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縣人民政府與山西中醫藥大學簽訂“山西藥茶”產教融合創新發展協議
翼城縣人民政府與山西華夏晉道商貿有限公司、山西省茶文化研究會簽訂“連翹藥茶”戰略合作協議
發揮優勢共謀合作,助力發展山西藥茶。5月8日,翼城縣政府與山西華夏晉道商貿有限公司、山西省茶文化研究會簽訂“連翹藥茶”戰略合作協議,與山西中醫藥大學簽約“山西藥茶”產教融合創新發展協議。對于兩項合作,翼城縣委書記王淵表示,這將對該縣充分發揮“藥茶”區位、資源和產品優勢,助力鄉村振興提升和脫貧攻堅質量、全縣農業轉型發展,以及將“連翹藥茶”打造成翼城現代農業新名片,為豐富山西藥茶區域公共品牌內涵等產生深遠影響。
緊抓機遇 發展連翹產業
飲山西藥茶,品百草精華。山西藥茶歷史悠久、原料道地、功效顯著。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發展山西藥茶產業,山西省委書記樓陽生親自為山西藥茶“代言”,謀劃部署,提出聚力打造以藥茶等產品為重點的農產品精深加工十大產業集群,全力打造中國第七大茶系,打好山西農業特色優勢牌。
翼城縣位于山西省臨汾市東南部,自然地理環境獨特、區位優勢明顯,其生物資源豐富,野生藥材種類繁多,是中藥材原材料的優質產地,具有發展藥茶產業的“先天”優勢。據翼城縣委副書記、縣長劉鋒介紹,翼城縣中藥資源豐富,共有藥用植物370余種,野生藥材200余種,其中連翹分布廣泛,且顆粒大、成色好,有效藥質含量高。
王淵指出,近年來,翼城縣瞄準連翹廣泛的藥用價值,以財政補貼的方式引導鼓勵廣大群眾大力發展連翹,在60萬畝野生連翹的基礎上,先后人工栽植14萬畝,建成了1個雙萬畝連翹基地和6個萬畝基地。翼城連翹顆粒大、成色好,有效藥質含量高,屬道地中藥材,目前每年青翹產量6萬余噸,年產值達6億元。
圍繞今年以來山西省委對“山西藥茶”的決策部署,翼城縣立足連翹產業特色、集群優勢,認真制訂發展連翹藥茶產業實施方案,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培育9個種植類、加工類、藥茶類公司和5個專業合作社,著力打造集連翹種植、藥茶精深加工制作和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式發展格局。
政企合作 助力“連翹藥茶”
借助“山西藥茶”品牌發展之東風,此次翼城縣政府與山西華夏晉道商貿有限公司、山西省茶文化研究會關于“連翹藥茶”的戰略合作,劉鋒希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定會實現“優勢互補、相互支持、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合作愿望。
山西華夏晉道商貿有限公司、山西省茶文化研究會是推廣銷售、茶文化研究的龍頭企業和權威協會,擁有數量眾多的會員和合作伙伴,在發展和推廣藥茶方面有著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山西省茶文化研究會會長、山西華夏晉道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有強表示,將發揮自身科研優勢、行業優勢、品牌推廣優勢,為共同做好“翼城藥茶”產業規劃發展、茶文化、茶產品開發、推廣和銷售提供巨大幫助。
“戰略合作協議的簽訂標志著雙方向全面深化合作邁出極具戰略意義的一步。”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黨組成員、副主任高伐表示,該交易中心將與翼城建立更為緊密、高效、常態化的合作關系,為翼城產業轉型提供更加多元的服務和強有力的支撐。
以此次簽約為契機,王淵表示,各相關部門要加強與合作單位的聯系,認真抓好機制構建、龍頭培育、標準建設、品牌打造、科技支撐、信息溝通等方面的工作,將藥茶產業打造成為全縣農業轉型發展的新引擎,為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提供新支撐。
產教融合 創新產業發展
山西中醫藥大學是該省中醫藥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中醫醫療服務、中醫藥文化傳承發展及國際合作交流的龍頭和中心,學校的中醫學、中藥學科是全省重點學科,擁有覆蓋中藥和食品產業的本科專業群。特別是成立“藥茶學院”,設立有關專業,對于此次翼城縣政府與山西中醫藥大學就共同做好“山西藥茶”產業規劃發展、茶文化、茶旅游產業鏈延伸、茶產品開發和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廣闊平臺。
山西中醫藥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閆敬來表示,山西中醫藥大學擁有覆蓋中藥和食品產業的本科專業群,特別是成立了“藥茶學院”,建設了有關專業,以利人才的培養使用。下一步將統籌學校中藥選種優育、中藥栽培、生產工藝、質量標準、產品開發升級、市場營銷和產業管理的優質資源與翼城縣合作共建山西藥茶產教融合培訓基地。
根據協議,雙方按照山西省促進產教融合實施方案要求,充分發揮翼城縣“藥茶”區位、資源和產品優勢及山西中醫藥大學“藥茶”人才培養、產品開發和專業人才資源優勢,共同做好“山西藥茶”產業規劃發展、茶文化、茶旅游產業鏈延伸、茶產品開發及成果轉化、配方及生產工藝研究和全產業鏈的專業人才培養工作,建設政產學研用融合發展體系。
對于政校攜手推進產教深度融合,王淵堅信,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夠將連翹藥茶打造成翼城現代農業的新名片,為豐富山西藥茶區域公共品牌內涵、成為中國第七大茶系作出應有貢獻。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曹英 吳暉
靚城提質讓翼城更宜居
拆除“兩違”建設
拆除大型廣告牌匾
連日來,翼城縣應勢而動、主動作為,緊緊抓住我市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大契機,召開靚城提質“三大行動”動員大會,圍繞市委、市政府愛國衛生季的要求,廣泛發動群眾,堅持問題導向,彌補基礎短板,健全管理機制,著力破解難題,深入開展愛國衛生季活動,打響了一場縣域環境整治保衛戰、城市品質提升攻堅戰。
重拳出擊抓“三拆”
拆除違法違章建筑、拆除不必要的圍擋圍墻、拆除有礙觀瞻的建筑,“三拆”行動是靚城提質“三大行動”的關鍵所在。
翼城縣自然資源局作為此次靚城提質“三拆行動”的牽頭單位,先后發布了《關于在縣城規劃區內開展違法占地違法建設整治的通告》《“向違法用地違法建設宣戰”倡議書》,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微信、網絡媒體等平臺,采取宣傳車巡回宣傳、懸掛條幅、現場發放宣傳彩頁、制作特色移動彩鈴等多種宣傳方式,全方位、多層次進行宣傳動員,營造了濃厚的輿論氛圍,迅速掀起了“兩違”整治熱潮。
絳源路是進入該縣縣城的重要路徑之一,但隨意搭建的各類簡易房,嚴重影響了翼城縣城市形象。該縣多部門聯合執法、重拳出擊,從影響最大、市民反映最強烈、最難啃的“硬骨頭”開始拆遷。
拆除了桐封公園南臨街規劃紅線內活動板房;
翼鵬購物廣場私自搭建的3處臨時彩鋼房自行拆除;
拆除了絳源路南段6處違章建筑和不必要的圍擋、圍墻;
…………
“五一”期間,翼城縣自然資源局執法大隊取消假期,出動執法車輛4臺,按照縣靚城辦列出的問題清單,對縣城紅旗街兩側違章建筑及第三立面大紅大藍彩鋼建筑逐一進行了整治,拆除建筑面積520平方米,拆除欄桿40米。
多管齊下促“三進”
“停車進位”“停車進庫”“洗車進場”,“三進”行動是靚城提質“三大行動”的重要內容之一。
翼城縣公安交警大隊起草制訂了推進靚城提質“三進”行動實施細則,明確目標任務和責任分工,細化工作措施,確保翼城縣靚城提質“三進”行動順利開展。他們對整治區內馬路洗車全面摸底排查。同時施劃交通標線,臨時取締停車泊位,合理調整紅綠燈通行時間,保障道路動態通行秩序。
翼城縣公安交警大隊堅持每天投入60至80人次、警車10至15臺次的頻率加強城區道路交通巡邏管控,延時巡邏時間至21時,以縣城紅旗街、翔翼街、新華路、八一路等為重點路段,以鼎尚購物廣場、北關農貿市場、龍都超市、翼鵬商場周邊道路為重點區域,同時兼顧通街小巷,以查處糾正機動車亂停亂放、不按規定停放、不按朝向停放、非機動車摩托車隨意占用機動車停車泊位、沿街商戶隨意占用機動車停車位等違法行為為工作重點開展停車進位治理。
截至4月26日,全縣共出動警力950余人次、警車130余臺次,查處機動車亂停亂放412起,不按朝向停放384起,違反禁止標線指示365起,清理沿街商戶用路墩、其他物品占用機動車停車位6起,勸阻非機動車、摩托車占用機動車停車泊位623起,清理非機動車、摩托車亂停亂放126起。
全力以赴強“三下”
“管線下地”“廣告下墻”“附著物下墻”是靚城提質“三大行動”的規定動作之一。
早在4月10日,翼城縣住建局就召開了靚城提質“三下”行動動員大會,成立了“三下”行動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市容環衛監察隊,領導組實行一周一例會、一周一調度,統籌推進靚城提質“三下”行動。
按照會議工作部署,他們先后對縣城翔翼街、紅旗街、解放街、新華路、絳源路、南環路、丹橋路、八一路等主要街道樓頂廣告、破舊廣告牌匾、跨路廣告、一店多招、墻體附屬物等進行了拉網式排查,并登記在冊,為后續整治工作奠定了基礎。
4月13日,拆除了原勞動服務公司樓頂違規設置的大型廣告牌匾;
4月22日,拆除了紅旗街三角地帶違規設置的樓頂廣告;
4月24日,拆除了省道331線南環路段違規設置的大型廣告牌匾;
…………
截至目前,全縣累計拆除廣告牌匾57塊,拆除面積3450平方米;修補主次干道坑槽500平方米;唐霸大道兩側墻體粉刷5000余平方米;丹橋路立交橋破損修補300余平方米;噴涂約3000平方米;唐霸大道粉刷路燈桿380個;縣城主次干道補植補栽7000平方米;協調五大公司對翔翼街、丹橋路凌亂管線捆扎、入管整治2600米。
同時,翼城縣還對各主次干道店外經營、馬路市場、亂擺亂放及流動商販進行了規范化整治。采取“錯時執法”與“延時執法”和“蹲點值守”相結合的方式,重點對唐堯南路、龍都超市、南壽城路口及新華路的占道經營和馬路市場進行取締,凈化街道及各路口周邊環境。(張燕 宋榜娟)
風韻獨具的翼城琴書
在翼城,能有幸聽一段老藝人崔道安說唱的琴書《鸚哥孝母》,你會覺得,那就是回蕩在翔山澮水之間的天籟之音。
翼城琴書起源于元朝末年,起初只是一人帶著一架小琴,一手打琴,一腳踩小木魚,連打帶唱,即所謂的“琴箏清音”。到了明清年間,加上了四胡和三弦。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非常重視曲藝事業,縣文化部門將藝人們組織起來,成立了曲藝隊,琴書表演也增加了笛子、板胡、八角鼓等器樂,形成了一人包本演唱、多人伴奏、間或樂隊插唱的表演形式,琴書藝術獲得了新生。
琴書表演的主角是“說書人”。“一小鈸,一木魚,一四胡,一揚琴,忽而咔嚓一聲響,狎昵側耳群目瞠”。作為民間藝術的傳承者,同時出于自身“生計”的考慮,“說書人”有著驚人的記憶力,他們說的書,是老藝人口口相傳一代代傳下來的,無論是書帽、艷段還是正本,都能記得滾瓜爛熟、倒背如流,并把僅有的幾件器樂玩得神乎其神,把琴書技藝發揮得淋漓盡致。通過代代傳承,翼城琴書積累了大量傳統曲牌曲目。曲牌有《割韭菜》《狀元游街》《迎親人》《慢板前奏》《歡慶曲》《茉莉花》《掐谷穗》等20余個;傳統曲目據不完全統計,共有大本書50余本,小本書70余本,回書200余個,書帽300多個。
琴書的唱腔抒情時委婉纏綿,激昂時粗獷豪放,變化豐富,十分動聽。這主要是吸取了晉(北路)豫(南路)兩地唱腔藝術之所長。演唱時,樂隊分列兩側坐場,主唱者一至二人手持小鈸或八角鼓活動于桌后或桌前演唱。每當情緒激烈或表現矛盾沖突情節時,說唱者便放下小鈸換成八角鼓,一邊抖動靈巧的手指耍舞彈擊,一邊變調送唱,清脆的鼓點,昂揚的旋律,營造了熱烈、歡快、激越的音樂氣氛,此時,臺上臺下屏聲靜氣,全場觀眾目不轉睛,直到八角鼓戛然而止,全場立即掌聲四起,歡聲雷動,這便是琴書最為動人、最為精彩之技藝。
近年來,翼城琴書進入了繁榮期,琴書成為節日慶典中不可或缺的表演項目,觀賞琴書表演成了人們閑暇時的精神追求和藝術享受。
翼城琴書以自己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人民群眾、教化著人民群眾、滋養著人民群眾、鼓舞著人民群眾,同時也為自己贏來了眾多榮譽。特別是由琴書改編的以弘揚孝文化為主旨的琴劇《家風》,在晉、陜、豫三省久演不衰,連演1000場,在全省乃至全國縣級劇團中實屬罕見。1991年11月,省文化廳對《家風》的創作和演出予以表彰,獎勵15000元,國家文化部藝術局發來賀電并給予高度評價。
2010年6月,翼城琴書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縣文化部門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改造創新,使其唱腔清脆昂揚,音樂纏綿婉轉,表演情真意切,伴奏優美動聽,風韻更加濃郁,品位更加高雅,成為翼城縣一顆璀璨耀眼的藝術明珠。(翟銘泰 黃將)
圖片由翼城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