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縣縣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
傳達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
會議現場 曹小偉 陳 鵬 攝
11月1日,蒲縣縣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傳達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省委十二屆一次全會、省紀委十二屆一次全會精神和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精神,就貫徹落實進行安排部署。縣委書記薛鳳奎主持會議并講話。縣委副書記、縣長楊曉舟等參加會議。
會議指出,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是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大會回顧總結了過去五年的工作,提出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指導思想、奮斗目標和關鍵舉措,為做好今后工作乃至奮斗“十四五”指明了前進方向。大會選舉產生了中國共產黨山西省第十二屆委員會和省紀律檢查委員會,對開創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全縣各級各部門要按照省委、市委部署要求,把學習貫徹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作為當前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深刻理解過去五年工作的重大成就、“六個必須”的深刻啟示,以及今后五年的目標要求、重點工作等,特別是要準確把握“以全方位推動為橫向維度,以高質量發展為縱向標尺,形成六個領域、三個體系全面貫通、深度協同的工作矩陣”,以及“一群兩區三圈”的城鄉區域發展新布局,進一步明確蒲縣發展新方向、凝聚干群奮斗新動力,引領蒲縣工作進入新境界。縣委中心組成員要示范帶頭,指導督促分管領域的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學習貫徹。全縣各單位“一把手”要組織好本單位的傳達貫徹,全面深入學習會議精神。縣委宣傳部要搞好全方位、多層次的宣傳報道、理論宣講,推動會議精神深入群眾、深入人心。縣委組織部、縣委黨校要認真制定培訓計劃,加強對領導干部和后備干部的教育培訓,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會議強調,要真抓實干、久久為功,切實推動省黨代會精神在蒲縣落地見效。要吃透會議精神,緊密結合縣情,找準與蒲縣工作的著力點、結合點,進一步明晰定位、找準坐標,與貫徹落實市委“1355”戰略結合起來,實干擔當、精準發力,高質量完成各項目標任務。一要堅持轉型發展,以更大決心優化產業結構,進一步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服務業提速提檔、現代農業優質高效、三次產業同步創新。二要堅持改革開放,以更廣視野拓寬發展空間。推進深層次改革攻堅,立足資源、產業、區位、人文優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要搶抓臨汾建設黃河流域綠色崛起轉型樣板城市、打造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中心城市機遇,主動融入晉南城鎮圈和山西中部城市群,增強縣城產業和人口承載能力,實現與中心城市融合發展,提高新型城鎮化水平。要提檔升級產業集聚區,狠抓市場主體培育,推進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全面創優營商環境,不斷集聚高質量發展新動能。三要堅持民主法治,以更強力度凝聚共識力量。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支持人大、政府、政協和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依章程行使職權,落實“八五”普法規劃,推進法治蒲縣、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四要堅持文化自信,以更高標準建設文化強縣。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有效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作用,持續做好“蒲子好人”等典型選樹工作,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文物保護利用工程、“文明守望工程”以及紅色資源的保護管理利用,全力打造省級文化強縣。五要堅持人民至上,以更快速度增進民生福祉。要堅持民生投入只增不減、惠民力度只強不弱、惠民實事只多不少,持續抓好就業、收入、教育、健康、社保、社會治理等民生實事,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六要堅持生態保護,以更實舉措提升環境質量。立足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新起點,堅持縣鄉村環長、路長、河長、林長“三級四長”齊抓共管,一體推進治山治水治氣治城,確保在綠色發展中持續走在全省、全市前列。七要堅持管黨治黨,以更嚴要求凈化政治生態。各級黨委(黨組)要壓實主體責任,各級黨組織書記要扛實第一責任,各級班子成員要靠實“一崗雙責”,紀委監委要落實監督責任,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會議要求,要統籌兼顧,全力抓好“爭先、進位、崛起”解放思想大討論、經濟運行調度、災后恢復重建、安全穩定、常態化疫情防控、“秋冬防”攻堅、督查考核等當前重點工作,確保全年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曹小偉 陳鵬)
蒲縣聞“汛”而動保秋收
9月22日至10月10日,全市發生連續強降水過程,對“三秋”生產帶來不利影響。蒲縣堅持早預判、早安排、早動手,采取了一系列防災減災措施,最大限度減少損失。截至11月1日,全縣各單位組織參與秋收隊伍128個,發放宣傳資料2606份,投入農業機械70臺,農業收獲機械48臺,培訓農民和農機手367人次,收獲總面積約12.0149萬畝,保險公司農作物勘災面積4.578萬畝。
領導小組做“人防”,科學統籌協調。縣委、縣政府迅速組建蒲縣農業設施、水毀農田修復專項工作專班,定期召開專班會,推動農業生產恢復重建工作。成立了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農業、畜牧、農機、農經、產業發展服務中心等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雙減雙搶1+8”工作領導小組,下設8個工作小組,組長由縣農業農村局班子成員擔任,成員由各農業口單位工作人員及省、市、縣專家組成,每個小組包聯一個鄉鎮。各小組迅速深入一線開展服務,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廣泛宣傳防災減災措施,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四個文件”做“文防”,明確工作要務。10月8日以來,中共蒲縣縣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連續下發了《關于應對連續陰雨天氣迅速做好“雙減雙搶”工作的通知》《關于轉發(關于印發臨汾市農業減災救災搶收搶種若干措施的通知)的通知》《關于印發蒲縣農業秋收秋播防災減災技術指導意見的通知》《關于做好農業生產防汛救災減災恢復重建工作任務分解的通知》,對全縣“雙減雙搶”工作從組織領導、工作力量、技術指導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安排部署,進一步引導和規范各鄉鎮、各部門有序高效地開展災后“雙減雙搶”工作。
專家團隊做“技防”,深入一線指導。依托“縣校合作”平臺,組織山西農業大學食品、園藝、食用菌、農學等專家教授及省、市、縣包聯專家團隊40余人,先后深入各鄉鎮、田間地頭、設施大棚、養殖基地等,實地查看了高粱、谷子倒伏、穗發芽情況,玉米田積水和山體滑坡土覆蓋情況,馬鈴薯商品薯、種薯的泡水腐爛情況,一方面結合實地災情調查督促當地的“雙減雙搶”工作,一方面針對各點災情特點針對性地開展技術指導服務,并指導當地農業農村部門因地制宜,及時搶收搶種,抗災救災。在專家指導組的指導下,發布了《玉米搶收技術要點》《谷子搶收減損技術要點》《馬鈴薯搶收減損技術要點》《災后果園管理技術要點》《災后蔬菜管理技術要點》《積水地塊排水降漬措施》等災后農業生產技術要點。同時全縣各鄉鎮迅速行動,結合文件要求和專家技術指導服務的有利契機,通過電視、微信、印發秋收宣傳手冊等形式,廣泛宣傳技術要點,指導農民科學應對災情,努力把損失降到最低。
機械設備做“物防”,千方百計搶收。動員各方力量保搶收。組織農戶開展互助秋收,積極動員外出務工人員回鄉,搶晴搶時收獲。同時,縣政府發動包聯單位、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幫扶企業、社會力量等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幫助農戶秋收,重點幫扶“三類戶”,確保秋糧及時收獲。全力組織各類機械快搶收。結合農業生產托管,及時調運適宜縣域實際的收獲機械,發揮農機專業合作社、社會化服務組織的作用,因地制宜全力組織各類機械50余臺,搶時搶收,縮短秋收時間。做好重點區域盡搶收。針對河道兩旁、水毀嚴重等受災嚴重的區域,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及時排水清淤,組織人員進行搶收,做到應收盡收,確保秋糧顆粒歸倉。
信貸保險做“財防”,降低農戶損失。組織開展農業保險服務“雙減雙搶”工作,做好洪澇災害后的農業保險理賠。在理賠中,各保險機構將簡化程序,快查快賠。啟動理賠綠色通道,簡化理賠流程,做到應賠盡賠、早賠快賠。加大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對“三農”主體的支持力度,助力農民盡快恢復生產。同時,積極動員群眾投工投勞,力爭短期內修復水毀農田和農業設施。(張鵬)
參觀學習強黨建 對標一流促發展
10月30日上午,蒲縣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培訓班在太原市六味齋黨員教育實訓基地正式開班。縣委非公和社會組織工委部分委員,全縣非公和社會組織部分黨組織書記、黨建指導員、黨務工作者以及部分民營企業負責人共50人參加培訓。
據了解,本次培訓共3天,培訓方式除了專題輔導外,還采取現場觀摩、分組研討、視頻教學等形式。課程緊扣蒲縣兩新組織黨建工作實際,精心設置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光輝歷程、兩新組織黨建政策解讀、黨內組織法規培訓等內容,旨在進一步加強蒲縣兩新組織黨組織書記、黨建指導員、黨務工作者和民營企業負責人黨建工作水平和業務能力。
培訓中,學員們還參觀了山西紫林醋業公司、太原六味齋工業園區等黨建觀摩點,通過走出課堂、對標先進,切實感受兩新組織黨建的濃厚氛圍,現場溝通交流,學習抓兩新黨建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整個培訓過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有理論的高度,也有實踐的深度,學員們紛紛表示,要將培訓中學到的新理念、新知識、新方法和實踐鍛煉的好作風、好精神、好品質帶回去,不斷提升黨建工作水平,助力兩新組織發展。
蒲組軒 攝影報道
蒲縣成功簽約標桿產業項目
總投資達12億元
10月30日,在我市與全省同步舉行的開發區2021年第四次“三個一批”活動暨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推進會上,蒲縣產業集聚區智能數控潔具產業鏈項目成功簽約,項目總投資達12億元。
蒲縣產業集聚區智能數控潔具產業鏈項目由浙江玉環集團出資、山西華玉裝備科技集團公司具體實施,該項目是蒲縣打造“拎包入住”營商環境的標桿項目,也是引領蒲縣裝備制造產業鏈條式發展的新興產業項目、戰略支柱項目。項目使用標準化廠房3.6萬平方米,主要發展銅收購、熔煉、機加工、精加工、總裝閥門等潔具生產全鏈條產業,項目投產達效后,可實現年產值20億元、利稅3億元,同時,可提供500余個就業崗位。
今年以來,蒲縣深入貫徹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緊扣產業定位,精準招商引資,以“今天簽約、明天落地”為目標,堅持“移花接木提質量、力推園區筑鳳巢,以道路定框架、以項目破機制”,聚力攻堅、爭先進位,全力打造產業集聚區轉型發展主戰場、主引擎。今年全縣簽約項目達25個,簽約金額133.11億元,其中集聚區內項目12個,總投資44億元,非集聚區內項目13個,總投資89.11億元,這些項目的簽約為蒲縣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記者 王長波)
我的幸福源泉
馮金秀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轉眼間,我已退休15年。在這段退休時光里,我時刻都感到很幸福,衣食住行無憂,兒女恪守孝道,孫子成績優異,家庭幸福美滿,這些都是我夢想的生活,現在都變成了現實。這一切都要感恩中國共產黨。
還記得小時候,家里姊妹多,父親一邊去生產隊干活,一邊靠做木工活兒掙一些糧食,一家9口人勉強糊口。母親是個熱心腸,村里有人來家里借米借面從不讓空手走,我們姊妹幾個常常跟著餓肚子,父親因為這件事情常常跟母親鬧別扭,小小的我就體會到了柴米油鹽的艱辛。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我國開始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政策,我家因為人口多,分到了四十多畝地,雖然父親母親從早到晚都忙忙碌碌的,但是他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我也感到很開心。
還記得,兒時的冬天非常冷,母親把哥哥穿小的棉襖棉褲洗一洗、補一補就給我又穿兩三年,因為沒有秋衣秋褲,棉襖棉褲直接穿到身上,冬天大風一刮就直往脖子、褲管里鉆,母親給我找了三根布條,在腰間、兩個褲腳各扎一根,看著就像“老太太”一樣。而如今,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冬天待在家里,享受著集中供暖的恒溫;出門穿上羽絨服,又輕又暖又時尚;路遠就坐車,享受著車內空調的溫暖,感覺冬天也不是那么冷了!
還記得,兒時住在土窯洞里,雖然冬暖夏涼,但總是有一些“小意外”。有一次下大雨,我正和哥哥、弟弟在窗下的土炕上玩兒,一股泥水突然從糊著麻紙的窗子里噴進來,弄得我們一身“尷尬”;還有一次,我們一家人剛睡下,忽然聽見鍋臺附近有嗖嗖的響聲,父親很警覺地說:“大家都不要動,我去看看。”我嚇得大氣都不敢出一口,只見父親輕輕地劃著火柴點著煤油燈,躡手躡腳地走到鍋臺旁細細查看,原來是一條小灰蛇正盤在那里、吐著芯子向父親宣示著“主權”,我們一家人趕緊穿好衣服逃離了現場,父親折騰到半夜才把小蛇送走。而如今,我們姊妹幾個都住進了寬敞明亮的大房子,有的還買了幾套房子,住宿條件越來越好,再也沒有了這些“小意外”。
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啊!我們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在黨的庇護下茁壯成長,在黨的領導下奔向小康。在我的心里,始終有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要感謝黨、報答黨,愛黨愛國。我雖然已經退休,不能在工作崗位上發揮作用了,但我會永遠牢記初心和使命,在社會崗位上繼續發揮余熱,為黨的事業貢獻畢生力量,做一名永遠在崗的優秀共產黨員。
問國哪得安如許 唯有源頭志士來
張曉晶
“你留一只胳膊,他留一個耳朵,我留下一只腳。還有許多殘肢斷骸,我們合葬在一起,凝聚成一個特殊的我。”
——《無名烈士之歌》
據統計,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共犧牲19萬余人,大約18萬志愿軍烈士安葬在朝鮮半島。
看著如今海晏河清、時和歲豐的中國,我很少將自己和戰爭聯系,直到我從電影《金剛川》中近距離感受到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才真正明白原來如今的山河無恙、歲月安康都來源于萬眾前輩的負重前行。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保祖國,就是保家鄉。”每當戰歌響起,所有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將士都會回想起那段刻骨銘心的歲月。71年前,志愿軍們遠赴朝鮮抗擊美軍,我無法想象當時的人們是在何種情況下,懷著多么偉大的民族大義精神選擇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看著影片開頭那一張張堅定的臉龐,我承認我動容了。我看到了民族氣節,感受到了中國力量,那是炮火崩于眼前的毫不退讓,是抱著必死決心堅定向前的不辱使命,沒有什么可以阻擋他們。影片的結尾是飛機護送志愿軍骸骨回國,只有一部分人回到了他們熱愛的土地上。在多年以后的采訪中,一位位老兵眼含淚水向后輩們訴說著當年的故事:“包裹每個烈士的布是一丈八尺,要用一丈八尺布把烈士遺骸包裹得非常漂亮。”“我一個排38個人讓他給我收拾了十五六個下來,那時候真恨自己指揮不利。”“我特別心疼那些烈士,他們終于回到了祖國。”……在談及往事的時候他們或靜默或流淚,我知道這是他們永遠無法忘卻的痛,也是所有中國人永遠銘記的血淚史。
從2014年到2020年,中韓雙方已連續七年成功交接716位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公辭七十載,今夕請當歸。“我是誰,我是我也不是我,我是祖國的衛士,我是人民的護兵,我的身軀屬于我,我的生命屬于人民,屬于祖國。”這是李清廉先生的《無名烈士之歌》,是讓無數人為之沉默動容的一首詩,飽含對祖國的熱愛、對戰友的懷念之情。志愿軍將士扛起風雨,捍衛正義,他們以心為筆,以血為墨,一片丹心,一心報國。
問國哪得安如許,唯有源頭志士來。這一戰拼來了山河無恙、家國安寧,讓全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展示了中國人民敢打必勝的錚錚鐵骨。
“少年自有少年狂,身似山河挺脊梁,敢將日月再丈量,今朝唯我少年郎。”爭做時代新人,當以愛國為底色,有星辰大海的理想。爭做時代新人,我輩當自強。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