及時向他們發放了貸款,讓他們家的蜜蜂可以繼續采蜜。難關渡過了,楊雪蘋的蜂蜜生意也越做越好,心中那個“品牌夢”也在持續發酵。
乘“蜂”萬里
夢想加努力,楊雪蘋的夢在今年成真了。在鄉政府的支持下,2020年5月1日,“澆底紅”農特產品收購銷售中心掛牌開業,楊雪蘋作為負責人進行日常管理,其中不僅有她的“澆底紅”養生蜂蜜,還有小米、玉米、土雞蛋等本地農產品。
作為“主打品牌”,楊雪蘋的蜂蜜在逐漸蛻變。“這是一直在我腦子里的想法,給蜂蜜裝罐貼標,入盒精裝,質量有了保障,利潤也上去了。”楊雪蘋說,180斤一桶的蜂蜜,往年一年只能賣5桶左右,今年到6月份就賣出了9桶。
有了平臺,怎樣才能用好?楊雪蘋的目光落在了網絡營銷的路子上。在以往發朋友圈的基礎上,楊雪蘋開通了抖音,將采蜜、搖蜜等日常工作場景拍成視頻,然后發布到網上。通過網絡將澆底蜂蜜賣到了更遠的地方,乘“蜂”萬里的她在視頻中也愈發的自信。
一“紅”百艷
“你好,我要6份精裝禮盒蜂蜜。”“給我來點雜糧,一會兒過去拿。”……通過電話接收訂單已經成了楊雪蘋的日常工作狀態,農特產品收購銷售中心的商品種類也在不斷增加。
“貨真價實的蜂蜜,現碾的小米,綠色健康的土雞蛋,還有優質小米酒等等,咱的特色不缺。”“對啊,缺的是品牌知名度,把咱‘澆底紅’叫響,大家都受益。”澆底信用社主任衛樂樂笑著對楊雪蘋說道。為了支持澆底鄉農業產業發展,截至6月末,澆底信用社共發放支農貸款514筆、余額2700.39萬元,其中涉農貸款400筆、余額1896.99萬元。
楊雪蘋最近忙著為“澆底紅”商標申請做最后的工作,正式獲準后的農特產品收購銷售中心將為更多的農產品提供銷路,帶動農戶發展產業。
“有了政府的支持、信用社的給力,不愁發展。現在大家都不叫我名字了,直接叫我‘澆底紅’,以后這就是咱的名片。”楊雪蘋的笑容像蜜一樣甜到心底。
記者 潘華玲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