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午夜av,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婷婷香蕉 ,欧美日韩免费高清一区色橹橹,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动医院

鄉寧 砥礪奮進踏歌行 乘勢而上開新局

2021-06-10 09:11:16 來源:臨汾新聞網   瀏覽次數:

鄉寧 砥礪奮進踏歌行 乘勢而上開新局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在決勝全面小康的基礎上,鄉寧縣委、縣政府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一六二”總體思路為統領,團結帶領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高質量高速度轉型發展步伐,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風雨洗征程,回眸滿堂春。緩緩展開鄉寧縣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時代畫卷,人們不難發現,今天,鄉寧的綜合實力更加強勁、發展動能更加充沛、生態底色更加亮麗、民生福祉更加殷實。一個個高光時刻讓人感慨萬千,一處處精彩著墨令人激情澎湃。

  數據不會說謊——截至2020年,鄉寧地區生產總值達142.18億元,財政總收入達50.12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34016元和12603元;原煤產量達1700萬噸,先進產能占比超80%;特優產品種植面積達40萬畝,“三品一標”認證7.24萬畝;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穩定在300天以上,優良率超80%……

  人民不會忘記——鄉寧舉全縣之力向絕對貧困發起總攻,在全省率先脫貧摘帽, 近4萬名農村貧困人口奔向小康,1800余戶建檔立卡困難職工解困脫困;過去污染嚴重的“老煤城”已變身為山清水秀的宜居城,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批批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接連落地,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回首走過的萬水千山,鄉寧披荊斬棘、砥礪奮進;展望踏上的嶄新征程,鄉寧信心滿懷、斗志昂揚。一個敢破善立、銳意進取的鄉寧,正朝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奮勇前進!

  櫛風沐雨 鑄就輝煌

  近年來,尤其是“十三五”以來,鄉寧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各項決策部署,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在縣域發展史上留下了一個個堅實的足跡,取得了一個個輝煌的成就。

  綜合實力顯著提升,轉型發展步履堅實。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各項指標保持中高速增長,省市排名穩中有進。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達142.18億元,人均GDP接近6萬元;財政總收入達50.12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17.32億元。加快推動“一煤獨大”向多業支撐轉變,全面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鄉寧生態文化旅游示范區獲批成立,云丘山5A級景區成功創建,第二屆大河文明旅游論壇高標準承辦,云丘山旅游路建成投用,沿黃旅游路全線開工,紫砂陶小鎮加快建設,煤層氣開發順利推進,光伏發電穩步發展,中電投風電并網發電,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

  脫貧攻堅全面勝利,“三農”工作提質增效。2018年9月,鄉寧在全省首批退出貧困縣,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同時,聚焦“兩不愁三保障”,鄉寧發展干鮮果經濟林和中藥材4.2萬畝、提質增效9.5萬畝,實施了2401戶易地扶貧搬遷、805戶農村危房改造、597公里村組道路、273萬平方米街巷硬化、537處水利扶貧、120個村級衛生室等扶貧工程。不斷幫扶壯大云丘山景區、戎子酒莊、琪爾康公司等景區企業,帶動了周邊群眾增收致富。棗嶺全國農業產業強鎮、省市縣三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建設順利推進。建成10萬畝高標準農田和黃河提水灌溉等重大基礎工程,積極推廣水肥一體化、物聯網+5G等現代農業技術,糧食年產量穩定在8萬噸左右,農村集體產權等改革任務全面完成。

  城鄉建設再譜新篇,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堅持以城帶鄉、城鄉一體,統籌抓好大縣城、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縣域城鎮化水平穩步提升。城中村改造拆遷基本完成,楊篤廣場、民俗廣場等重大市政工程建成投用,靚城提質“三大行動”成效明顯,智慧城市建設走在全省前列。有序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深入開展城鄉人居環境整治,成功創建國家衛生縣城。深入踐行“兩山”理論,統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實施生態環境治理攻堅“八大工程”,縱深推進企業治理,加快清潔取暖改造,綜合整治揚塵污染。認真落實河長制,實施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鄂河河道綜合治理等項目,鄂河入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淘汰關停多家焦化企業,堅定打好“藍天保衛戰”。

  深化改革蹄疾步穩,民生福祉不斷改善。扎實推進能源革命綜合改革,穩步推進縣焦煤集團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政務服務“一張網”提標擴面,營商環境不斷優化;黨政機構、監察體制、司法體制、社會治理、財稅金融、農業農村、教育衛生等重大改革事項進展順利,改革紅利持續釋放。實施了一批重大項目和惠民實事,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認定,實驗小學建成投用,高考達線人數穩步提升;新醫院投入使用,醫療集團健康運營;新圖書館免費開放,縣城免費公交穩定運行,養老服務、城鄉低保、醫療養老保險、技能社會建設、退役軍人保障等政策高標準落實,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廣大群眾的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接續奮斗 篤定向前

  不忘來時路,奮進新征程。今年,鄉寧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科學繪制“一六二”總體思路這個現代化建設開局起步的宏偉藍圖,以高質量轉型發展為主線,以文旅融合示范區、有機農業標桿區、能源革命先行區、紫砂文創聚集區、沿黃生態樣板區、宜居山城品質區“六區建設”為牽引,以“六抓促六轉”為路徑,乘勢而上、接續奮斗,加快轉型出雛型,不斷刷新全縣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抓產業升級,促結構轉型。加快推進能源產業轉型升級,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城市休閑綜合體、康養度假圣地、沿黃文化旅游帶,建設全域旅游集散服務中心。強力推進紫砂陶小鎮建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新能源技術推廣應用。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扶持民營經濟發展,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加快構建創新生態,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堅持“項目為王”,以重大轉型項目牽引要素集聚、產業配套。深化生態文化旅游示范區“三化三制”改革,打造高質量轉型發展新引擎。

  抓鄉村振興,促“三農”轉向。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健全完善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確保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平穩過渡。加快推進棗嶺國家級產業強鎮和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建立農產品認證基地,扶持龍頭企業發展,建設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牢牢守住耕地紅線,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大農作物優良品種和高新技術推廣力度,推動農業產業穩產高產。大力培養本土人才,筑牢鄉村振興的基礎。

  抓城鄉融合,促“顏值”轉靚。優化縣城“一河兩岸三山七組團”空間布局,抓好“繞城三山”綠化、鄂河兩岸美化、主街兩側靚化,實施街景改造項目,加大智慧城市建設力度,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質量。加快建制小城鎮建設,持續完善服務功能、改善人居環境、培養文明新風;加快推進特色小鎮建設,著力培育新興業態,打造縣域轉型發展新亮點。因地制宜推進村莊建設,推動鄉村“路、水、暖、氣、電、數、鏈、廢”等基礎設施提質升級;深入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加快從“一處美”邁向“一片美”,帶動“全域美”。

  抓環境治理,促生態轉優。加強生態環境監管,全面推進節能減排,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引導全社會形成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堅持標本兼治、分類防治、系統聯治,積極推進煤炭消費減量,深化重點行業提標升級創A行動,擴大集中供熱覆蓋面;加快建設縣城第二污水處理廠,推動實現城鄉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全覆蓋。加大采煤沉陷區治理力度,有效開展各類污染場地和非煤礦山生態環境修復。扎實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探索發展綠色經濟、林業經濟,探索出一條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新路徑。

  抓民生福祉,促生活轉美。深入推進“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工程,強化就業指導服務,加快構建“全勞動周期、全工種門類”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進一步優化教育布局和資源配置,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構建“管理一體、醫療同質、醫防融合、能力提升、便捷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大力發展體育事業,優化城鄉文化資源配置,不斷豐富城鄉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險制度,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提高城鄉低保、農村五保供養標準,推動養老事業和產業發展,做好特殊特困群體關愛服務工作,讓發展成果惠及全縣人民。

  抓社會治理,促能力轉強。全力推進縣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強黨對人大工作、政協工作的領導,高效發揮群團組織作用,加強國防教育和后備力量建設,加快法治政府建設,營造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縱深推進“三零”單位創建,推廣“五事共商”工作法,常態化推動掃黑除惡,嚴厲打擊黃賭毒等各類違法活動,全力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堅決遏制各類安全生產事故。全面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打造“山鄉寧靜、文明綻放”品牌。深入開展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切偉大成就都是接續奮斗的結果,一切偉大事業都需要在繼往開來中推進。”

  中流擊水三千里,揚帆破浪正當時。新征程上,鄉寧縣廣大干部群眾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高舉偉大旗幟,牢記領袖囑托,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奮力推動“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記者 劉一平

農業篇

現代農業鋪就致富路

  農村穩則天下安,農業興則基礎牢,農民富則國家盛。近來年,鄉寧縣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聚焦現代農業,助推鄉村振興,在農業農村發展上取得了突破性成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糧食年產量穩定在8萬噸左右。核桃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省級標準規模養殖戶30戶,龍頭企業有9家。全縣生豬存欄約5萬頭,肉牛存欄約1萬多頭,羊存欄約7萬多只,雞存欄90多萬只。發展干鮮果經濟林和中藥材4.2萬畝、提質增效9.5萬畝,實施2401戶易地扶貧搬遷、805戶農村危房改造、537處水利扶貧、120個村級衛生室等扶貧工程。在全省首批退出貧困縣。摘帽后,全縣繼續堅持“四個不摘、四個不減”,持續鞏固脫貧成效,不斷做足脫貧成色。

  棗嶺鎮是國家級產業強鎮和現代農業產業園。花椒是棗嶺鎮的特色品牌產業,近兩年來,棗嶺鎮初步形成了“譚坪蘋果、沿黃花椒”的產業格局。每年都要舉辦盛大的花椒節,通過各種活動,擴大影響力,拓寬銷售渠道,穩步增加椒農的收入。蘋果也是當地農戶的一項主要創收之路。棗嶺鎮正在創建市場營銷品牌,利用微商、電商等網絡平臺,大力發展銷售經營戶,讓農產品更有價值。

  西坡鎮打造以“花椒基地、花椒深加工產品、花椒美食、花椒采摘、花椒研學旅游”為一體的“花椒小鎮”,讓花椒樹真正成為農民的致富樹、幸福樹,花椒產業豐厚的經濟效益為西坡鎮提升鞏固脫貧成效夯實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昌寧鎮北垣地區是蘋果的主產區和豐收區,面積約2萬畝,總產量約4萬噸,總產值約1.6億元,農民人均果品收入800元。昌寧鎮依托城北垣生態環境良好、旅游資源豐富的區域優勢,重點發展蘋果、葡萄、有機蔬菜等主導產業,努力把城北垣建設成為集“生態農業+體育休閑+鄉村旅游+農耕體驗+黨建示范”等功能于一體的鄉村旅游產業示范園。同時,這里還有釀酒葡萄地5893畝,釀酒葡萄主要以戎子酒莊規劃組織為主,采用“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帶動當地農戶走上了小康路,近年來,平均年轉化原料量約4000噸,戶均增收約3500元。

  雙鶴鄉以優良的生態為載體,大力發展“香菇”產業,成立了孝義富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目前,建成食用菌大棚20座,種植冬栽菇15萬袋,夏栽菇10萬袋,年可實現凈利潤125萬元。提供務工崗位100多個,帶動幫扶貧困戶29戶105口,務工農戶和貧困戶年增收均在13000元以上。

  尉莊鄉緊盯“連翹之鄉、清涼小鎮”這一發展定位,抓全面落實“一園三區”產業發展思路,以豐興源茶廠為中心的觀光、采摘、游樂為一體的連翹產業精品示范園;東溝門一帶中蜂養殖區;會界頭一帶中藥材種植區;莊原一帶蔬菜雜糧種植區。2020年,銷售和簽約特色農產品40萬余元,帶動貧困戶1086戶3056人穩定增收。

  關王廟鄉打出致富“組合拳”,一是云丘山景區帶動。云丘山景區每年接待海內外游客突破百萬人,帶動周邊數萬農村人口實現增收致富。二是主體企業推動。目前,全鄉涌現出主體帶動企業9個,共帶動貧困戶537戶2010人。三是打造扶貧產業示范經濟帶。新成立的劍泉花菇專業合作社,形成生產、加工、銷售完整產業鏈條,實現了企業、村集體與貧困戶的合作共贏。

  光華鎮積極謀劃推進特色產業“雙萬畝”工程,把發展萬畝無刺花椒和萬畝連翹作為推進經濟轉型發展、帶動群眾致富增收的有力抓手。目前,該鎮土霍村和陡坡村兩處無刺花椒育苗基地的24萬余株幼苗,可滿足5000余畝無刺花椒的栽植需求。光華鳳凰山莊玫瑰專業合作社,種植面積達3000多畝,是集加工、銷售、旅游為一體的綜合型產業,連續數年銷售收入都突破了600萬元。

  面向未來,鄉寧縣將以有機農業標桿區為目標,加快推進棗嶺國家級產業強鎮和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建立農產品認證基地,逐步構建有機旱作生產經營體系。鞏固現有40萬畝經濟林規模,扶持龍頭企業發展,新培育一批果品、飲品、雜糧、藥茶等精深加工企業。建設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以雙鶴有機小麥為龍頭,示范帶動蘋果、葡萄、花椒、雜糧、藥茶等產業綠色發展,以品牌化帶動標準化、推進產業化。

釀酒葡萄種植基地

工業篇

工業發展呈現嶄新局面

  工業興則經濟興,工業強則發展強。近年來,鄉寧縣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業經濟實現平穩發展,工業結構進一步調整,經濟質量得到提升。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1月-12月份全縣累計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1.62億,同比增長7.9%。在全市平均增速3.8%的情況下,實現較高的增速發展,工業發展呈現出嶄新的局面,為全縣的經濟平穩運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鄉寧縣堅持煤與非煤并舉、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雙輪驅動”,力爭走好轉型發展的金光大道,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不斷改造提升煤炭產業,堅持高質量發展的新理念,延伸煤炭綠色轉化產業鏈條,增加煤炭附加值,加大礦井基礎建設投入力度。推進智能化礦山試點建設,推進煤電材一體化項目建設和優質煤業提質增效,夯實發展后勁。2020年全縣淘汰煤炭落后產能295萬噸,釋放產能570萬噸,原煤產量達到1700萬噸,先進產能占比超過80%。

  縱深推進能源革命,加快智能礦山建設,推進后備資源擴充,爭取設立西坡精細化工園區,有序擴大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煤層氣、生物質等新能源產業規模,全力構建傳統能源、新型能源“雙輪驅動”的發展格局,把鄉寧打造成全省領先的能源基地。堅持把高質量轉型發展作為鄉寧經濟工作的主題主線,全面推動發展動力轉換,加快“一煤獨大”向多業支撐轉變。

  云丘山景區是鄉寧縣產業轉型的第一梯隊。云丘山中和節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擁有世界罕見超大冰洞群和大河文明旅游論壇永久會址地,是“晉南尋根文化”的重要源頭,是一處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康體養生、民俗體驗于一體的綜合型旅游目的地。2020年12月29日,云丘山景區正式榮升國家5A級旅游景區,邁上了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2021年縣委、縣政府以創建全域旅游示范縣為抓手,充分發揮云丘山景區輻射帶動作用,加快推進旅游交通網、游客集散地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強力推動優質文化旅游資源開發,點上高端打造,線上精致連接,面上穩步覆蓋,把鄉寧打造成全國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山西琪爾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以純天然珍稀翅果為原料的高科技生物工程企業。公司引進的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先進生產技術,開發出的翅果油保健膠囊形成年產翅果油300噸的加工能力,已成為鄉寧高新技術產業的科技示范園區。

  戎子酒莊有限公司是實現轉型發展而創建的集產業發展、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企業公司,建成了年產5000噸的中高檔葡萄酒生產線和1萬噸發酵儲酒能力的生產車間,規模發展1萬畝優質葡萄酒基地,生產的戎子系列干紅、干白葡萄酒,深得國內外諸多資深品酒專家的推崇。

  為傳承紫砂產業,推進轉型發展,改變“一煤獨大”局面,縣委、縣政府順應轉型大勢,堅定主攻方向,啟動建設鄉寧紫砂陶小鎮。該項目總投資50億元,占地2000畝,政府投入1.15億元用于項目前期建設,致力打造“中國北方紫砂之都”,不斷開創鄉寧紫砂新紀元,開辟鄉寧轉型新路徑,打造鄉寧發展新名片。下一步,將繼續做好傳統產業、探索發展高端產業,科學編制紫砂資源開發利用規劃,完善細化紫砂陶小鎮布局規劃,突出“小”字,求精不求大,在功能疊加、衍生業態、配套產業等方面探索發力,鼓勵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盡快打出一片新天地。

  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鄉寧工業經濟不斷開拓創新,向世人展現著新姿態、新面貌。弄潮喜浪高,追夢路正長。站在新起點上,鄉寧工業將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闊步邁進,以優異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中國石化臨汾煤層氣分公司鉆井平臺

城市建設篇 

鄂邑大地展新顏

  “南北無二里,東西一條川;人飲泉中水,牛耕山上田。”這首詩句形象描述了鄉寧古縣城。

  如今,這座“兩山夾一川”的典型山城,發生了日新月異的改變和飛速發展,一個充滿了新時代氣息、具有時尚都市化品味的美麗縣城呈現在世人眼前。

  “鄂河” 是鄉寧的母親河,自東向西,穿城而過,如縣城的藍色腰帶。鄂河經過治理,河水清澈,波光粼粼,河道兩邊規劃科學,設施便民,樹綠花紅,景色迷人。

  鄂河也見證著縣城的變革。1978年以前,鄂河上僅有鄂河橋、東門橋兩座。如今從東向西有營里大橋、明珠橋、連心橋、鄂河橋等5座大橋橫跨其上。

  圍繞著鄂河,東西南北交通,交織呼應,越來越發達便利。迎旭西街、迎旭東街、迎賓大道、臨吉高速鄉寧連接線、吉河高速鄉寧連接線6條主干道,濱河路、南環路等6條次干道,基本形成了“三縱二十一橫”為主的縱橫交錯棋盤式的城市交通網。

  新城區也在不斷地擴容提質,迎旭東大街主街道延伸至樊家坪。鄂河兩岸100余棟高樓拔地而起,大幅度提升了行政辦公環境和服務形象。鄉寧新高中、職業中學、西街小學、縣幼兒園等8所高端大氣的校園,成為縣城最美的風景。富有新時代氣息的文化中心、體育館是全縣舉辦文化體育活動的重要場所。籃球場、足球場、羽毛球場等多種體育活動場所不斷增建。明珠廣場、戎子廣場、迎旭廣場、民俗廣場、楊篤廣場等近20個場地,既展示了城市文化氣息,也為居民提供了廣闊而美麗的戶外活動天地。

  隨著“碧水、藍天、凈土”三大戰役和創衛工程的全面推進,新建了近20座高標準公廁,建立起了垃圾與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廠,實施“繞城三山”綠化、鄂河兩岸美化、主街兩側靚化,環境衛生整治力度不斷加大,城市管理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城市“顏值”和“氣質” 全面提升,街道巷道干凈整潔、市容市貌大氣時尚,空氣更為清新,環境更為宜人,全年二級以上天數289天,成功創建了省級衛生縣城、省級園林縣城,正在向國家衛生城鎮邁進。

  城市功能更為齊全、設施更為完善、承載力逐年增強。城內公交車按照線路統籌規劃、從東到西串聯起各個街道,并實施全民免費政策。規范文明的出租車、掃碼即騎的小黃車,讓出行更為便利。縣城供水、供氣、供暖管網不斷改造升級。兩年內僅集中供熱面積就擴增6萬多平方米。居民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2021年,鄉寧縣將全力打造宜居山城品質區。特別是抓住實施大縣城戰略的機遇,借鑒重慶等山城建設成功經驗,堅持高標準定位,進一步優化縣城空間布局,不斷提高城市管理服務水平,大力發展城市產業,立體化打造宜居靚麗山城,全面提升縣城品質。

  山鄉寧靜,古老的鄂邑大地正煥發出蓬勃生機。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鄉寧城市建設的步伐將更加堅實,一座嶄新的現代化城市將以更具魅力的姿態傲然矗立在人們面前。

靚麗縣城

教育篇 

奮力書寫教育發展新篇章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民族的希望,是社會發展的基石。現如今,無論是在偏遠農村還是繁華縣城,孩子們幸福的笑臉、老百姓真切的獲得感,都是教育改革發展成就最直觀、最生動的體現。

  鄉寧歷屆縣委、縣政府始終把發展教育當作一件頭等大事來抓,本著“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的發展思路,一任接著一任干;廣大教育工作者立足本職、勇于擔當、善作善為,使全縣教育事業呈現出創新發展、超前發展、跨越發展的良好態勢。

  創優辦學條件 夯實硬件基礎

  改擴建校舍。投資19867.8萬元,完成義務教育“全面改薄”工程。標準化改造中小學校80余所,于2016年11月,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認定,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辦學條件達到省定標準。投資1460萬元,完成南閣、臺頭、下園子3所幼兒園新建工程,當年開園招生。投資5258萬元,新建六軌制的實驗小學投入使用,增加學位1620個,極大緩解了城區學校上學壓力。2020年4月28日開工建設、投資6876.12萬元的幸福灣小學正在加緊建設,今年秋季將投入使用。

  優化設備。利用省級專項資金1929.24萬元,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增配了食宿、安保、教學等設施,全縣學校教育教學設施全部達到省定辦學標準。投資1916.2萬元,為全縣學校添置計算機、多媒體網絡設備,為中學和鄉鎮所在地小學配備課堂錄播設備,教育手段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堅持教師為本 打造優良師資

  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黨的十八大以來,鄉寧縣始終堅持將教師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全面落實強師政策,教師隊伍建設取得顯著成就。

  僅2012年以來,招聘補充教師就達689名,支教、交流校長、教師600余名;以國培項目縣建設為契機,組織骨干教師高端研修、跟崗學習、送教下鄉,加強教師培養培訓。縣委、縣政府連續12年召開教師節慶祝表彰大會,獎勵資金累計達3800余萬元。為確保農村教師留得住、扎下根,從2015年元月起實施鄉鎮工作補貼,惠及1600余名教師,年人均增加待遇4800元。同時,啟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三年行動計劃”,開展教師技能大賽,實施隊伍素質提升工程,推動師德建設常態化長效化,造就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

  狠抓教研課改 提高教育質量

  為進一步加快教研課改步伐,鄉寧縣堅持發揮縣教研室大腦作用,積極倡導“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教學理念,正在探索建立和完善一套具有本土特色的教學模式,助推教育質量穩步提升。據統計,鄉寧縣普通高考達二本B類線人數連年保持在700人以上,職業對口考試達線人數和達線率穩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尤其是學前教育保教保育水平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縣級行政區域前列。

  開展深度教研。以教學和課改中的具體問題和現象為研究課題,扎實開展校本教研;以聯合體學校為主體,開展校際教研活動;以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為主題,開展網絡教學研究。

  深化課堂改革。探索建立“以問題設計為關鍵、自主學習為基礎、探究合作為核心、展示交流為特征”的教學模式,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專題培訓學習,舉辦課改研討會和推進會,選樹典型,以點帶面,在全縣范圍內掀起學校爭做課改名校、教師爭做課改名師的熱潮,大力促進全縣師生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有效轉變。

  落實專項政策 播灑陽光雨露

  為了讓所有孩子上起學、上好學,鄉寧縣根據黨和國家制定的教育扶貧專項政策,強化舉措,精準發力,認真抓好政策落地,讓學生安心上學、快樂上學。

  免費教育。2014年以來,在落實國家“兩免一補”政策的基礎上,鄉寧縣又全面免除了高中階段學生學雜費,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12年全免費教育”,在全市是第一家,全省第三家。

  公平入學。義務教育階段嚴格按照“就近、劃片、免試、分配”原則,確保平等入學;落實臨汾市高中招生統一政策,將優質高中統招名額按照65%的比例,分配到全縣各初中學校,確保生源均衡。

  重點關愛。完善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資助體系,保障在鄉寧縣學校及幼兒園就讀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全程資助。2014年以來共發放各類教育資助資金49874人 4015.2萬元,辦理生源地助學貸款22308人13436萬元。同時,實行特殊教育提升機制,完善了殘疾學生“一人一案”檔案資料,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97%。

  營養改善。2018年12月,全縣68所農村寄宿制學校“營養改善計劃”啟動實施,惠及學生8311名,實現了全縣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全覆蓋。

  百年征程風正勁,揚帆遠航恰逢時。教育發展的巨變,為鄉寧實現高質量高速度發展提供了勢不可擋的磅礴力量。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鄉寧教育已經站上新的歷史起點,向著“全省教育強縣”的目標闊步前行。

鄉寧縣第一中學

科技篇

讓科技之花絢麗綻放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來,從工業到農業等各領域,科技創新正在鄉寧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近幾年,鄉寧縣建立了省級技術研發中心2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個,民營科技企業6個,有11個科技型企業通過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同時引進花椒流膠病防治,蘋果樹腐爛病防治,雙季米槐黃土高原大櫻桃等新技術、新品種100余項。

  在鄉寧,鄂邑大地科技創新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科技創新已經成為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第一驅動力。

  科技創新體系日臻完善

  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最大化釋放了社會創新活力,發揮了科技的引領和支撐作用。100年的變遷與不斷探索,鄉寧縣在全市率先制定了《關于加快科技創新的實施意見》,出臺了《進一步支持科技創新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有力促進了全縣創新發展步伐。在全市率先設立了“縣長創新獎”,先后舉辦了兩屆“縣長創新獎”頒獎大會,對68個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發放獎金159萬元。有4個企業獲得了“市長創新獎”,2個企業獲得山西省科技進步獎。有5個企業與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

  科技創新步伐不斷加快

  科技創新體系的日臻完善,有力推動科技創新步伐。據不完全統計,全縣年均發明專利申請量增長率超過5%。

  目前全縣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26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增長率全市第一。通過國家科技成果鑒定5項,其中有1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2項達國際先進水平。科技成果提質上檔,實施國家星火計劃1項,省重大科技專項1項,實現了全縣國家項目和省重大科技專項“零”的突破,省市項目數量也穩步增加。

  在不斷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的同時,持續加快創新平臺建設,在全縣建成省級眾創空間2個、國家級星創天地2個。建成電商運營中心3個、鄉村電商綜合服務站點95個,吸引了近百個創業團隊和大批社會創業青年創新創業。

  科技人才培育持續深化

  科技創新步伐的不斷加快,勢必深化科技人才的培育力度。堅持“短期抓培訓、長期抓教育、始終不渝抓引進”的人才培養引進模式,重點在內挖、外引上下功夫。建設“互聯網+”創業人才、煤炭技術人才和實用技術人才等人才孵化基地。深入實施“三區”科技人才專項培訓計劃,通過“洋專家”帶“土專家”的方式,培訓壯大本土人才隊伍,年均開展技術培訓30場次,培訓技術骨干、農民5000人次。同時加強項目對接,吸引創新型人才落戶鄉寧,有8名科技人員入選“三晉英才”。

  科技扶貧成效顯著

  引導農業、企業加強技術革新,在重點開發蘋果、核桃、花椒等農副產品的基礎上,又相繼開發生產了玫瑰、葡萄、翅果、連翹、雙季米槐等因地制宜的系列特色產品,以產品創新帶動產業發展,以科技創新助推精準脫貧。制訂了科技扶貧行動計劃,堅持扶智與扶志相結合,構建“專家組+技術指導員+科技帶頭人+農戶”的科技扶貧人才培養模式,并在全縣推廣,科技產業幫扶的村戶率先摘掉貧困帽子。

  先后三次獲得“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縣”稱號,獲得“全國知識產權培訓先進集體”,在省市考核排名中穩居前列。

  科技催生動能,創新引領發展。“十四五”開局之年,鄉寧縣將持續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新動能,讓科技之花絢麗綻放、越開越艷。

戎子酒莊釀酒生產線

優化營商環境篇

將“最多跑一次”改革進行到底

  一直以來,鄉寧縣高度重視營商環境優化,以更有力的“放”、更優質的“服”、更有效的“管”,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改善投資和市場環境,不折不扣落實各類減稅降費政策,提高審批速度,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厚植發展沃土。

  謀在先 干在前 十年磨劍政務改革譜新篇

  人勤春來早,奮斗正當時。2001年,鄉寧縣啟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2005年,率先在全市建立標準化政務大廳。鄉寧縣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以黨建為引領,以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為抓手,以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做到了“四化一規范一提升”。

  2019年初,機構改革組建成立鄉寧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加掛鄉寧縣政務信息管理局牌子,下設政務服務中心、政府采購中心,形成了“一局兩中心”格局,鄉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又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乘東風 高揚帆 一往無前審批改革勇破浪

  東風夜放花千樹,長風萬里啟新航。2019年12月31日,“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工作全面開啟。行政審批改革工作著力在審批流程上做減法,在提高服務質量上做加法,做到了事項人員劃轉到位、機構職能整合到位、審批機制規范到位、大廳“一站式”功能完善到位,“四輪驅動”改革疾速深化。

  改革啟動運行以來,全縣行政許可“審管分離”格局基本形成,“一站式服務、一窗式受理、一章式審批”的“三個一”辦事模式基本形成,“最多跑一次”改革見到成效。

  再出發 從頭越 乘勢而上營商環境樹品牌

  昂首闊步從頭越,砥礪奮進再出發。鄉寧縣以轉變政府職能、優化營商環境為目標,以“勤政、廉潔、高效、便民”為宗旨,圍繞服務企業、服務基層、服務群眾,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提高辦事效率,打造行政審批服務升級版。2019年全市營商環境綜合考核,鄉寧縣位居全市第二名。如今,全縣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又邁出了新步伐,扎實開展“五減”專項行動、持續深化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加快推進“一張網”信息化建設、積極推動“互聯網+監管”工作“四面旗幟”招展在營商環境新高地。

  鄉寧縣持續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做強做精行政審批服務“金字招牌”,實現硬件設施升級完善、政務服務標準化升級完善、“12345”政務服務熱線服務升級、政務服務“好差評”全面啟動“四個升級”。以黨建工作為龍頭,全面推動組織機構、陣地建設、作風建設等各項工作不斷邁上規范化法治化軌道。以安全工作為重心,全面統籌疫情防控和審批服務工作實現“雙勝利”。

  初心不改,使命在肩。鄉寧縣將全力推進一枚印章管審批、一張網絡管服務、一個系統管監管、一個平臺管交易、一條熱線管便民“五個一”改革落地,加快構建高效便民的審批服務體系,奮力將“最多跑一次”改革進行到底,推動全縣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再創新輝煌。

鄉寧縣行政審批局業務大廳工作人員正在為民服務

  文圖除署名外均由鄉寧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責任編輯:暢任杰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陇西县| 高邮市| 云阳县| 贵定县| 余姚市| 正镶白旗| 新乐市| 崇礼县| 汝城县| 浦江县| 玛多县| 田阳县| 界首市| 遂平县| 盐源县| 诸城市| 河东区| 长武县| 金华市| 建德市| 盐源县| 平利县| 拉孜县| 布尔津县| 临安市| 昌邑市| 商都县| 南投市| 霍林郭勒市| 东兰县| 金华市| 赞皇县| 蒲江县| 全椒县| 青海省| 蒙山县| 永嘉县| 南木林县| 双城市| 琼海市| 吐鲁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