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90后、跑步愛好者、體校畢業生、創業者……看到這些“屬性”,很容易聯想到一個活潑甚至有些灑脫的男孩。12月8日,記者在市區見到“健達星”體育健身會所負責人樊錄鋒,只覺得他很清瘦,但看上去健康陽光,身穿一身運動服的他在辦公室和朋友談論著下一步的規劃。
“現實主義者”的取與舍“健達星”體育健身會所是樊錄鋒的“夢想城堡”。綠色朝氣的有氧區、黑灰色調的力量區、高仿室外的私教區以及獨具特色的水吧、休閑區……從一無所有到已經成形的健身會所,樊錄鋒用了三年時間。“也不算快,就是按部就班吧。”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卻藏著他對體育事業近十年的熱愛,“小學的時候愛上體育課,初中沉迷長跑,高中覺得體育可以作為我的人生事業,就是離不了這個東西,確實是因為愛這個事業,中間很多的痛苦、委屈都可以忽略。”體育老師、體育賽事策劃公司、跑步器材用品店……基本上和體育沾邊的工作樊錄鋒都嘗試過。“2015年的時候自己想做一個‘跑吧’,專門賣跑步用的東西。”樊錄鋒回憶說,“那時候家里窮,但父母非常支持我。沒錢怎么辦?只能借錢、貸款,周圍親戚朋友跑遍了,借了八萬元開始弄這個。”“跑吧”的生意不算紅火,貸款的壓力讓樊錄鋒時常陷入焦慮狀態,“最后一根稻草就是得知父母是抵押房子貸款給我做這個事情,我的事情卻讓父母冒這樣的風險,我于心何忍?”作為一個“現實主義者”,眼見店里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樊錄鋒選擇及時止損,轉了店面、處理了商品,“什么事情能堅持,什么事情要放棄,心里要有底。”樊錄鋒展現了他成熟果斷的一面。
“規劃達人”的前世今生“在做這個健身會所的時候,我其實是經過很長時間的考慮,也是趕上好時候,在國家、省、市支持大學生創業的政策下,取得了一部分資金。最后拍板的那一下,也許看上去很隨意,但是那是一點點規劃出來的。”年計劃、月計劃、周計劃甚至于日計劃,樊錄鋒習慣于堅持做規劃。
每天晚上睡覺前,他有兩件事情必須做:一是反思今天的“任務”都完成了沒有、完成到什么程度、為什么沒完成;二是為第二天做規劃。“24小時做什么得理清楚,不然覺得會縱容自己,會產生惰性,會來不及完成自己的夢想。”樊錄鋒說。
緊迫感總是圍繞著樊錄鋒,但也許這種狀態讓他舒適。比如今天和記者的見面是規劃中的事情,這個時候的他看上去格外放松。“初中就有的習慣吧,詳細到什么程度,早上吃什么,晚上喝什么那都有譜。”樊錄鋒有點小得意,“你看,這個健身會所的樣子就是我想要的樣子。”“理想主義者”的自我約束樊錄鋒的健身房有為小朋友準備的娛樂健身區,這是不同于大多數健身房的一點。“正在安裝的實體游戲機就是為小朋友準備的,模擬的運動場景,又是游戲機的形式,大人在運動的時候小朋友也可以玩耍,不用擔心孩子沒人照看的問題。”樊錄鋒介紹,“我們的休閑區專門重新修改了天窗設計,冬天陽光可以溫暖的灑進來,希望顧客來是享受運動的過程。根據顧客的需要,我們還有專門的營養師配備營養套餐,滿足顧客減脂或者增肌等各種需求。”用“精致的商人”去形容樊錄鋒未免不太貼切,健身房的“常規業務”終身卡不存在于樊錄鋒的計劃里。這項業務本可以為健身房提供巨大的收益,而樊錄鋒卻覺得盲目承諾沒有十成把握的事情會是他創業路上的“污點”。
“性價比”是樊錄鋒一直追求的東西。“顧客用最少的錢獲得了最好的服務,并且我在這個過程中有所得,這是最好的狀態,也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標。”這個看似很難實現的目標是樊錄鋒“理想主義者”的一面,也正是因為這一面他對自己總是不斷提出要求。“你想蓋一幢樓,沒有達到這個能力,就先搬磚,過一段時間,建個小房子試試手,學習學習人家怎么蓋樓,遲早會有自己的別墅。”對于樊錄鋒來說,健身會所只是他的“小房子”,他想要把體育事業做成一條完整的事業鏈,這就是他的“夢想”。(記者 安月琦)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