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高中畢業后,王春保一直在蒲縣薛關井溝村衛生所工作,這一干就是41年。41年里,他踏遍了周圍四十多個小村莊,共搶救病人1000余例,義務轉送病人700余例,接生1800余例,自己墊資為當地五保戶、困難戶、軍烈屬等上門免費送藥1900余次,義務為周圍群眾普查疾病6000余次,預防工作每年名列全縣排頭,接種率達到99%,“兩管五改”普及全村,結核防治得到了衛生部檢查的一致好評。在抗擊“非典”期間,他積極配合縣衛生、藥監部門和鎮政府走村串戶發放藥物、做宣傳達60余工作日,并免費發放了防“非典”中藥300多劑,達到“村不漏戶,戶不漏人”的效果。
作為一名鄉村醫生,王春保始終牢記自己是農民的醫生,讓農民少花錢、多看病、看好病是他最大的心愿。從醫以來,他從未收過病人的出診費、檢查費,還特別關照貧困戶、孤寡老人等弱勢群體。鄰村有位五保戶老人邵玉貴患有氣喘疾病十多年,1998年6月,當王春保了解到了邵玉貴的病情后,立即背上醫療箱來到了邵玉貴家里。他走到邵玉貴的床前,聽老人的心音、測老人的血壓,并把開好的藥留給邵玉貴。看完病,不等邵玉貴開口,王春保便熱心地說道:“我知道你家里特別困難,要是想收你的錢,就不會上你這道門了。
藥你拿著吃,沒有了我會送來。”聞聽此言,邵玉貴感動不已。從那以后,王春保經常來給邵玉貴看病,13年來風雨無阻,不僅一分錢的醫藥費沒有收,還多次買營養品給他。去年年關,王春保又背起藥箱,走上了那條他不知走了多少個來回的路。到了邵玉貴家,王春保把200元錢遞到邵玉貴手中,讓老人買一點年貨和喜歡吃的東西。邵玉貴接過錢后熱淚滾落下來:“王醫生,這錢我不能要,你是我的大恩人啊,這輩子我恐怕無法報答你了,等下輩子,做牛做馬再報答你吧。”王春保急忙擦干老人的眼淚:“你老人家不用多心了,這是我們醫生的職責與義務……”
歲月流轉、時光如梭,王春保養成了定期下鄉巡診,指導孕期保健,兒童計劃免疫,看望體弱老人的習慣。鄉村小道上,不知印下他多少腳步;農家院子里,不知留下他多少身影。王春保常說:“我離不開這里的一草一木,更離不開養育了我的村民。”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詮釋了一名普通鄉村醫生扎根農村41年的無怨無悔。
記者 侯映坤
【責任編輯: 劉靜】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