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我們的理念就是做出好產品,傾力支持農業生產發展。多虧了有浮山農商行金融力量的鼎力支持,我們企業才能發展到這樣的規模!”站在裝滿有機肥產品的倉庫門口,山西利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陳俊波信心滿滿地說道。
“有機肥是個新商機”
利晨公司是浮山縣目前唯一一家從事生產加工生物有機肥的企業。“2016年,國家開始實施到2020年實現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有機肥料的使用逐漸成為大勢所趨。我從中看到了有機肥是個新商機,從那個時候開始從事有機肥的生產和銷售。最開始是承包了一家化肥廠,為了能夠生產出合格的有機肥,我對化肥廠進行了大量的改造。又多方考察,與山西農業大學、山西大學簽訂了長期技術合作的協議,從而在生產技術上有了保障。”功夫不負有心人,有機肥終于順利投產,這讓陳俊波信心大增。
為了提升產品的質量和競爭力,公司與山西大學化學應用研究所合作,成立了專業的技術團隊,根據浮山當地土壤的實際情況量身定制有機肥配方。有機肥利用畜禽糞便等有機物作為原料,添加有益菌,經過微生物發酵、腐熟和無公害處理后精制加工而成。“我們的有機肥不僅是經山西省化肥農藥產品質量監督檢測站檢驗合格的綠色產品,而且有效解決了浮山當地養殖戶養殖糞便處理難的問題。我們目前已經申請了‘坤綠’商標,5種產品功能不同,能夠滿足農戶各類種植需求。比如,復合微生物肥料把無機化學肥料、有機肥料以及微生物肥料功效綜合在一起,可化解土壤板結結構,修復和調理土壤,改進農產品質量,屬于全營養型產品,是國家提倡代替化肥的首選產品……”說起自己的產品,陳俊波滔滔不絕、如數家珍。
“好產品一定會有好市場”
利晨公司產品生產出來了,但陳俊波又遇到了事業發展上的“攔路虎”。“過去的農作物絕大部分依靠化肥、農藥增產,農民已經形成了思維定式。我們公司在剛開始研發生產有機肥的時候,老百姓對于有機肥的認可度幾乎是零,根本不知道有機肥有什么功效,也不敢輕易去嘗試使用。所以,我們在前期推廣的時候非常吃力。但我相信,好產品一定會有好市場。”陳俊波說,最難的是轉變老百姓的觀念。為了讓有機肥被農戶接受,陳俊波帶領他的團隊進村入戶,從免費試用到優惠銷售,在一次次的試用成功后,他的產品逐漸得到群眾認可。
“我算是村里第一個敢嘗試有機肥的人。第一年試用有機肥,我的玉米每畝達到600公斤,看到我的玉米長得很好,村里人紛紛效仿,逐漸接受了有機肥。用了這些年的有機肥,土壤狀況有了很大改善。我們以后也要好好發展綠色種植!”張莊鄉米家垣村的玉米種植戶秦延慶笑著說。利晨公司首先在他的玉米地進行有機肥試驗,隨著公司產品的豐富,他又率先用上了玉米專用肥等有機肥,以自己取得的效果影響著身邊的群眾。
“服務及時又周到”
2019年,隨著浮山縣輕工科技園區的建立,陳俊波響應縣上號召決定將企業另遷新址。新建廠房、購置設備……一系列的投資讓陳俊波有些力不從心,在新廠區拔地而起后,尤其在2020年投產后,購買原材料等一系列新的投入,讓陳俊波遇到了資金周轉緊張的問題。“有機肥的生產周期比較長,2020年雖然原材料購進沒有問題,但是到了2021年銷售的時候,資金就嚴重不足了。當我試著向浮山農商行小微信貸管理中心提出貸款申請后,工作人員立刻上門走訪。在詳細了解公司情況后,經過簡化辦理流程等舉措,很快為公司授信460萬元,服務真的是很及時周到,打通了我發展路上的瓶頸。”陳俊波表示,資金的注入讓公司得以平穩運轉,也讓新廠煥發出發展的活力。今天的利晨公司占地20畝、擁有3條生產線,具備年產5萬噸生物有機肥規模,高級農藝師、專業化驗人員、技術崗位工人、銷售專業團隊等人才隊伍不斷壯大,走上了發展的“高速路”。
“我們的產品不僅能夠讓農作物增產,還能有效改善生態環境、促進有機農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在浮山農商行的鼎力支持下,我們要繼續研發好的產品,為老百姓致富貢獻力量。”陳俊波深情地說道。
記者 潘華玲
責任編輯: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