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風和日麗,陽光普照。在洪洞縣明姜鎮南伏牛村村民郝保明的養牛場內,一頭頭牛或臥或站休憩著。郝保明笑容滿面地說:“看著這些牛,心里舒服的不得了。”
收拾牛槽、喂草飲水、整理圈舍、擠送牛奶……這是郝保明每天必須要做的工作。憑著自己的辛勤勞動和洪洞農商銀行的資金支持,他走出了一條養牛致富的道路。
講起養牛前的往事,郝保明感慨不已,以前就是一個打零工的,一年到頭掙不了多少錢,日子過得緊巴巴。“眼瞅著孩子慢慢地長大了,生活卻沒點起色。為了讓家人過上幸福的生活,不能再這樣,出路在哪里?”郝保明下定決心改變困境。
“一直在外打工也不是個辦法,既照顧不了家庭,花銷還挺大,作為農民,還是得從農業上想辦法。”就這樣,2013年郝保明開始了養殖之路。
創業,說起來容易做起難。“剛開始干的時候,不但在經濟上難以支撐,在養殖經驗上也存在很多不足。但是,既然選擇走這條路,就要堅定信心,不能半途而廢。”郝保明在心里暗暗給自己鼓勁加油。
“我一開始是養羊的,雖然經驗技術不足,但既然決定了,就要狠下心去干。”郝保明說,但現實卻不盡如人意,雖然經過努力羊養得很好,但卻遇到了羊價大跌,當年全賠了。“還能不能干,還敢再養羊嗎?”郝保明在心里問自己。“既然已經走上了養殖路,就一定要堅持下去。”郝保明在心里給自己打氣。既然羊的市場不好,就換別的品種養殖。經過一番考察,郝保明把目光瞄向了養牛。“養殖是相通的,羊能養,牛肯定也沒有問題。”經過考慮后,郝保明買回十余頭肉牛開始養殖。
“雖然養牛有與養羊相似的地方,但是并不能按照養羊的方式來養牛,一定要在養牛技術上下功夫。”郝保明說,“養殖都是在摸索中艱難前行,剛開始養牛的時候,我像照顧自家孩子一樣照顧它們,特別是對那些快要生產的母牛更會加倍小心,臨產前我會整夜在牛棚里陪伴,生怕有什么地方出現問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不斷的摸索中,郝保明的經驗技術不斷提高,還成了方圓有名的養牛“專家”。
功夫不負有心人,郝保明的精心養殖,也獲得了不菲的收入。“第一次養牛,就賣出了20余萬元,當把錢拿到手中的時候,就感覺和做夢一樣,終于有了回報。”回憶起第一次搞養殖有收入的時候,郝保明感慨地說。
“手里有了錢,養殖場里還有牛,心里一點也不慌,就想著繼續擴大養殖規模。”郝保明說。在一番合計后,發現手頭資金滿足不了擴大養殖規模的需要。為了確保在建設中資金不斷鏈,郝保明決定向銀行申請貸款,經過多次咨詢后,在洪洞農商銀行申請了貸款。郝保明說:“經過多次接觸,感覺還是洪洞農商銀行的服務好,最后在洪洞農商銀行明姜支行申請了20萬元的貸款。”
拿到貸款后,郝保明擴建了養牛場,又新購了10頭奶牛。“現在我的奶牛產的牛奶,每天都是供不應求,一天都能夠賣出去200公斤左右。”郝保明高興地說,這一次我選對了項目。
現在郝保明的養殖場里共有肉牛20頭、奶牛14頭,一派熱火朝天的場景。看著紅火的養牛場,郝保明的臉上滿是開心的笑容。“現在我是干勁十足,打算一步一步地來,穩扎穩打,繼續把我的養殖場做大!”郝保明信心十足地說。
記者 劉文軍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