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他是一個好兒子,用一顆感恩的心回饋著母親十月懷胎之恩和養育之情;他是一個好女婿,悉心照料久病臥床的丈母娘直至最后一刻;他是一個好姐夫,幾十年如一日心甘情愿地照顧著身有殘疾的小舅子;他是一個好村醫,歷經45個春秋呵護著全村1000余位父老鄉親的健康,他就是古縣北平鎮千佛溝村村醫李元生。
65歲的李元生從20歲起成為千佛溝村的一名“赤腳醫生”,45年來他一直默默堅守在平凡的村醫崗位,寒來暑往,東家進西家出,治病救人,從無怨言。生活上,李元生過得非常節儉,家里十幾年沒有添一件新家具,他自己也多年都舍不得買一件像樣的衣服,因為他要靠微薄的收入維持一個艱難的大家庭。
傳承孝道,敬養老母親親力親為
2002年4月的一天,李元生已逾80歲高齡的老母親因高血壓引起突發性冠心病,生命垂危。送至醫院后,院方不敢接收。醫生說:“年紀太大了,體質弱,我們不敢手術?!庇H戚朋友也勸李元生:“老母親已經80多歲了,沒人說你不孝,回吧?!甭犃舜蠹业脑?,李元生的眼淚刷刷地流下來,他一邊擦著眼淚,一邊說:“只要有一線希望,我也要為母親看病?!彼嘘P系,說人情,軟磨硬纏,終于感動了院方,但醫院提出了兩個要求,他激動地說:“不要說兩個要求,就是十個八個也答應,我就是個醫生,手術的風險我知道”。最后李元生用顫抖的雙手在病危通知書和手術通知書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也許是他的孝心感動了上天,手術非常成功,母親脫離了生命危險。住院一個月,李元生天天陪伴在母親的床前,悉心照料,精心伺候。出院后,母親每天都需要靠吃藥維持生命,至今13個年頭過去了,無論多么困難,母親的藥從來沒有間斷過一次,李元生說:“母親生兒育女一輩子,受盡了苦難,現在我就是砸鍋賣鐵也要給母親治病”。就是這樣一個普通老百姓,用最樸實的行動傳遞著烏鴉反哺的孝悌之情。
弘揚孝德,侍奉丈母娘盡心盡力
人們都說“一個女婿半個兒”,可是在李元生丈母娘心里,李元生既是女婿更是兒子。早在1999年李元生的丈母娘因高血壓引起的心臟病病發時,由于他的小舅子身有殘疾,無力照顧丈母娘,他便默默地將照顧丈母娘的重任攬過來,并對自己的妻子說:“你放心,我一定照顧好咱媽”。聽到李元生的話,妻子當即淚流滿面:“太難為你了。”就這樣,李元生把丈母娘接到自己家中侍奉。尤其是母親病重后,家里的負擔更重了,兩位老人每天都需要藥物來維持生命,家里為數不多的積蓄早已花光,李元生白天上班,出診看病,輸液打針,騎著自行車東奔西跑,哪里有需要便出現在哪里,晚上回來就專心照顧兩位老人。那段時間,李元生累得瘦了10多斤肉,但看到兩個母親的病情漸漸好轉,李元生十分開心。他經常對人們說:“老人的健康就是兒女的福分,只要我媽身體好了,我心里就高興,受點累沒關系!”就這樣,丈母娘在李元生家一住就是5年,直至老人家去世。
傳遞愛心,照顧小舅子心甘情愿
42年前,李元生的小舅子在一次上山撲火中,雙腿大面積燒傷,導致雙腿殘疾。小舅子出院后,他便把身有殘疾的小舅子帶回了自己家。小舅子當時只有19歲,由于失去了雙腿,整天茶飯不思,愁眉苦臉。為了幫助小舅子重新拾起對生活的信心,他托人幫著小舅子找了一份幫廠礦看大門的工作,慢慢地小舅子的心情變好了,也有了精神。在他的幫扶下,幾十年來小舅子一直過著安安穩穩的生活。四年前,考慮到自己年齡大了,為了讓小舅子生活得更舒適,李元生便出錢把他送到了養老院。去年小舅子60歲了,由于生活不能自理,養老院通知家屬接回,李元生再次將小舅子帶回家,當作自己的親弟弟來照顧。
面對生活的艱難,李元生選擇堅守與擔當,選擇了對親情的不離不棄,用真誠傳承著中華孝道,也讓人生散發出德善的光芒,他孝老愛親的事跡在當地早已傳為佳話。
記者 李衛紅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