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曉博,可以幫我交一下水費嗎?”“曉博,我想更換一下銀行卡綁定的手機號。”……這是堯都農商銀行客戶經理張曉博的日常。
自6月28日堯都農商銀行首家“紅色金融服務驛站”入駐堯都區鐵路東街道辦事處三元社區以來,以派駐客戶經理張曉博為主的“曉博說事”服務小組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為堯商服務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的行動拉開序幕。
忙里忙外的社區“志愿者”
“紅色金融服務驛站”的設立,給社區帶去了一群忙里忙外的“志愿者”。“早上7點我就到社區了,我們服務小組一直在忙碌。”張曉博說,他們的工作是為了將金融服務嵌入黨群驛站,為社區居民提供紅色金融服務,進一步聚合共建資源、優化要素配置、延伸服務領域,入駐黨建、政務、民生、金融、志愿服務等綜合服務事項,建設群眾家門口的辦事窗口、離群眾最近的金融陣地,展現百姓銀行的社會擔當。
堯都農商銀行之所以在三元社區設立第一個試點,是因為該社區占地1.5平方公里,常住居民6350戶19685人,轄內行政企事業單位24家、個體商鋪353戶,共有20個居民小區,是堯都區最大的社區。
“初來乍到,為確保各項工作順利落地,我們結合當地實際,圍繞社區工作,入駐前期,做了一系列的‘熱身’,比如助力社區教育機構開展兒童節親子互動活動,進駐一周內,先后在社區青年之家向服務團隊送溫暖、對轄區內九小門店進行安全隱患排查、對社區內的三元小區進行慰問。”張曉博表示,“曉博說事”服務小組以金融服務為基礎,同時全面參與到社區各項工作,逐漸做到社區住戶都熟悉、社區事情都關注、社區人員都認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盡心盡力的居民“知心人”
“紅色金融服務驛站”工作人員配合社區工作人員開展工作的同時,也將本職工作嵌入其中。全面開展金融服務活動,配合服務轄內的東城支行走訪社區商戶30余戶,期間成功推薦貸款,微信綁卡數量增加,登記有意向貸款客戶。
社區金融服務不僅要有效益,更要“接地氣”。“我們的服務理念是‘哪里有人民群眾,哪里就有堯商人的服務。’不僅有金融服務的硬條件,也要提供大家需要的‘軟服務’。”張曉博介紹,“紅色金融服務驛站”作為服務群眾、服務企業、服務基層的重要載體,打造“一站式、多功能、綜合性”的黨建+金融新樣板,是把金融服務送進社區的重要舉措。
“以前交水電費、煤氣費都是到銀行交,這下直接讓曉博代交就行。”三元社區居民趙忠成是小區的老住戶,因為金融服務站開通“小博一撥通”特色服務,其中代跑腿、代交水、暖、電、天然氣等費用的服務帶來了便利,他一下子就記住了張曉博的名字。
在三元社區一站式便民服務大廳內,“紅色金融服務驛站”的窗口不時有人光顧。特色服務平臺為社區黨員創業、創新、消費升級等提供支持,為學習宣傳紅色金融知識提供平臺,讓堯都農商銀行成為居民的“知心人”。
“軟硬兼施”的服務“新氣象”
“紅色金融服務驛站”深入社區的并不限于傳統便民業務。幫助轄區居民了解學習金融知識,為群眾提供家門口的金融專業服務,提供了一對一金融業務咨詢、貧困居民結對拜訪等便民服務等,為社區居民量身設計綜合性金融服務。
“我們的立足點不在產品營銷,而是以提供咨詢服務為主,為社區居民答疑解惑。如果有客戶需要辦理相關業務,我們會指引他們到附近網點辦理。”作為常駐成員,張曉博說這種做法有利于銀行精準了解居民多樣化金融需求,或為開發定制金融服務產品提供新的平臺。
“通過這樣的服務方式,我們聽到居民們說‘看得見人,說得上話,辦得了事,家門口的服務接地氣、暖人心’,這樣的反饋讓人格外高興。”東城支行客戶經理許麗說道。
張曉博表示,接下來“紅色金融服務驛站”將進一步延伸服務領域,為轄區居民提供高質量的便民服務。
記者 潘華玲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