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五化進程 建設五個鄉寧
奮力奪取全面建成“小康鄉寧”的偉大勝利
臨汾新聞網訊 2月19日,鄉寧縣委經濟農村工作暨脫貧成效鞏固提升會議召開,會議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三篇光輝文獻”精神,堅決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經濟、農村工作會議部署,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緊緊圍繞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和市委“一三四三”總體思路要求,牢牢抓住轉型發展這一“總綱”,緊緊聚焦建成“小康鄉寧”和“十三五”規劃“兩個收官”,時時強化“交總賬”意識,全力抓好脫貧提升、鄉村振興、產業轉型、項目實施、城鄉建設、生態環保、民生事業、安全穩定等重點工作,全面加快“五化進程”、致力建設“五個鄉寧”,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確保“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確保全縣與全國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回顧2019
2019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131.6億元,總量和增幅均位居全市第三;人均GDP約為5.5萬元,按2019年平均匯率計算約為8000美元,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在減費降稅2.6億元的基礎上,全縣財政總收入和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分別完成58.16億元、18.98億元,穩居全市第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64.6億元,接近全市總量的三分之一,領跑全市。
●綜合實力再上新臺階
●經濟轉型邁出新步伐
●脫貧提升取得新勝利
●鄉村振興呈現新氣象
●民生福祉得到新增進
●整體工作開創新局面
2020年主要目標
各項約束性指標 力爭超額完成省、市任務
●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1%左右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左右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以上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1%以上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5%以上
十五件惠民實事
★投資2.4億元,鞏固提升脫貧成效。
★投資1.44億元,改善就學環境。
★繼續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生營養改善計劃。
★投資1.59億元,實施鄉寧中醫院建設工程。
★投資6.59億元,擴大供熱面積,推進清潔取暖改造。
★以“四好農村路”建設為抓手,完善鄉村道路。
★完成樊家坪公租房2#樓建設,繼續落實公租房分配和租賃補貼政策。
★投資4.48億元,實施搬遷安置項目建設。
★投資2800萬元,實施地質災害治理。
★實施縣城備用水源建設項目,提升供水質量,保障用水需求。
★啟動全民健身中心項目,建設3個人工草坪足球場。
★啟用縣城圖書館,促進全民閱讀。
★投資1100萬元,實施廣電農村“雙向網”工程。
★加強殘疾康復服務,啟動運營殘疾人康復中心。
★為困難群體代繳養老保險,為農村居民免費辦理小額意外傷害保險,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基本思路1218
“1”:就是要把轉型發展這個總綱作為貫穿經濟工作的一條主線。
“2”:就是要確保全面建成“小康鄉寧”和“十三五”規劃兩大目標圓滿收官。
“1”:就是要交出一本高質量脫貧攻堅“總賬”。
“8”:就是要強力推進八項基礎性、全局性、牽引性重點工作。
八項重點工作
(一)抓牢脫貧工作,夯實小康根基。清零貧困人口,防止返貧現象,確保全面小康不落一戶一人;鞏固扶貧產業,拓寬增收渠道;提升基礎設施,優化公共服務,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加強扶智扶志,激發內生動力,教育和引導廣大群眾依靠辛勤勞動實現脫貧致富;抓好問題整改,做足脫貧成色。
(二)抓實“三農”工作,加快鄉村振興。打造鄉村振興樣板,區別資源型村、農業型村、城鄉結合部村等不同類型,集中力量,開展試點,力爭點上率先突破;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加大扶持力度,積極探索“支部+產業”、資源資產入股等模式,多元化發展集體經濟;深化農村領域改革,抓住“人、地、錢”關鍵環節,充分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完善鄉村治理體系,健全完善村規民約,探索“道德銀行”“文明積分”等獎勵模式,為鄉村振興鑄魂。
(三)抓強新興產業,走好轉型新路。推動現代農業集群化發展,堅持以“五個轉變”為主要方向,以產業園區為載體,以項目建設為引領,加快打造若干具有區域優勢的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集群;推動全域旅游品牌化發展,積極做好省級生態文化旅游示范區申報工作,重點支持云丘山5A級景區創建與成功申報,抓好戎子酒莊4A級景區創建和沿黃現代農業文化旅游帶綜合開發;推動紫砂文創融合式發展,堅持“中國北方紫砂之都”定位,加快推進紫砂陶小鎮一期項目,完善小鎮運營管理機制,積極對接旅游文化產業,不斷豐富紫砂文創產品;推動新能源產業清潔化發展,持續深化煤炭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煤炭清潔高效深度利用,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和新能源,倡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努力走出一條轉型發展新路。
(四)抓緊工程項目,強化發展支撐。科學謀劃儲備項目,重點謀劃“4+X”新興產業、“雙創”成果轉化和“專精特新”項目;堅持“借船出海”理念、“引鳳還巢”思路、“以商招商”辦法,精準開展招商引資;強力推進項目建設,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抓緊開復工;全面優化營商環境,以全面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為目標,著力打造“六最”營商環境。
(五)抓好城鄉建設,推動協調發展。著眼提升城鎮化水平、增強服務功能、優化空間布局,加快“大縣城”擴容提質;因地制宜,結合實際,推進建制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小城鎮”異軍興起;做好行政村撤并后的整合融合工作,扎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加快“新農村”示范先行;鞏固國家衛生城鎮創建成果,牢樹“智慧城市”理念,全面提升城鄉管理水平。
(六)抓優生態環保,建設美麗鄉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樹牢“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的理念,堅持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積極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精準施策、科學治污,圍繞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抓好重點工作,落實各項措施,不斷提升全縣生態環境質量;聚焦問題、抓好整改,確保盡快整改到位。
(七)抓細民生事業,普惠鄉寧人民。加快構建“技能社會”,以考證持證為標準,以“4+X”新興產業體系為重點,廣泛開展技能培訓工程;著力打造教育強縣,持續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加快向全省教育強縣進發;致力建設健康鄉寧,樹牢大衛生、大健康理念,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推動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深入推進文化惠民,實施文明守望、鄉村文化記憶等工程和融媒體中心建設項目,廣泛開展送戲下鄉、送電影下鄉等文化惠民活動;健全完善社保體系,不斷提高城鄉居民社保水平。
(八)抓長安全穩定,防范化解風險。抓好疫情防控,做好排查管控、醫療保障等重點工作,堅決守住“雙零”目標;化解金融風險,嚴控政府隱形債務,積極穩妥化解銀行不良貸款,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抓好安全生產,以極端負責的態度,全時抓好煤礦安全,統籌抓好重點領域的安全生產監管,堅決守住安全生產的紅線;創新社會治理,全面深化“平安鄉寧”“法治鄉寧”建設,深入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大調處,切實維護好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深化“掃黑除惡”,持續精準發力,強力打擊違法犯罪行為,確保取得決定性勝利。
六十項重點項目
共謀劃實施60個項目,總投資197.54億元,其中當年計劃實施項目56個,預計完成投資36.51億元。這56個項目中,已開工和符合開工條件18個,正在辦理前期手續38個,預計4月份全部開工。
快節奏推進重點項目,繼續實行重點工程項目縣級領導主管責任制;抓好項目前期,明確辦理周期,緊盯關鍵環節,全面落實承諾制,開辟重點項目“綠色通道”,全力加快前期手續辦理速度;抓好項目管理,搶抓施工黃金期,掛圖作戰,倒排工期,力爭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
大力度實施精準招商,明確招商方向,圍繞煤炭、紫砂、旅游等優勢資源,聚焦生態文化旅游示范區、紫砂小鎮、高端裝備制造等重點行業領域,加快引進培育一批好項目、大項目、新項目;創新招商方式,切實增強招商引資工作實效性;優化招商服務,開展“保姆式”“一站式”服務,確保招商引資項目招得進、落得下、穩得住、能發展。
全方位強化項目保障,緊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產業政策導向,促進項目滾動接續、梯次跟進;加大建設用地指標爭取力度,解決好重點工程用地問題;創新項目融資方式,拓寬項目建設融資渠道。
高標準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數字政府建設,加快完善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功能,運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公共服務效率,實現“一網通辦”“最多跑一次”;深化“放管服效”改革,釋放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等改革紅利,有效降低企業成本,推動更多產業項目落地。
鄉寧縣委宣傳部供稿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