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芳,1980年出生,2005年畢業于長治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2008年10月,她積極響應省委的號召,通過層層選拔,當起了一名村官,被任命為安澤縣冀氏鎮溝口村村主任助理。
溝口村地處冀氏鎮西部,離縣城50多華里,總人口728人,是個典型的農業村,糧食產量低、經濟收入少。李艷芳到村里任職后,便開始實地走訪調查,了解當地的農業生產情況,幫助村民尋求致富之路。“選擇了村官,就必須在村官的崗位上有所作為”成為李艷芳的一個愿望。
2009年初,李艷芳把投入成本少、飼養周期短、經濟效益高、市場風險小、技術操作易的山羊養殖作為自己的創業項目,組織村民創辦了“安澤縣聚鑫養羊農民專業合作社”。
創辦合作社時,李艷芳第一個拿出自己全部的積蓄和東拼西湊的8萬元資金,開始她的創業史。籌資金、租賃場 地、廠房建設、機器購買、種羊引進,每個環節都需要李艷芳親自跑腿、親自協調,她也記不清給別人說了多少好話、走了多少彎路、灑過多少汗水、流過多少眼淚。合作社成立后,實行了統一引進優質良種、統一定期“體檢”、統一傳授養殖技術、統一防疫、統一銷售……她還與養殖戶社員簽訂回收合同,確保養殖戶的利益。如今,安澤縣聚鑫養羊農民專業合作社已存欄黑山羊500只,廠房占地面積1888平方米,預計年出欄400只,實現年利潤16萬元左右。
“帶頭創業,帶領村民共同致富”。溝口村從李艷芳身上看到了希望,很多村民,包括返鄉農民工和待業青年想與她交流,很快,村民周愛民在她的幫助下,創辦了希望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投資50萬元從南非引進生長快、肉質美的杜泊山羊500只,解決剩余勞動力10人,帶動20戶農民共同創業致富。
李艷芳在帶領村民共同創辦合作社的同時,還弘揚先進文化,用現代知識武裝農民。針對溝口村農民想致富但文化程度偏低且缺乏一技之長的情況,她積極組織開設了各類培訓班,組織農民參加培訓,在村委專門開辟了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室。添置遠程教育設備,購置2000多冊實用書籍。她還多方聯系,爭取到縣農業局、勞動局、科技局、安澤職中等單位技術人員和專業老師的支持,對農民進行種植、養殖等創業培訓。她還充分發揮個人特長,親自免費傳授面點加工、計算機操作、醫藥衛生等實用技能,幫助青壯年勞動力盡快掌握創業技能。溝口村的大部分青壯年都外出務工,留守兒童有15人,李艷芳還積極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工程,在村里成立了留守兒童輔導班,利用業余時間給孩子們輔導功課、談心、做游戲、教他們給父母寫信。村級醫療室的趙春喜醫生就是在李艷芳的鼓勵與幫助下,把村級衛生工作搞得有聲有色、有板有眼,還得到了縣衛生局的肯定和獎勵。村里有5名青壯年和返鄉農民工經過培訓找到了致富項目,相繼成為溝口村的致富能手。對想創業的村民,李艷芳總是及時跟蹤、跟進服務,積極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實際困難。村民任海江嘗試養豬,但因技術不全面導致豬病死。李艷芳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結合自己專業知識,查資料、請老師,現場查看病因,并對他進行技術指導,有了技術支持,任海江喂養的生豬增加到80頭,成了養豬專業戶。
到溝口村工作的一年,是李艷芳人生價值得到體現的一年;擔任村官的一年,是李艷芳整體素質迅速提升的一年;帶頭創業的一年,是李艷芳理想抱負得以展現的一年。這一年,她的工作熱情、她的奉獻精神、她的創業實績得到了全體村民的高度認可。
當談到自己的創業體會和今后的打算時,李艷芳說:“作為大學生村官,在這期間我感覺到了充實和快樂,因為我努力了、拼搏了、付出了,更重要的是我收獲了。我將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發揮自己知識面廣的特長,對養殖戶實施一條龍服務,以專業合作社為平臺,將合作經濟產業做大做強、帶領全體社員闖出一條致富路。”(記者 李自強)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