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午夜av,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婷婷香蕉 ,欧美日韩免费高清一区色橹橹,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动医院

浮山老兵郝永貴:銘記英烈 留住記憶

2017-06-20 20:48:18 來源:臨汾新聞網   瀏覽次數:

    臨汾新聞網訊 郝永貴是一位老兵,1965年3月從浮山縣陳家溝走進軍營。他是一位學者,1979年轉業到山西師范大學后勤基建房產科,擁有數項發明與專利。他還是一名有數十年黨齡的黨員。退休后,郝永貴執意回到闊別已久的陳家溝,那里有他的童年,有他永遠的記憶。

    不久前,記者在青山綠水環抱的陳家溝見到了郝永貴。

    山溝里曾有古建筑群

    “山水拱秀,松柏交陰,距縣城50里有烏龍尊神洞府。”這是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烏龍洞廟石碑上的記載。郝永貴向記者講述了老槐樹、千年松、烏龍廟的傳說:原來廟址選在山頂上,所有的建筑材料都運到山頂上,有一天,突然下起瓢潑大雨,建筑材料順著坡滑到了廟址的下方。于是,村民就在山根底下建起了五五制的四合院廟宇。如今這個廟宇只剩下殘存的遺址,稱為上院。”沿溝向深處步行大約有50米左右,有一個石窯。郝永貴說,這個石窯下方有泉水,但從不外溢。這就是傳說中的烏龍洞,這里先有烏龍洞,后有廟宇。在距離此地25里地的茯嶺山有一口井,將雞從井口扔下去其雞毛會從烏龍洞口漂出。

    往密林深處走,有一個下院,那是山西新軍決死三縱隊的炸藥廠,炸藥廠在碾磨炸藥時還曾發生過爆炸。

    郝永貴腿腳不便,便讓一當地村民引領記者與原浮山縣武裝部部長魯生岱,沿著林中小路來到下院。五孔土窯洞已經面目全非,洞口被塌方的土埋沒,巨大的石頭分布在炸點周圍的山坡上。當年熱火朝天的抗日軍工生產場景只能變成回憶。

    銘記英烈留住抗日文物

    “這個碾盤雖然在事故后變成了兩半,但炸藥廠并沒有放棄生產。發生爆炸的時間是1942年6月14日,犧牲了三名八路軍戰士,炸死了一頭毛驢。父親郝玉泰將一朱姓和潘姓傷員領到家中,由母親(劉氏)照顧。”在從烏龍洞返回的路上郝永貴講述著。

    隨著抗日戰爭的勝利和解放戰爭序幕的拉開,這里成了我軍的大后方,父輩們說,下院的炸藥廠發生事故后,很快恢復生產,解放臨汾時,從陳家溝向前線運去5噸炸藥。

    臨汾解放后,陳家溝的生產工具還相當落后,磨面用的是石磨,碾米沒有碾子,村里人就將下院的那塊留有爆炸痕跡的轆轤和碾盤移到村里,附近的人家都到陳家溝碾米,有時還要排隊。

    郝永貴說,直到1965年參軍前,每年的6月14日,全村男女老少都會不約而同到下院祭拜3名八路軍英烈。

    幾位村民介紹,郝永貴當兵離開家鄉后,陳家溝通了電,碾盤、石磨被村民遺棄。郝永貴回到村里后告訴村民,碾盤、石磨是有故事的,不論花多少錢也要找到。于是,大家將埋碾盤的地方告訴他。郝永貴雇用挖掘機將石碾挖出來。

    郝永貴將記者領到他兒時居住的窯洞,指著兩塊半圓形石碑及碑下的磨盤說,母親在世時告訴他,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母親與陳家溝的婦女們就在烏龍廟的下院磨面支援前線。兩塊半圓的石碑拼在一起就是磨盤。

    記者在《三晉石刻大全(浮山卷)》中看到,做磨盤的兩通殘碑,一通是清光緒五年(公元1879)修西樓碑,碑板高122厘米,寬60厘米,厚6厘米;一通是地契碑,紀年不詳,碑板高122厘米,寬60厘米,厚6厘米。

    “陳家溝的碾盤、石磨有故事、有歷史,我們不能遺棄,更不能忘記為新中國獻身的英烈們。”郝永貴感慨萬千。

    記者王隰斌


     

責任編輯:付基恒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昌县| 东丰县| 保定市| 胶州市| 永胜县| 雷山县| 赞皇县| 库伦旗| 盐津县| 城口县| 长沙县| 东丽区| 大竹县| 偃师市| 旌德县| 东乡| 新兴县| 石台县| 廉江市| 温泉县| 金门县| 垣曲县| 富平县| 五寨县| 福建省| 乐安县| 台江县| 承德县| 二连浩特市| 扶沟县| 囊谦县| 同德县| 连南| 贡山| 西畴县| 天峨县| 饶河县| 玛纳斯县| 乐东| 万盛区| 淳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