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李進學與駐村工作隊隊員在移民新村,向貧困戶講解脫貧政策。
臨汾新聞網訊 5月23日,記者驅車來到吉縣柏山寺鄉西頭村。剛踏入村口,煥然一新的鄉村場景令人耳目一新,道路整齊劃一,兩旁綠樹成陰。再看不遠處的村民活動中心,各類健身器材與墻壁上“中國夢”宣傳畫完美呼應。再向村子里看看,那一排排干凈整潔的鄉村小院里,天真爛漫的小兒正在咿呀學語;白色的墻壁上寫著“蘇莊頭移民新村”幾個醒目大字,如今的西頭村已經破繭而出……
“住進新房子,搬離破窯洞,是這些年讓我最高興的事兒。進城更方便了,接送兩個孩子上下學也更近了。”貧困戶李金榮說出了西頭村老百姓的心聲。他指著新蓋的院子,臉上洋溢著喜悅,高興地說:“你看,這是我家新蓋的院子,多寬敞亮堂。以前住在窯洞里,一下雨,就會掉土或者漏水。這多虧國家的好政策,多虧了咱李書記來幫忙協調。”2016至2017年,在“第一書記”李進學的協調下,西頭村集中安置貧困戶55戶、151人,解決了貧困群眾的住房難題。
李進學是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選派到西頭村的“第一書記”,黝黑的皮膚,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里飽含著對農村的熱愛。因為自小生活在農村,所以他更懂得如何與村民打交道,也更能理解農村人生活的不易與艱辛。他18歲參軍入伍,軍營生涯16年鑄就了不怕吃苦、堅韌不拔的品質。2015年8月,李進學作為市里選派的第一批“第一書記”來到吉縣柏山寺鄉西頭村。2017年4月市第29批駐村工作隊選派時又主動擔負起駐村工作隊長的職務,6月在輪換時主動要求連任“第一書記”。
西頭村轄西頭村、上帖村、蘇莊頭村3個自然村,有345戶、1065人,全村主導產業以蘋果為主,蘋果樹有2800畝。截至目前,已脫貧164戶、535口人。駐村近三年來,李進學協調資金修建鄉村舞臺和村級活動室,對村內主巷道及3個自然村的公路全部進行硬化,組織愛心人士對西頭小學學生進行結對幫扶。同時,硬化排水渠1300米,解決了污水排放問題,完成了果園灌溉工程……
路子對頭,發展才有盼頭。一直以來,西頭村發展蘋果產業,但由于蘋果產業見效慢,到第五年才能掛果,導致部分村民種植積極性不高。因此,李進學多方考察,決定試種“玉露香”梨樹80畝和秋月梨60畝,改善了產業種植結構單一局面。工作之余,他常常向專家學習果樹管理技術,指導村民對果樹進行科學管理。
4月7日,一場“倒春寒”使蘋果花受凍,造成蘋果樹大面積減產,給村民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為了研究災后補救措施,李進學和村“兩委”班子決定與喬李人農場達成合作意向,由農場前期提供一個月大的蘆花雞雞苗,6個月出欄時負責保底回收,如果農戶賣的價格高也可自行銷售,免除村民的后顧之憂。5月9日,第一批簽訂協議的蘆花雞雞苗200余只已發放到農戶手中,5月26日第二批1000余只雞苗進行發放。
西頭村黨支部書記曹安中說:“蘆花雞養殖技術簡單、受益見效快,村民們就不再擔心蘋果受災后沒有收入了,同時也能讓村民多一項致富渠道。李書記能從實際出發,把資金用到點子上,就是真正做到了擼起袖子,為百姓辦實事。”
“李書記工作扎實,能真正深入到農村。炕頭一坐,就立刻與老百姓拉起了家常,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和發動貧困群眾‘去窮志’。同時,通過發展產業項目,讓村民有了打工的好去處、增收的好法子,提高群眾自身努力脫貧的信心和決心,拔掉西頭村的‘窮根’,實現村民徹底的脫貧致富。”市運管局掛職干部徐文亮感慨道。
對于未來,李進學計劃拓展梨樹產業,同時通過林下種植蔬菜、瓜果等完善特色種植,為下一步鄉村旅游奠定基礎。“我相信,只有抓住產業這個龍頭,才能實現‘造血’式扶貧,讓我們西頭村的老百姓穩定脫貧,過上好日子!”
記者 王婧 鄭遠飛 攝影報道
蘋果園里,李進學與掛職干部徐文亮一起查看果樹管理情況,并向村民孫勤中講解最新的蘋果種植技巧。
李進學來到領養到第一批雞苗的貧困戶劉官子家,再三向老人囑咐蘆花雞的養殖要點、注意事項。老人激動地說:“進學這娃人真好!”
65歲的貧困戶王香娣和老伴宋連生患有多項疾病。李進學了解后,向他們宣傳“雙簽約”扶貧政策,確保因病致貧的老人能得到及時治療。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