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畝地里有2.5萬個谷穗,一個穗上有6000個谷粒,一千粒是3.3克,一個穗可產20克,一畝地下來就是500公斤谷子……”在谷子標桿示范田陳忠忠向筆者細說著谷田里的豐收。
2007年7月,陳忠忠通過“村官”招考來到浮山縣米家垣鄉米家垣村成了一名大學生“村官”。經過幾年的努力,他創辦的谷子合作社年產綠色優質谷子200噸,帶動全村106戶村民年增收60余萬元。
走村串戶 訪民情 定思路
米家垣村是浮山縣東部的一個純農業村,村民收入單一,基本上是靠天吃飯。看著生活困難的農民群眾,陳忠忠決定在這里大干一場,早日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思路決定出路,陳忠忠深入村組,走家串戶。經過走訪調查他因地制宜的提出了三大基地建設目標,即在全村發展壯大綠色谷子種植基地、養羊基地和綠色谷子生產加工基地。這條發展思路得到了村黨員干部群眾的一致認可,為全村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現在,米家垣村綠色谷子連片基地面積達到300畝,帶動周邊發展綠色谷子1000畝;養羊基地發展了15戶,戶均存欄數100余只;通過與米家垣小米加工廠合作,年生產加工小米30噸,解決本村勞動力就業25人。
帶頭創業 搞試驗 做示范
對于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要在農村從小到大,甚至從無到有地創出一番事業,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通過調查,陳忠忠了解到米家垣鄉群眾有種植谷子的傳統,但存在規模小、技術低、效益差等問題。陳忠忠決定從種谷子入手,確立了“做給農民看,帶領農民干、發展優質谷子”的目標。
2011年4月,他承包了2畝溝地,從外地購買了1公斤種子,搞起了特色品種試驗。但在秋收時畝產只有125公斤,不足普通種植戶的一半產量。經過分析后得出以下原因:一是缺乏技術指導,實踐經驗不足;二是地塊地勢較差,通風光照力度小。谷子產量雖少但陳忠忠在試驗種植過程中學到了許多谷子種植的相關知識。
第二年4月,陳忠忠又在村里承包了5畝好地塊,在縣農業技術站和鄉黨委、政府的指導下,引進新品種谷子長農35和晉谷21,嘗試開展“地膜覆蓋+物理殺蟲+配方施肥+化控間苗+秋春保墑+葉面噴肥”六項技術。工夫不負有心人,在他的辛勤努力下,平均畝產達到了375公斤,豐碩成果的取得,讓他看到了希望,也增強了全村谷農科學施種的積極性。
攻堅克難 引技術 搞規模
為了讓全村谷子種植“抱團”發展,陳忠忠著眼未來,帶頭出資2000元,組織村里4戶谷子種植大戶成立浮山縣建福谷子種植專業合作社。為了解決合作社發展資金上的問題,他積極參加了縣團委組織的YBC創業培訓班,爭取到了YBC創業貸款。
面對谷子種植中遇到的許多新問題,陳忠忠抓住縣“村官”交流的契機,專門在縣農業技術站學習交流了一個月,學到了谷子種植的實用技術。他把學到的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谷子種植戶,而且還積極組織谷農通過遠程教育等形式學習更多種植管理技術。
2013年陳忠忠積極爭取在米家垣村開展了谷子高產創建示范試驗,在全村積極推廣“地膜覆蓋+物理殺蟲+配方施肥+化控間苗+秋春保墑+葉面噴肥”六項技術,使全村谷子平均畝產達到425公斤,形成了“基地+合作社+農戶+加工”的發展模式,全村谷子種植走上了產業發展之路。
收獲夢想 辦實事 惠民生
陳忠忠的谷子產業創出了品牌、做出了特色,在浮山周邊縣市打開了市場。
“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讓陳忠忠贏得了米家垣村村黨員群眾的支持。
在支部換屆中,陳忠忠當選為米家垣村黨支部書記,在更高的起點上規劃米家垣村的未來。現在,在他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里的各種檔案健全了,谷子產業發展壯大了,村里的路燈亮了,街道綠化了,水泥路也鋪到家門口了,自來水管接到了村民家中了。
艱辛之后必有收獲,2013年7月陳忠忠的創業基地被定為浮山縣大學生“村官”創業示范地基,他被評為“浮山縣優秀共產黨員”;就連臨近縣市谷子種植大戶都專程來到米家垣村就谷子種植試驗情況學習取經。
如今,工作停不下來的陳忠忠,又在謀劃著創建“米家垣科技示范村”的夢想,我們也堅信,在他的努力下,米家垣這塊熱土上必將實現更多的夢想。
通訊員 衛琦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