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具有前瞻性的建議:大力發展設施蔬菜、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這是一組可喜的數字:3年間發展溫室大棚500余座,春秋拱棚300余座;這是一個共產黨員的心聲:“我是農民出身,黨和人民培養了我,為群眾做點好事、實事,是我的分內事!”浮山縣張莊鄉人大主席連守靈,以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為己任,為全縣發展現代農業起到了示范和引領作用,更為農民增收致富奉獻著自己的一片真情。
張莊鄉是一個純農業鄉,如何推動農業轉型,如何有效增加農民收入,是連守靈多年來一直思考的問題。2010年,在準確把握農業政策和多方考察的基礎上,他和幾名人大代表聯名提出了“大力發展設施蔬菜、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的建議,經縣委、縣政府采納后,決定在張莊鄉率先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園區,連片集中發展日光溫室大棚。連守靈主動請纓負責園區的籌備和建設工作,撲下身子一干就是3年。這3年里,除了春節的幾天假期以外,幾乎沒有節假日和雙休日,他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用在園區的建設上。
園區建設初期,為了解決農民建設大棚資金不足的問題,他“兩頭跑,兩頭忙”,一頭聯系想發展大棚的農戶組成相應的聯保體,幫助準備相關資料,一頭忙著跑信用社,領著信貸員上門調查、辦理手續。
大棚效益好不好,技術、管理要抓牢。為此,連守靈先后赴山東壽光、河北張北等地實地參觀考察,學習設施蔬菜大棚建設經驗和園區運作模式。同時,積極聯系農委、科技局等單位技術專家,深入田間地頭,采集土壤樣本,化驗養分含量,開展技術培訓,指導菜農科學種植。2013年5月,菜農許芳的大棚因草簾沒有及時卷起,種植的豆角溫度過高,全部燙傷,連守靈及時為她聯系技術專家,現場進行指導,采取有效救治措施,幫助許芳挽回經濟損失5萬余元。
在不斷總結發展日光溫室大棚經驗的基礎上,連守靈結合張莊鄉實際,在辛落村和中村開展試點,積極探索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的移動式春秋瓜菜拱棚種植新技術。為了搶時間、抓進度、趕節令,他跑前跑后聯系施工隊,聘請技術員,協調預訂種苗,在兩個月時間內建設拱棚400余座,每年種植一茬西瓜、一茬西紅柿和辣椒,每個大棚可收入近萬元,為農民群眾找到了一條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群眾利益無小事,為民服務無止境。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干部,在張莊鄉這片沃土上,數年如一日,連守靈就像一個農民,每天都在田間耕耘:點種、耕作、間苗、收獲……寒來暑往,甘苦自知。
(記者 段碧蓉)
責任編輯: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