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夏日炎炎,洪洞農商行甘亭支行副行長王爭爭頂著烈日走進甘亭鎮董堡村村民董建軍的養殖場,只見場內的牛有的在大棚下乘涼,有的伸長脖子吃著草料。董建軍在一旁打掃衛生,他說:“現在天氣熱了,容易滋生病菌,保持一個好的環境衛生,才能防止疾病的傳播。”
從最初的幾頭牛發展到高峰時的百十頭,現存欄38頭牛,董建軍養牛養出了經驗,也賺到了財富。“我能發展到這個規模,都是因為有洪洞農商行的資金支持。”董建軍感慨地說。
■回鄉創業搞養殖
“這種牛成年后可達600多公斤,而且銷路很好。”董建軍指著牛圈內肥壯碩大的西門塔爾牛興奮地說。在長、寬各10余米的牛欄里,30多頭西門塔爾、夏洛來等品種的牛在悠閑地活動著,還有幾頭剛出生的小牛犢圍在母牛身邊嬉戲。董建軍說:“這是這幾天才生下的,身體狀況挺好,經過這次繁殖,讓我有了更大的信心”。
六年前,董建軍一直在外地打工,由于收入不高,家里的生活一直過得緊巴巴。“雖說在外邊打工比較穩定,但收入不高、時間不自由,讓我有了回鄉創業的想法。”董建軍說。隨著思想的轉變,他有了強烈回鄉養牛的想法。就這樣,2017年,他辭去工作返回家鄉,在村里承包了一塊地,搞起了養殖——養牛。
剛開始由于缺乏養殖經驗和技術,董建軍先買回了7頭當地的黃牛進行養殖,專門繁育,隨著他的深入了解,逐漸有了更新品種的念頭。“以繁育為主,對我來說挑戰還是挺大的,經過幾年的養殖,深知其中的艱辛。我便產生了專門以育肥為主的養殖思路。經過了解發現,西門塔爾和夏洛來品種不錯,便購回進行養殖。”董建軍說。
■農商支持解難題
在董建軍的精心養殖下,牛場的發展越來越好,隨之而來的是各種前進路上的困難。他遇到問題就沉下心來一個一個攻克,但是資金問題卻始終困擾著他。他說:“缺少了資金,牛場根本運轉不下去。”
為了支持當地農業產業良好穩定發展,甘亭支行工作人員經常深入各村開展金融服務。“以前,甘亭支行的工作人員來我家進行宣傳,我也了解過一些金融政策,正好我養牛需要資金,于是對農商行的授信非常有興趣。”董建軍說,今年甘亭支行在他們村舉行“全面授信”現場會的時候,他積極參與,現場提出授信申請,在工作人員的快速辦理下,很快就獲得25萬元的授信。
“以前,老以為我是一個人奮斗,但是經過這次甘亭支行的支持,我才發現農商行是我們‘百姓身邊的銀行’,是我奮斗路上的同行者。他們的服務非常好,有了這筆錢,我辦了很多事情。”董建軍說。目前,牛場里購買飼料、牛的時候,他都會使用這筆資金,非常方便。
“剛開始農商行的工作人員介紹說授信是一份‘家庭備用金’,一開始沒有深入了解,經過這幾次的使用,我是切切實實感受到了方便!”董建軍高興地說。
■闖勁十足快發展
為了把牛養好,董建軍多次到外地考察學習養牛技術和經驗,付出了極大的努力。每天6點,他都準時起來攪拌草料,然后拉著草料到牛欄前喂牛,之后就是清潔牛欄。下午6點,他又重復著早上的工作流程,給牛喂第二次。每天周而復始,遇到牛生病了,他就給簡單治療,還定期給每一頭牛驅蟲。
發展養殖至今,董建軍不斷擴大養殖場的規模。看著不斷擴大的養牛場。他說:“雖然現在牛場里的牛不算多,但這些牛的價值在100萬元左右。”看著董建軍的養牛場發展越來越好,王爭爭發出了感嘆:“他能夠發展地這么好,除了我們農商行給予的支持,關鍵在于他有發展的頭腦和干勁。我們會及時關注他的經營狀況,做他的發展后盾。”
有了甘亭支行的金融支持,董建軍對養牛場的發展充滿了信心。對于今后的發展計劃,他說:“我的養牛場現在有了一定的規模,但是環境還不好,下一步我要不斷優化牛場的基礎設施,提升養殖水平。”
記者 劉文軍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