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都要過得精彩”
——山區古縣殘疾人郭朋朋艱苦創業風采錄
“大拿”給記者展示近年來的快遞單存根,7000單里有艱辛也有喜悅。
臨汾新聞網訊 13年了,他跑不起來。13年了,他一直以勇者的心態在奔跑。
他近幾年在網上幫當地農民賣了11500公斤核桃,鄉親們送他的外號叫“大拿”,他成了古縣的電商“名人”。
“大拿”雖然手腳不便,但他能嫻熟地在網上與客戶交流。
郭大拿原名郭朋朋,初中時患了一種名為“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的疾病,雙耳失聰、四肢蜷曲變形、行走不便。不甘心成為家人累贅的他養過雞和兔子,賣過電話卡。這個瘦弱的年輕人并沒有屈服命運的安排,他認為互聯網是無所不能的,可以實現他的創業夢想。2010年,郭大拿用之前積攢的錢買了一臺電腦,接了寬帶。
“大拿”與父親、母親在分揀核桃,準備裝箱,品質不好的核桃都要篩選掉。
簡單的打包對“大拿”來說要比常人艱難得多。
古縣是我市著名的核桃產區,核桃皮薄質優。由于銷路不暢,老百姓的核桃只能積壓在家中,或者低價出售。郭大拿嘗試著把鄉親們的核桃收集起來,放到網上銷售。
在馬上購古縣運營中心,“大拿”毫不保留地把經驗分享給同行。
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郭大拿慢慢摸索出一條電商之路,總結出自己的一套“生意經”。郭大拿說:“做網絡銷售沒有舍,哪來得?要讓客戶體驗為主,客戶滿意了,他們就是你的推廣員。質量是生命,必須把原生態、無污染的特產給客戶,客戶的評價最重要,10個點贊能讓1個差評給毀了。”每一件商品,他都是仔細考察后才上架,貨源全部來自周邊農村。雖然成本增加很多,要付出更多的心血,但他的實在也贏得了許多回頭客。
“大拿”(左)和蜂農交流,因為聽不見,需要靠書寫的方式進行溝通。
“大拿”在簡陋的環境中忙碌。
“大拿”(右)把打包好的商品寄出。
如今,郭大拿的淘寶店生意走上正軌,主要銷售核桃、蜂蜜、小米等當地土特產。2014年,他純賺了8萬元;2015年,核桃銷了7000公斤;最多的一天,就賣了600多公斤核桃。
“醫生說我這種病很少活過20歲,哪能不害怕!但我從沒退縮過,我告訴自己,每一天都要過得精彩!”大拿說,“核桃賣出去了,鄉親們樂了,我也高興,客戶嘗到了天然無公害的土特產,他們高興,這就是我的價值。我未來的目標就是希望把網店做成品牌,讓古縣核桃走向全國。
編后語
這個郭朋朋也是蠻拼的,他那良好的精神狀態,是生活奮斗的重要前提,振奮精神、常在狀態。
當下,科技早已不是櫥窗里的模型,而是改變世界、成就夢想的“最強力量”。從土地里的莊稼,到網購平臺,奮斗不斷為他的生活注入活力。
青年朋友們,當我們站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門口,抓住了就是機遇,抓不住就是挑戰。哪一個領域不需要我們奮發進取、闖關奪隘?哪一個方面不需要我們煥發斗志、開拓創新?松松垮垮、不思作為,只會錯失機遇;放松要求、意志消沉,更無法找到生活工作的節奏。在這競爭激烈的年代,有難題、有挑戰,更能顯出勇毅擔當,更能成就人生的價值。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時代呼喚千千萬萬個“郭大拿”,不因困難而退縮,砥礪前行天地寬。對于貧困山區來說,當地不乏各種豐富的資源,缺的是精神,缺的是致富的帶路人。當前,我市干部群眾已經奔赴到脫貧攻堅的第一線,我們要用智慧、用行動把身邊的資源“挖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上振奮精神、克難攻堅、創造輝煌。
記者 李虎威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