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拳愛民心 殷殷公仆情
——記全省優秀黨務工作者、翼城縣王莊鄉黨委書記翟銘娟
臨汾新聞網訊 爽利的短發,沙啞的嗓音,說起話來鏗鏘有力;個頭不高,腰板挺直,做起事來雷厲風行。她就是翼城縣王莊鄉黨委書記翟銘娟。
這是一個外表平凡的女人,也是一個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業績的女書記。“組織安排我到王莊鄉,是對我的信任。從現在起,我就屬于王莊人民。這雙腳,要轉遍村頭巷尾;這雙手,要開辟富民之路。”翟銘娟上任時的表態言猶在耳。六年來,她用行動兌現承諾,一路馬不停蹄,訪村入戶、干事創業,把汗水融入了腳下的土地,將身影刻在了百姓的心間。
百姓冷暖記心頭
王莊鄉是翼城縣一個半山丘陵鄉鎮,人口3.2萬,山多坡多溝多、基礎設施薄弱,特別是村企矛盾復雜、信訪糾紛不斷,一度是全縣公認的“老大難”鄉鎮。
6年前的翟銘娟剛滿39歲,卻已在基層鄉鎮摸爬滾打了整整16年。得知她要去王莊鄉任黨委書記時,不少朋友勸她:“那個地方民情復雜,你一個女同志,一時半會兒收拾不了,不如早和組織說清楚,去個更好打理、更容易出政績的地方。”
“再困難的地方總得有人去,我怎么能跟組織提這種要求。再說,女同志怎么了,只要用心干事,哪里會比男同志差?”帶著成就一番事業、富裕一方百姓的豪邁情懷,翟銘娟義無反顧走馬上任。說起當初的選擇,翟銘娟坦言:“雖然有了充分的思想準備,但事實證明自己對困難的估計仍遠遠不夠。”
王莊鄉北丁村年逾古稀的劉金財老人,在翟銘娟上任的第二天便來到她的辦公室,剛一坐下,還沒開口眼淚先流了下來。原來,他家的幾眼窯洞在八年前的一場大雨中被一家企業的排水渠沖毀,八年來一直借住在村里撤并后的小學校內,而且賠償問題也沒有得到解決。
聽完老人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講述,翟銘娟坐不住了,當天她便帶著包村干部深入北丁村,實地了解情況。
村里的負責人解釋說,因為企業賠付和老人要求差距太大,加上先前處理此事的村干部已離世,這事便擱了下來。聽完這話,翟銘娟毫不留情地批評道:“你們常常把關心群眾喊在嘴上,卻沒有落實到行動上,這么多年,怎么沒有設身處地的想想老人的難處?”
吃透情況后,翟銘娟決定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親自做劉金財老人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讓鄉村干部行動起來,征求村里黨員、村民代表和街坊鄰居的意見。“磨破了嘴、跑斷了腿”,一個可行的方案終于達成:對劉金財居住的學校,鄉里撥付5000元進行安全維修,讓其一直住到去世,另外協調企業賠付老人2萬元。就這樣,老人的后顧之憂徹底得到了解決。
“八年了,終于有了個說法,我一輩子也忘不了翟書記、一輩子也忘不了共產黨的恩情”。提起這事,劉金財老人的眼中又涌出了淚水。
通過此事翟銘娟意識到,王莊鄉信訪問題多,主要原因是各村黨支部、村委會班子戰斗力不強、工作不規范,為民服務意識差。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鄉鎮工作要做好,關鍵是要有一支敢擔當、有作為、親民愛民的黨員干部隊伍。”翟銘娟決定從鄉、村兩級干部隊伍建設入手,下大力氣提升廣大黨員干部素質和王莊鄉的政務環境。
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通過6年的常抓不懈,在翟銘娟的帶領下,王莊鄉的干群關系變得越來越融洽,群眾紛紛反映:“這才是我們需要的好干部!”
百姓的事情辦妥當
王莊鄉下轄的行政村中有接近一半環山環溝。交通不暢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因此,修路便成為擺在王莊鄉黨委、政府面前的頭等大事。
打響“暢通工程”的第一炮便是白壁溝填溝加壩工程。作為交通要沖的白壁溝,溝深、坡陡、路窄,群眾出行十分不便,填溝修路成為當地百姓多年來的夢想。
面對群眾的迫切要求,翟銘娟沒有絲毫猶豫,開始動員一切能動員的力量,想方設法尋求上級幫助,籌措修路資金。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王莊鄉黨委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全鄉人民關注的填溝加壩工程終于破土動工——僅僅半年時間,一條長400米,底層寬150米,頂層寬15米,高40米的大道順利貫通。路通了,白壁村的老支書郭廷棟逢人便說:“翟書記可是給我們王莊人辦了件大好事,圓了我們幾代人的夢,這不僅是一條出村路,更是一座連心橋。”
廣鋪幸福道,天塹變坦途。6年來,翟銘娟帶領王莊鄉黨委一班人,通過爭取專項資金、爭取企業支持、整合集體資金,先后完成了王莊東門溝、王虎溝、棄里溝、辛安東溝、范村溝、官莊溝等9處填溝加壩、加固、加高工程,徹底改善了村民出行條件。民心工程的背后,凝聚著翟銘娟點點滴滴的汗水,也體現出她數年如一日,圍繞群眾需要,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的赤誠之心。
百姓的錢袋鼓起來
翟銘娟出身農家,和農民有著深厚的感情。“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這是翟銘娟常說的一句話,也是她身體力行的生動體現。在工作中,她以“讓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為目標,提出了“工業提升建設經濟強鄉、農業轉型實現富民穩鄉、環境優化創建宜居美鄉、民生保障打造和諧新鄉”的發展思路,堅持把產業結構調整作為推動發展的突破口,王莊鄉農業產業建設開花結果,取得良好的發展。
經濟林栽植在王莊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翟銘娟發揮自身在農校學習過果樹栽培的優勢,親自到村里給群眾作動員、談效益,并深入田間地頭“手把手”做指導。在她的帶動下,王莊鄉先后規劃實施了萬畝蘋果經濟林園區、萬畝核桃經濟林園區,林果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林果業已成為當地百姓增收的重要渠道。
發展特色農業也是翟銘娟日常工作中的側重點。在她的努力下,王莊鄉的蘆筍養殖、梨樹栽植、連翹產業蒸蒸日上,農民兄弟增收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寬。
農業要發展,水利是命脈。翟銘娟積極爭取項目,實施了辛安片萬畝土地整理、鄭莊片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山底片高標準農田建設、小河口二次提水工程、荒山荒坡土地開發治理工程……一系列項目的開工建成,解決了王莊鄉半數以上的村沒有水澆地、靠天吃飯的歷史難題,百姓們的口袋也逐漸鼓了起來。2015年,全鄉人均純收入已突破萬元大關……拳拳愛民心,殷殷公仆情。6年來,翟銘娟始終以勤懇務實的工作作風,真摯樸素的民生情懷,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莊嚴承諾。(孫健 李清華)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