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午夜av,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婷婷香蕉 ,欧美日韩免费高清一区色橹橹,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动医院

《中國共產黨山西蒲縣歷史》出版首發

2021-08-06 09:12:45 來源:臨汾新聞網   瀏覽次數:

展示光輝歷程 反映偉大成就

《中國共產黨山西蒲縣歷史》出版首發

蒲城鎮、縣委黨校、檔案館等部門負責人上臺接受贈書 馮挺

  7月28日,蒲縣舉行慶祝建黨百年《中國共產黨山西蒲縣歷史》第一、二卷出版首發會,市委黨史學習教育巡回指導組第十一組組長柳紅兵,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屈波出席會議。縣委書記薛鳳奎出席并講話。

  會上,縣委黨史研究中心負責同志介紹了《中國共產黨山西蒲縣歷史》第一、二卷(1936-1978)編寫出版工作情況。編寫老師代表作了發言,并向編審老師頒發紀念證書、向有關單位贈送了書籍。

  屈波向《中國共產黨山西蒲縣歷史》(1936-1978)的出版首發表示祝賀,就做好今后的黨史研究工作,希望蒲縣要繼續保持昂揚奮進的姿態,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史方志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抓好頂層設計,結合蒲縣實際,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發揮專業優勢搞好服務,抓緊研究和制定“十四五”時期全縣黨史方志工作規劃。要突出主責主業,把黨史方志研究作為第一位的任務進一步抓好,不斷推出更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豐富營養和生動教材。要繼續實施人才強史戰略,通過加強實踐鍛煉,倒逼人才成長,努力鍛造一支政治過硬、業務精湛、能力全面的復合型黨史方志人才隊伍,為蒲縣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薛鳳奎在講話中說,蒲縣是一片紅色熱土,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全縣各級各部門和廣大黨員干部要把學習《中國共產黨山西蒲縣歷史》工作與學習“四史”相結合,與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相結合,切實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把先輩們開創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要從黨史中學出堅如磐石的信仰信念,進一步堅定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信仰,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堅定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要從黨史中提高一心為民的宗旨意識,堅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場,對標先輩先烈,不斷叩問初心、銘記使命,堅定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傾力辦好民生實事,著力補齊民生短板,扎實推進共同富裕。要從黨史中學出擔當作為的奮斗姿態,自覺圍繞縣委“四六三”思路目標,在“六項重點”工作中挺身而出,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拆遷改造、安全穩定中克難攻堅,以干事創業踐行初心使命。要從黨史中學出廉潔自律的道德操守,以段云、西戎等革命先輩為鏡,錘煉品德修為,加強黨性修養,為事業發展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薛鳳奎要求,要把蒲縣黨史基本著作學習融入黨史學習教育大局中,扎實細致做好宣傳和發行工作,助推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取得實效,為推進全方位高質量發展凝聚更多智慧、集聚更大力量。

  據了解,《中國共產黨山西蒲縣歷史(1936-1978)》由中共黨史出版社公開出版,共分兩卷,約30萬字,該書的出版,第一次全面、客觀、系統地反映了黨領導蒲縣人民進行革命、建設階段性光輝歷程和取得的偉大成就,是蒲縣40多年來黨史研究的重要成果,在蒲縣黨的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楊金澎)


鞏固脫貧成果 守住返貧防線

蒲縣召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月例會

縣委副書記、縣長楊曉舟一行實地觀摩 陳鵬

  7月31日,縣委副書記、縣長楊曉舟主持召開蒲縣2021年第4次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月例會。

  會前,楊曉舟一行實地觀摩了薛關鎮勸學村的玉露香梨套種馬鈴薯基地、皮條溝村的“六亂”整治和薛關村的組織振興工作。

  會上,縣委副書記、統戰部部長任偉民傳達學習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精神;薛關鎮黨委負責同志進行發言;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楊洋宣讀《關于成立蒲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和《關于成立蒲縣干部駐村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副縣長范維勝安排近期重點工作。

  會議要求,要堅決打好脫貧成果鞏固仗,牢牢守住返貧防線。要把牢“持續增收”這個核心,進一步加大產業扶持力度、促進脫貧人口就業,確保脫貧人口收入持續增長。要做好動態監測,加強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病因災剛性支出較大的嚴重困難戶等易返貧對象的全面排查、準確掌握、動態監測,嚴格執行排查“135”制度和解決“710”制度,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要把牢“兩不愁三保障”這個底線。教育方面,及時做好符合條件的大學新生資助工作;醫保方面,加強基層村醫的考核管理,提升醫療服務水平;住房安全方面,動態排查c級和d級房屋,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飲水安全方面,加快推進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務必做到全縣飲水安全問題動態清零。要堅決打好鄉村振興主動仗,創建“兩帶五區”示范樣板。兩帶:即百里昕水、百里羅克鄉村振興示范帶;五區:以喬家灣鎮、太林鄉、克城鎮為中心打造以工帶農、產業就業兩業并舉的示范區,以薛關鎮為中心打造現代農業示范區,以古縣鄉為中心打造村社合一示范區,以山中鄉為中心打造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鄉村善治示范區,以黑龍關鎮中垛村為中心打造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三產融合示范區,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科學規劃、精心組織、快速推進,確保實現“一年打基礎、二年出經驗、三年成樣板”。要堅決打好“六亂”整治持久戰,營造整潔美觀宜居農村人居環境。全力以赴做好檢查驗收工作,各鄉鎮、縣直有關部門要精心組織實施,明確責任分工,對照驗收指標標準,逐項核實,確保驗收高標準、高質量完成。要全力以赴做好督導檢查工作。各級各部門舉一反三,迅速排查、找不足、找差距、找短板,快速整改、徹底整改、全面整改,把各項工作做細做實。要全力以赴做好長效機制建設,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每周組織“道德銀行”對各村各戶評選一次、每周組織全村集體衛生清理,同時與億利公司垃圾轉運匹配好,實現長效管理。要抓好農村廁所革命。繼續對以往農村改廁工作進行系統全面大起底、大檢驗,做到心中有數,對存在的問題,摸準病因對癥下藥、提升質量,確保不出問題、農民群眾滿意。堅決打好駐村幫扶接力戰,打造一支“帶不走”的工作隊。要強化責任抓落實,主動擔當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銜接推進鄉村振興,作出應有的貢獻。(陳鵬)


情染富民路 心暖山中垣

——記山中鄉山中村黨支部書記石金平

  普通的他,在心愛的黃土高原奉獻了一顆情系百姓的赤誠丹心;平凡的他,在廣袤的農村書寫了一部戰天斗地的脫貧傳奇;執著的他,用24個春秋譜寫了一曲富民興業的圓夢贊歌。他,就是蒲縣山中鄉山中村黨支部書記石金平,一位土生土長的農村干部。

  率先垂范勇擔當

  1964年出生的石金平,自小聰明好學,年輕時更是敢想敢干,渾身洋溢著一股永不服輸的豪氣。1985年,他緊跟時代潮流,先后購買了兩輛公共汽車經營運輸,成為改革開放后農村致富的佼佼者,并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名黨員,他嚴格要求自己,時時處處發揮模范帶頭作用,深受周圍老百姓的擁戴。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1998年春天村“兩委”換屆時,年僅35的石金平被村民一致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

  當時的山中村一貧如洗,村民靠天吃飯,口喝天井水,腳走黃土路,村里無學校,無任何產業;村基礎設施特別差,更無黨支部、村委辦公場所。

  “再不能讓父老鄉親貧困!要想拔掉山中村的窮根,必須找到村民致富的門路!”石金平決心帶領村民在脫貧的困境中殺出一條血路來。

  他先把家中的房子騰出來改建成黨員活動室,自掏腰包購置了辦公用品,讓黨員感到了家的溫暖,也點燃了黨支部發揮戰斗堡壘的熊熊之火。

  之后,他馬不停蹄地帶領村“兩委”班子、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外地參觀、學習、取經,在發展林果樹受挫后,結合山中鄉光照和土壤的優勢,2000年選定了種核桃的致富路,并確定了人均一百株的產業發展目標。

  作為黨支部領頭雁,他忍痛賤賣了賴以生活的運輸汽車,并拿出家中的積蓄,帶頭買苗、栽樹。他晚上調研、做村民思想工作,白天平地、察看樹苗長勢,吃住在田間地頭,拉開了山中村戰貧困、興產業的序幕……

  通過走訪、實查,石金平堅定地認為“兩委”工作想取得實效,必須有一個好支部。他于是提出“講政治、抓班子、帶隊伍、促發展”的工作思路,通過黨建引領,實現“生態建村、產業富村、科技興村、文化強村、依法治村”的工作目標。

  他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有事共協商。他還要求班子隊伍在工作上做表率,主動擔當作為,主動化解矛盾。他嚴格執行周二開會學習制度,帶頭講黨課,每天進行不少于兩小時理論學習,并順利自學完成中國農函大專學業。

  他早上忙村務,晚上走村訪戶,傾聽民聲,回家后挑燈夜戰,研究破解難題,記錄《民情日記》,經常是熬至東方發白……

  石金平擔任村委支部支書24年來,不忘初心,不負韶華,先后組建了七屆接替有序的村“兩委”班子,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黨員的初心使命,將昔日的空中樓閣精心打造成“臨汾市三基建設示范點”“山西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千方百計謀增收

  “不帶領村民摘掉窮帽子,不是好支書,必須讓群眾過上好日子!”石金平上任伊始便確定了糧食增效、林果增收、特養富民的目標。他緊抓縣委、縣政府的政策機遇,挖掘資源,優化產業結構,帶領黨員干部先行帶頭種植,2014年核桃種植面積達4000余畝90余萬株,實現了人均100余株的目標,人均增收5000余元,成為富民主渠道。

  多年來,石金平還引導村民種植100余公頃的小雜糧、馬鈴薯、藥材、煙葉,動員黨員帶頭發展雞、牛、豬、羊、鹿、蜂等特色養殖業,實現多渠道增收。

  石金平一直關心村容村貌。他爭取社會籌資、企業幫扶、財政獎補、引導鄉賢回報家鄉等方式多方籌備資金,先后進行了農戶住宅改造,實施了龍泉山莊建設、礦泉水廠和園區基地工程,建成了集生態旅游綜合開發為一體的農業示范園區,建設了2公里長的路街一體工程、便民連鎖店、衛生所、圖書室,建起了黨群服務中心、村小學、文化活動中心、移民新村。在他的帶領下,村委所轄的8個自然村全部鋪通柏油馬路,村內主干道全部硬化,垃圾全部處理,路燈也全部正常照明,80%以上農戶新建了磚混結構的現澆頂住房。

  在農民增收的同時,石金平又積極發展集體經濟。2016年,石金平搶抓光伏扶貧機遇,利用環境優勢,爭取資金,建成100千瓦光伏發電站,并正式并入國網發電,每年可獲13余萬元的集體收入。之后又建成集手套加工和木器加工于一體的綜合加工廠,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20余萬元。集體收入解決了“兩委”囊中羞澀的窘迫,同時也有了扶持貧困鄉親就業資金的支配權。

  石金平同時帶頭發展林下經濟和旅游產業,同潞安集團簽訂了1500畝的油用牡丹種植合作協議,形成了集農業觀光、生態旅游于一體的旅游產業經濟帶,并嘗試舉辦了首屆鄉村文化旅游節,帶動人均增收2000余元。

  “多年來,我們一直重視綠化,僅我個人植樹就超過2萬株。現荒山綠化面積已達800余公頃,村綠化覆蓋率高達72%,現在的山中村已是綠樹成蔭。到了8月份,掛滿碩果的核桃樹連片成林,一眼望不到頭,清晨旭日高升,云霧初散,微風吹過,農家小院在樹林中若隱若現,宛如傳說中的世外桃源。”石金平自豪地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石金平一班人的多年努力下,一窮二白的山中村舊貌換新顏,先后被授予“全省核桃產業一村一品示范村”“全省美麗宜居示范村”“全省文明和諧村”“全省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全省文化示范村”“全省綠色生態村”“全國首批國家核桃示范基地”“全國綠色示范村莊”“全國文明村”。

  激發動力辦“銀行”

  脫貧攻堅摘窮帽,消除弊病“等要靠”。

  2018年6月,為徹底解決靠著墻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的精神貧困頑疾,縣委果斷提出建設“道德銀行”的構想。作為試點,石金平率先在山中村開辦了全省首家“道德銀行”,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管理制度、辦法和整套運行機制。通過運營,“銀行”不斷煥發出其獨特的青春活力和強大生命力,積累了寶貴的成功經驗,并且全面推廣至全市,參觀、取經者更是絡繹不絕。

  “我們以‘道德銀行’為載體,以‘同心圓夢’超市為平臺,以‘十星農戶’評選為抓手,村干部、‘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組成評分組每月入戶評分發卡,群眾憑積分在超市免費換取日常生活用品。每兩月公開評定一次”星級農戶“獎勵積分,公開表彰。在去年的表彰大會上,新當選星級戶的六十七歲老人竟激動地哭了……”

  村民把美德存入銀行,在超市換得實惠。“道德銀行”引導群眾零存整取精神財富,共享“文明紅利”,發揮了四兩撥千斤的杠桿作用,同時也使幫扶干部和貧困群眾實現了角色互換,開啟了脫貧攻堅大道上扶志扶智新模式。

  “道德銀行”激發了山中村民積極向上的內生動力,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新風尚也在全村悄然形成,并且得到省委脫貧攻堅督導組的充分肯定。2019年3月,中央組織部辦公廳在《組工通訊》第19期刊登了山中村的“道德銀行”典型做法,被中央、省、市多家主流媒體相繼報道,山中村也成為山西省委宣傳部首批命名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示范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石金平的帶領下,山中村連續十五年均實現了“零上訪”“零事故”“零案件”,“三零”單位的榮譽也同樣歸功于石金平與他的班子們。

  “村子是最小的行政單位,也是矛盾糾紛聚集點和爆發點。但沒有不合格的群眾,只有不稱職的干部。必須將自治、法治、德治統一于‘人’這個核心,必須落腳于調動群眾的主觀能動性,走和諧共建的‘善治’鄉村之路。”富有農村經驗的石金平道出了鄉村“三零”單位創建的秘笈。

  石金平推行依法治村,在村口設立了交通安全勸導站,派駐安全協管員,從源頭治理,做到不安全駕駛不能出村,有思想情緒不能駕駛出村,不具備安全條件不能出村,出行有登記,行程有記錄,安全有保障。20年來,沒發生過一起交通安全事故。

  他建立了矛盾調解中心和司法援助中心,選定了石金龍等義務調解員。小矛盾調解員專人調解,大問題申請法律支持,“兩委”難辦事和群眾急辦事在村民議事會上討論解決。同時建立隱患矛盾問題管理臺賬,做到矛盾不上交,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風險化解在隱患之前,實現了“零上訪”。

  伴隨脫貧攻堅孕育而生的“道德銀行”激發了山中村民“存德積分”的新風尚,村民劉元平不僅成為村勤勞創業之星,而且成為縣政策明白之星;已是“文體活躍之星”的鄭俊花又被評為“孝老愛親之星”……人人爭當“十星農戶”的浪潮一浪勝過一浪,村民成為鄉村治理的重要參與和最大受益者,這也是山中村多年來無發生一起刑事案件的重要因素。

  在山中村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鄉村治理體系重要思想的同時,全省“三零”單位創建工作動員部署大會在2020年4月13日隆重召開,石金平作為唯一的農村黨支部書記代表在會上作了表態發言。隨后,全省上下掀起了“三零”單位創建的熱潮。

  豪氣沖天勤躬耕

  石金平奮斗在農村基層,帶領山中村一步步走向富裕,自己也先后被選為蒲縣第十四屆、十五屆、十六屆人大代表,縣人大常委會委員;山西省第十一屆、十二屆、十三屆人大代表。

  “你是村支部書記,就要帶領群眾把新農村建設好,讓群眾生活盡快富裕起來,這是村民的愿望,也是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的責任……”石金平永遠記著2008年他出席省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期間,時任省委書記張寶順與他說過的話。帶領鄉親們滿懷信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也就成了他義不容辭的責任。

  陳家莊村的王喜明,家庭收入僅能維持溫飽,石金平看在眼里,幫他買了小尾寒羊,幫他承包了近500畝耕地,現年收入達15萬余元;山中村殘疾村民石全平住在破窯洞中靠接濟過日子,石金平急在心里,將集體核桃園承包給他,如今他已住進裝修一新的新房,年收入達10萬余元……“有事情,找金平!”是山中村老百姓的口頭禪。山中村有一千余口人,脫貧前建檔立卡貧困戶36戶95人。石金平把他們當作自己的親人,與他們逐戶交談,商量脫貧良策。他本著就地務工原則,在村委提供保潔員、電站管理員等公益性崗位,在綜合加工廠安置就業,在縣城內企業介紹上崗,做到種地、打工兩不誤,實現了貧困戶就業增收全覆蓋。并通過“四議兩公開”形式,使30余名村民得到大病醫療救助。

  2019年,山中村核桃春季受凍減產,秋后價格直降,石金平及時向縣委、縣政府反映實情,多方協調把損失降到最低,又積極聯系銷路,為100余戶群眾銷售了2.5萬余公斤核桃,贏得了群眾的良好口碑。其實,這只是多年來他幫扶群眾的冰山一角。

  20多年來,石金平用自己的雙腳細細丈量腳下的每寸土地,用粗糙的雙手頻頻撫摸親手種植的一花一木,帶領鄉親們苦干實干巧干。24年,荒山變良田,情結桃果緣;24年,山村變綠洲,處處披錦繡。24年,彈指一揮間,石金平把美好青春灑向了山中村這片熱土;24年,血氣方剛的而立青年轉眼間已向兩鬢斑白的花甲之年邁進!24年的歷練和錘煉,讓他感慨萬千……

  24年來,山中村捷報頻傳,他卻積勞成疾,腰頸椎管狹窄壓迫神經,一度舉步維艱。2013年,石金平在北京積水潭醫院做手術時,醫生建議他一年后進行腳傷融合手術,然而心中裝著鄉親的他竟拖了7年之久。

  2016年因成績突出,他被提拔為山中鄉政府副鄉長,但兩個月后又辭職回到了山中村,因為他與山中村鄉親們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脫貧攻堅決勝收官的2020年,56歲的石金平又兼任了軍地村黨支部書記,一肩挑兩村,帶領村民齊奔小康。

  “20多年的歷練,有苦更有樂。雖然遇到過挫折困難,但通過自己的努力,也有了不小的收獲,并得到組織的認可和老百姓的擁護,尤其獲得了組織和政府給予至高無上的榮譽。既然村民喜歡我,我就應該讓鄉村每年有變化,軍地村必須三年大變樣,趕上并超過山中村。”石金平擲地有聲地說。“農村功勛黨支部書記”“臨汾市特級勞模”“臨汾市優秀黨支部書記”“山西省優秀共產黨員”“山西省優秀人大代表”“山西省最美村干部”“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山西省脫貧攻堅奮進獎”……他用一路風塵換得一路凱歌。(鄧春新)


     

責任編輯: 吉政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柳江县| 鹤岗市| 广宗县| 中卫市| 安吉县| 乃东县| 丽水市| 宁河县| 台州市| 搜索| 石狮市| 江川县| 林西县| 太仆寺旗| 中宁县| 陆河县| 通城县| 中江县| 什邡市| 蕲春县| 凤山市| 龙泉市| 含山县| 安远县| 肥城市| 平定县| 微山县| 松阳县| 武功县| 通州市| 威远县| 通海县| 安义县| 巫山县| 阿瓦提县| 苍山县| 安多县| 珲春市| 定襄县| 留坝县| 色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