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對聯編得好”“字寫得好”,提起霍玉浪,堯都區劉村鎮高堆村附近十里八村的人眾口一詞夸他不僅有才華,而且很熱心,村里很多人家婚喪嫁娶或過年時的春聯都請霍玉浪編寫。
霍玉浪給人寫對聯有個特點,基本上都是根據各家的情況現編現寫,村民們說:“買的對聯千篇一律,沒有特色,他寫的對聯獨一無二,貼切生動。”
霍玉浪給人寫字寫對聯,最初是被“逼”出來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霍玉浪當時在一所農村學校從事后勤工作,學校經常會有一些會議,需要寫參會領導的桌牌,平時也需要寫一些通知等等,時任校長就對霍玉浪說:最好是自己寫。”于是,霍玉浪開始練字。
這個過程很艱苦。由于幼時家貧,霍玉浪14歲時就離開了學校,沒有很好的文化基礎,字也寫得一般。那時,他對練字還沒有很濃厚的興趣,直到離開學校又回到村里時,村里很多鄉鄰都上門找他幫忙,說他“是在學校‘教過書’的人,有學問。”
面對鄉鄰們期盼的眼神,霍玉浪知道自己的字寫得一般,編對聯更是心有膽怯,但他不好拒絕。那時,農村沒有字帖,更沒有什么關于對聯的參考資料,霍玉浪就硬著頭皮根據實際情況給鄉親們編對聯。
為了把字寫得更好看,他有空就練習,那個時候,他有時用筆在紙上寫,但更多的時候用樹枝在地上練,成天比比畫畫。”他的老伴對以前的情景記憶猶新。
“不止是白天練習,晚上躺在炕上,也經常想字的間架結構,手會在空中或者被子上練習。通過練字,我越來越體會到漢字的魅力,了解到練習書法不僅能把字寫好,同時還能學習到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因此,我越來越沉迷于此。”霍玉浪對自己當時的癡迷也十分難忘。
“那段時間,他沒有錢買紙,有時到學校找我,問我要學生們不用的廢紙,他會在反面練習。”多年從事教育工作的楊恒信老師雖已年近八旬,可是對霍玉浪的勤學苦練印象深刻:他不打撲克、不打麻將,唯一的愛好就是寫字。”
功夫不負有心人。長時間苦練讓霍玉浪的書法越來越有味道。與此同時,他編對聯的水平也日漸提高,“婆家不出村知根知底,佳婿是良才兩情相愿”晉豫是姻千里相逢成眷屬,臨汾有緣志同道合共嬋娟”姑射山下出女英聰明智慧,將軍故里有奇才靈活能干”鄉寧鳳凰落信合展才華,寶地帥男是交警勇敢真誠”門臨公路通天闊地居村邊,樓接青云拔地起祥光繚繞”披星戴月只為華堂造就,歡聲笑語共慶喬遷新居”……一幅幅對聯有生活有情感,被鄉鄰廣為認可。
2011年元旦,霍玉浪在職業中學燒鍋爐,當時的校長偶然得知他會編寫對聯,便邀請他與64班的同學們一起聯歡,他隨即編了一段話:我是一個鍋爐工,有緣來到咱職中,為了大學勤奮學,確保溫暖能過冬……立志勤奮不放松,只求上進不后退,畢業攜技走社會,翼展雄姿奔前程。”既有現實描寫,又有諄諄教導,博得了師生們的好評。
同時,霍玉浪編寫的對聯也充滿著對國家、對黨、對家鄉的摯愛,社會和諧共慶賀,國泰民安同歡樂;建言獻策繪藍圖,凝聚共識謀發展。”黨布宏恩,行家興盛頓添喜;國施善政,百業騰飛再展姿。”小康圖匯聚正能量,中國夢增添新引擎。”“抓機遇轉型發展興大業,促和諧富民強村振雄風。”“出生平陽武帝賜名霍去病,葬于茂陵眾軍齊呼冠軍候。”轉型跨越振興民族古文化,創建和諧弘揚中華好美德。”……這些對聯充滿著正能量,霍玉浪的一片熱愛擁護之情溢于言表。
“黨旗飄揚九十春,小康盛世贊黨恩,惠農政策暖民心,科學發展更添錦。”霍玉浪的作品曾入選臨汾市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書法美術攝影展;尊敬老年人,關心下一代,唱響主旋律,弘揚愛國情,傳播正能量,實現中國夢。”在第五屆全國老年書畫活動中,他的作品又獲選入編《第五屆全國老年書畫展作品集》。
霍玉浪寫的字以隸書為主,他認為,隸書莊重、好看、好認,鄉親們都喜歡。
記者 韓曉芳
責任編輯:實習生衛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