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俊翠(中)在自已的“蒲子夢”剪紙工作室創作
第一次見到亢俊翠,是在去年夏天,在臨開一中舉辦的”民間剪紙藝術進校園“活動中。其實當時在展廳里我并沒有注意到她,因為在受邀前來的個個身懷絕技的民間藝人中,她太不起眼了。她吸引我的目光,是在駛往市區的公交車上。當時,她坐在座位上,眸子里閃著興奮的光芒,我才知道已經57歲的她,是第一次坐公交、第一次住賓館、第一次來到臨汾這個“大地方”,在與她的交談中,我知道她出生在克城。
一
在這個碩果累累的秋天里,終于盼來了一次赴克城采訪的機會。出發的前夜,我上網查看,得知克城鎮位于蒲縣的東北角,與汾西縣、洪洞縣、隰縣三縣接壤,素有雞鳴聞四縣的“旱碼頭”之稱。全鎮轄13個鄉政府、84個自然村,亢俊翠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期就生于克城鎮連捷山村,后出嫁于克城鎮夏柏村。
還在做姑娘的時候,亢俊翠就是村里的“名人”,每年過年,她坐在炕頭上剪出的窗花,貼在窗欞上,就引得一村子的人前來觀看,喳喳叫的喜鵲、蹦蹦跳的猴子、活生生的鮮藕……在村里插隊的知識青年也來看,他們對亢俊翠剪出的作品“嘖嘖”稱奇,稱這是民間藝術。那時的她,并不懂得什么是民間藝術,只知道自己喜愛,就這么剪下去。后來,到了婚嫁的年齡,由于自己的這一手絕活,她家的門檻都要被媒人踏破了,一家女百家求,千挑萬選,她風風光光地出嫁到婆家夏柏村。
做了一頭半年的新媳婦后,生活的重擔就不允許她一天到晚坐在炕頭上搞她的“民間藝術”了,隨著6個孩子的相繼出生,使她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剪刀,圍著柴米油鹽忙活,這一忙活就是二三十年呀,等給4個兒子娶下媳婦,把兩個閨女嫁出去后,皺紋已經爬滿了她的臉龐,頭發已經花白了。她想,這下到了該好好搞搞她的剪紙的時候了吧,可屁股后邊又多了兩三個孫子出來,沒有辦法,只好白天忙那些忙不完的家務,晚上再和她的剪紙約會。
二
2008年9月,蒲縣剪紙協會成立,當選為主席的賈貴香免費為全縣的會員們授7天課。得知這個消息,亢俊翠趕忙從克城出發,徒步趕到授課的蒲縣縣城。
這7天課可沒有白聽,把她這些年在心里頭琢磨的東西全都系統化了。這次授課,使她徹底明白了當年插隊的知識青年所說的“民間藝術”是怎么回事。她知道了什么是剪紙藝術事業的傳承與發展,知道了為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剪紙文化藝術,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奉獻自己。
在賈貴香的幫助下,亢俊翠的作品多次出現在大型剪紙展覽活動中,渾厚古樸,構圖獨特的剪紙風格吸引著觀眾的眼球。她把現實生活中的風情習俗揉進自己的剪紙作品中,持剪刀游刃于藝術中,創作出百余幅獨具個性的剪紙精品作品。
2010年,亢俊翠榮獲“蒲縣十大剪紙藝術家”稱號;2011年,她創作的《萬事如意》《共創家園》獲得全國剪紙展覽優秀獎;2012年,她為蒲縣婦聯創作的《廉潔之花常開心間》,為蒲縣國稅局創作的《廉正廉潔金鐘長鳴》,贏得書畫界同仁好評;2014年創作的長達6米的《蒲縣五龍洞的傳說》,構圖新穎,剪技獨特,常年在“蒲子文化宮”展覽,深受各地游客贊賞。2013年6月,市剪紙藝術家協會舉辦的“剪紙藝術走進校園”活動中,她創作的《好日子》獲得好評,并編入《蒲縣文化藝術作品集》一書中。
三
2012年10月,在克城鎮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克城鎮剪紙協會成立。這時的她已經是臨汾市剪紙協會理事、蒲縣剪紙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她全票當選克城鎮剪紙協會主席。
沿著克城鎮連捷山村蜿蜒的山路往前走,亢俊翠的家就在那路的盡頭,新安的黑漆漆的鐵大門,門前是一叢叢的向日葵、一叢叢的八葉梅,一叢叢的土豆也熟了,隨便刨一塊,就能刨出一麻袋來。就在這所普通的農家院落里,克城鎮的鎮長和書記可沒有少來“拜訪”她這位主席,鎮長和書記看過她的作品后,就給她買來了紅紙、還給鎮上的那家裝裱店打了“招呼”,以后她剪出的作品只管送來裱就行,裝裱費由鎮上來出。更讓她感動的是,鎮政府在鎮里的文化活動中心專門給她開了一間工作室出來,閑暇的時候,她就來她的工作室剪紙,她剪紙的時候,許多剪紙愛好者圍著觀看。前幾天,鎮政府還給她刻了一枚名章,篆刻的“亢俊翠”3個字讓她心花怒放。鎮長和書記鼓勵她說:“好好剪,剪出名堂來,讓剪紙這一古老的民間傳統文化在全鎮人民心中生根發芽……”
村里的老師悄悄對她說,鎮政府緊緊圍繞新時期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主旋律,堅持弘揚傳統文化,突出特色文化,整合優勢文化的總體工作思路,讓群眾文化“活起來”、“火起來”、“紅起來”,有力地促進了全鎮各項事業蓬勃發展,這其中,就包括她的剪紙藝術。
為了促進克城剪紙愛好者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從沒有上過一天學的她鼓起勇氣上臺授課,站在講臺上,面對臺下剪紙愛好者一雙雙渴求的眼睛,她穩了穩情緒,說出她在心底早已經背得滾瓜爛熟的話來:“剪紙藝術歷史悠久,是我國優秀的文化瑰寶。民間剪紙是克城鎮傳統文化之一,我們要繼承與發展剪紙這一民間藝術,剪出今天的幸福生活,好日子剛剛開了頭…… 記者 劉晚 文/圖
責任編輯:柏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