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年味還未完全散去,曲沃農商行西常支行已經開始了忙碌的工作。西常支行行長李欣和同事來到曲沃縣史村鎮郇村的正藍養殖專業合作社,遠遠便能聽見“哞哞”的牛叫聲,進入合作社放眼望去,一頭頭牛在圈中或站或臥,悠然自得,小牛犢更是惹人喜愛。“王姐,新年好!祝合作社龍年大吉、龍行龘龘!”“謝謝!愿我們在龍年合作愉快,繼續得到你們的大力支持!”合作社負責人王彩琴開心地回答道。隨后,他們坐在一起商討新年發展計劃……
正藍合作社的養殖場按照標準化廠房進行建設,將肉牛和奶牛分開飼養。王彩琴感慨地說:“合作社里總共有300余頭奶牛、肉牛,能夠發展到這么大的規模,多虧了曲沃農商行西常支行的一路支持,讓我們有足夠的實力和信心發展養牛產業。”
郇村以種植和養殖為主。為了增加家庭收益,該村村民積極發展家庭養殖。王彩琴就是其中一位,1996年,她先購買了兩頭牛崽,后來繁殖到了10余頭,這讓她信心十足。2005年,突如其來的口蹄疫給她的養殖帶來了損失,她一度想要放棄。“像我們這樣的老百姓,根本損失不起,那次經歷對我打擊很大。”回憶起當時的情景,王彩琴依舊歷歷在目。
“你們需要進行規模化、專業化養殖,這樣才能有效防范疾病的傳播。”“只要你們還有發展的信心,我們信用社就會大力支持。”……當時西常信用社負責人一句句暖心的話語,讓王彩琴重拾信心。正是在西常信用社的鼓勵和支持下,2006年,王彩琴聯合村里的十余名養殖戶共同成立了曲沃縣正藍養殖專業合作社,在村子南邊承包了30余畝土地,建起了設備齊全的現代化養牛場。“當時決定成立合作社后,西常信用社的工作人員就為我們辦理了貸款,總共有200余萬元,為合作社的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王彩琴說。隨著時代的變遷,西常信用社發展成了曲沃農商行西常支行,合作社與西常支行依舊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
合作社的現代化養牛場寬敞、干凈,給牛提供了良好的成長環境,設備精良的擠奶廠房更是方便了日常產奶。“以往我們是在自家院子養牛,牛圈小、環境差,把牛集中到養殖場后,通風透氣還很寬敞,而且衛生防疫、管理各方面也很方便。”王彩琴高興地說。
“這邊是奶牛,那邊是肉牛,劃分得十分清楚,養殖起來也非常方便。”王彩琴一邊走一邊向記者介紹著養殖場的情況,養殖場的奶牛每天能夠產兩次奶,一天有1噸左右的產量,銷往周邊縣市。王彩琴把賣牛奶的收入用于日常經營,把繁育的公牛進行育肥,實現了良性循環,增加了合作社的經濟效益。
為了滿足合作社的飼料需求,合作社圍繞“為養而種、以種促養、以養增收”的目標,與周邊的玉米種植戶簽訂了收購合同。“我們有自己的貯青池,每年對玉米的需求量都很大,通過與村民簽訂收購合同,促進了奶牛業健康發展和群眾增產增收,走出了一條生態循環、優質安全、綠色高效的現代畜牧業發展道路。”王彩琴說。
“這么多年來,我們能夠發展起來,這都要感謝西常支行的一路支持。”談起合作社的發展,王彩琴感慨地說,“剛開始建廠時,西常信用社就給予我們建議,并及時發放信貸資金。2023年,對牛場進行改建時,因為資金不足又向西常支行提出申請。工作人員及時上門,很快為我們辦理了30萬元的授信,保障了我們的資金需求,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農商行真是我們的‘及時雨’。”
記者 劉文軍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