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出生的盲人何亞軍身殘志不殘,憑借他高超的按摩技術,立足社會,回報社會,幫殘助殘人,成為殘疾人的知心人。10年來,何亞軍憑借自己高超的按摩技術,為3000余名患者提供了按摩保健服務。同時,每年他還堅持開展免費下鄉義診活動,深入到6個鄉鎮為600余名患者進行了免費義診,為80余名殘疾人安排就業。他被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中華民族和諧發展促進會、影響力人物雜志社、中國影響力傳媒網、中國時代新聞人物征評活動組委會聯合授予“中國驕傲——第五屆中國時代優秀新聞人物”稱號.。省市媒體十多次報道過他的事跡,他也被評為各種新聞人物。
新世紀伊始,何亞軍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山西省特殊中等專業學校,在這所省內唯一以殘疾人為主要培養對象的中專學校里學習按摩技術?!霸?,我也看不起按摩行業,覺得伺候人是件丟人的事,一次偶然的落枕改變了我的看法。那次落枕,一位學習按摩專業的師兄僅為我做了一次按摩就治好了。由此,我領悟到按摩的神奇作用,覺得學會了按摩,既能掙錢減輕家里的經濟負擔,又能為別人減輕痛苦,也是一件挺快樂的事兒……”何亞軍如是說。兩年的時間里,他從不向困難低頭,尊重老師、團結同學、刻苦學習、樂觀向上,各門功課一直名列前茅,以優異的成績取得了中專畢業證。
何亞軍與幾位同學一合計,由兩位家境比較好的同學出資,在臨汾市區的迎春街開了一家盲人按摩院。何亞軍作為參與者,一邊在這里打工,一邊摸索經營之道。由于經驗不足,按摩院年底便出現客源稀少,不得不關門歇業。帶著些許遺憾,亞軍在離開時僅拿到一個月的工資1000元,也正是這第一筆啟動資金,才有了創立“亞軍盲人按摩院”想法。
拿著這第一筆資金,何亞軍回到了久違的故鄉,與姐姐們共同商量在洪洞縣城開辦一家盲人按摩院。兩位姐姐看到弟弟意志如此堅定,心里非常高興,積極籌措資金幫助弟弟實現自己的愿望。2002年10月20日,“亞軍盲人按摩院”在鞭炮聲中開業了,盡管按摩院僅有40平方米,房子有些陳舊簡陋,但畢竟擁有了一處屬于自己的用武之地,亞軍心里感到無比欣慰。一天,一位老人來到亞軍的按摩院,訴說自己的老伴患有多年的肩周炎,疼起來連床都下不了,希望能去家里為老伴按摩診治。何亞軍本身雙目失明,為了能讓老人家少跑些路即使自己出行有困難,還是爽快地答應了老人的請求。
那年的冬天特別寒冷,臨近臘月的一天,天空中不時飄落下大片的雪花,何亞軍在父親的攙扶下,一步一滑地出現在老人的家門口。老夫婦倆急忙將其父子二人迎進門,老奶奶一邊用毛巾擦拭著亞軍頭上的雪花,一邊感動地直掉眼淚。她說:“下這么大的雪,以為你們今天來不了了,沒想到啊!小伙子,真是太感謝你啦!”就是憑借這樣一種敬業精神,就是憑借這樣一種做人態度,何亞軍的按摩技術通過病人之間的口口相傳。隨后不久,已初現贏利的“亞軍盲人按摩院”正式入駐山焦賓館。為方便群眾按摩診療,他還自籌資金購買了面包車負責接送,員工也由原來的單槍匹馬增加到6人。目前,“亞軍盲人按摩院”已開了2個分院,4個網點,與洪洞縣各大賓館均有業務聯系,成為該縣最大的一家民辦按摩機構。
經過精心的準備,2007年,何亞軍籌辦了“山西省個人第一屆中醫按摩技術教學會”,全省各地按摩行業的同仁濟濟一堂,相互切磋、交流經驗。
自2004年始,每逢春節,他都會帶領按摩院的全體員工,為生活艱難的盲人朋友送去食用油、面粉、錢和收音機。在他的倡導下,該縣的殘疾朋友還自發成立了“小草愛心團”,
殘疾人劉申榮在二十幾歲時出車禍導致下肢癱瘓,走路靠鐵架子行走,受傷后,妻子離家出走,留下一個女兒和年邁的老母親,這一件件事使他失去了生活信心,每天萎靡不振。何亞軍通過當地媒體得知劉生榮的事情后,帶著慰問品去看望了他,希望他樹立生活信心,克服困難,向新的生活打拼。
在何亞軍的鼓勵下,劉申榮重拾生活信心,每天開著自己心愛的殘疾人三輪車跑運輸賺錢,生活也有了好轉。
何亞軍說:“我本身也是一個殘疾人,我雖然現在有了穩定的收入和美滿的家庭,但是呢,社會上還有好多殘疾人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更談不上上學和就業,就是通過我們的微薄之力,能給他們生活上帶來一些信心,使他們像我一樣做一個殘而不廢的人?!保ㄓ浾?王小庚)
責任編輯: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