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
建設開發區 爭當排頭兵
市委書記董一兵帶領觀摩第一組在霍州市霍東工業園區觀摩。記者 趙俊堂 攝
開發區建設是市委“一三四三”工作思路中“四大牽引”之首,是全市經濟高質量轉型發展的主引擎。5月16日,市委書記董一兵在霍州市現場觀摩時,對霍州開發區的規劃編制、機制運行、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進展情況予以充分肯定。5月19日,記者來到霍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對開發區建設情況深入采訪。
滔滔汾水,巍巍霍山;中鎮之尊,署衙之冠。年初,霍州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舉全市之力辦好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就是開發區建設。4月,霍州市“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大篇幅提到開發區建設,“全力建設高標準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賦能提速。”霍州市委書記李強更是兼任霍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親自主抓開發區建設工作。
霍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去年12月10日獲省政府批準設立,今年2月15日正式掛牌成立。霍州開發區起步相較于其他縣市區晚,但在霍州全市上下的努力下,發展堪稱神速。
新型激光熔覆項目
霍煤集團億能電動汽車生產線 記者 趙俊堂 攝
一次性醫療器械加工項目 趙俊堂 攝
正如霍州市委電子顯示屏上“案不積卷,事不過夜,馬上就干,大興實干之風”十八個大字那樣,開發區建設工作就是只爭朝夕,馬上就干。
霍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剛一成立,霍州市委書記李強、市長李青雁就幾次奔波往返于太原、霍州之間,與太原理工大學洽談合辦智能再制造研究院,4月28日,“太原理工大學霍州智能再制造研究院”揭牌成立,為開發區東園區主導產業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
“在書記的帶動影響下,我們形成了馬上就干的工作作風,現在開完會,現在就干,在周密謀劃的基礎上迅速投入。”開發區管委會黨政工作部部長董鐵柱對記者說,“李書記不管多忙,都一直關注微信群中開發區的工作,總是第一時間研究對策,第一時間協調各部門,第一時間推動解決,在筑巢、引鳳、服務、人才四個方面久久為功,下大力氣,保證開發區建設順利推進。”
霍州超前布局開發區的總體規劃,優先滿足經濟開發區的用地需求,今年規劃標準地共計1570畝,其中590畝已開工建設,標準化廠房計劃新建20萬平方米。整個開發區分東西兩個園區,東區以霍東工業園區為基礎,依托智能再制造研究院,以裝備制造為主導產業,打造3.03平方公里的新型工業園區;西區以兆光電廠、國電霍州發電廠兩大電力企業為基礎,側重節能環保,打造2.17平方公里的動力港,整個布局形成了“一園一港”的園區布局。目前,入駐企業有11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家,限額以上貿易企業1家,規模以下工業企業3家,服務業1家。今年擬上項目7個,總投資50億元。
3D打印項目
年產30萬立方米粉煤灰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項目
固體廢棄物利用項目
年產4500萬平方米紙面石膏板生產線
“我們公司主要生產煤機成套設備,將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智能再制造方向邁進,開發區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發展平臺。”鑫鉅煤機裝備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申士強告訴記者。
園區另一家企業負責人跟記者說,“今年出臺的霍開管發[2020]3號文件,有土地優惠、財政稅收優惠、金融優惠、營商環境優化等方面的相關政策,有效降低我們企業的要素成本。”
人才是實現高質量發展最有力的支撐,集聚創新人才是霍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工作的又一個亮點。董鐵柱告訴記者:“我們拿出了開發區所有編制,面向全國引進高層次人才,從公告發出、篩選面試、體檢考察到最后入職,在175名報名者選拔出17名具有研究生學歷的優秀人才,僅用了44天,為開發區的運行提供了堅強的人才保障。”
霍州,正在集中力量,爭做開發區建設的排頭兵;霍州,上下同心,未來可期。
霍東產業園區——打造智能制造新型工業園區
西區“動力港”——兆光電廠催生新動能
記者 海道文 曹哲奇 通訊員 安建華
照片除署名外由霍州市委宣傳部、霍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提供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