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農村“廁所革命”樣板
——襄汾縣農村改廁工作紀實
各鄉鎮周周有例會
開在村頭的培訓會
入戶會商改廁方案
精心美化新廁所
慢工出細活
嚴格材料準入
營造濃厚氛圍
嚴把質量關
核心閱讀
農村要小康,廁所算一樁。2019年以來,襄汾縣完成農村衛生廁所改造39530戶,全縣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6%,從數量到質量,都走在了全省前列。
小工程牽動大民生。為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入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7月23日全國農村廁所革命現場會部署要求,10月25日,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下發通知,將開展農村改廁問題摸排整改暗訪調研,并結合暗訪調研遴選推介一批農村廁所革命典型范例,樹立一批可學習、可借鑒的樣板。11月1日我省農業農村廳和鄉村振興局在全省范圍內組織開展了農村改廁典型范例申報推薦工作,結合全省改廁問題摸排整改“四不兩直”調研,推介我市襄汾縣為全省唯一一家,報送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
“以前上廁所冬天冷、夏天臭,現在改了廁真干凈,再不受那罪了!”
“城里住的外孫以前不來住,兒子找了外地的女朋友不好意思帶回來,就是因為以前的茅廁實在不體面,現在可好了!”
“我們不出錢不出力,廁所就改好了,現在和城里人的生活不差啥了,可是滿意了!”
“去年鄰村改了,我就著急地報名,今年我們村大部分都改了,好用方便、環保衛生,真好!”
……
初冬時節,在襄汾縣農村采訪廁所革命,處處聽到的是百姓的贊美之詞,處處看到的是群眾的滿面春風。
2019年以來,襄汾縣委、縣政府把廁所革命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作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補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短板的關鍵工程,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檔、典型帶動、整村推進”的發展思路,堅持質量優先,扎實有序推進。三年來全縣完成農村衛生廁所改造39530戶,全縣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6%。
這場遍及全縣13個鄉鎮的廁所革命,極大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大幅度提升了農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使群眾的思想觀念、環保意識、生活方式、生活理念等發生了質的改變,映襯著冬日暖陽里的笑容笑意,顯得那么滿足,那么祥和!
改“小空間” 下“大力氣”
小康不小康,廁所算一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農村“廁所革命”作為鄉村振興戰略一項具體工作,努力補齊這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
2019年,省市下達襄汾縣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任務16030座,2020年下達任務12000座,2021年下達任務8000座,2013年以來共完成39530座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
縣委書記喬飛鴻指出,廁所革命是開展“愛國衛生季”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要建立完善長效機制,引導群眾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推動城鄉環境衛生水平再上新臺階。
為確保工作順利推進,襄汾縣成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領導小組,采取多項措施全面鋪開。
尊重群眾意愿,科學確定任務。在對全縣農村廁所現狀進行全面調查摸底基礎上,充分征求群眾意見,了解改廁意愿,科學確定整村推進村和改廁數量。
制定改廁方案,分類有序推進。制定了《襄汾縣農村廁所革命實施方案》,按照村莊分類布局,科學確定改廁優先序,從宣傳發動、組織施工、質量監督、驗收建檔、后續管理方面進行全面安排部署,特別是資金投入上,克服財政緊張的困難,按照省、縣1:1比例每戶1000元標準落實配套資金,為廁所革命順利推進提供資金保障。
結合實際,合理選擇模式。在全縣主推三格式的基礎上,提供雙甕式、沼氣池改良式、前甕后池或前池后甕式、水沖式和糞污集中處理式等多種模式,讓群眾自主選擇,深受農民歡迎。
建立定期調度,及時掌握情況。每周五召開鄉鎮分管領導、監理公司負責人、施工企業項目經理參加的項目推進調度會,把調度會開到項目鄉和村。通過觀摩學習,讓鄉鎮、項目村和施工企業對照先進,尋找差距,迎頭趕上;施工企業每日報告推進情況,報告當日完成數、累計完成數等,每日匯總排名,在工作群通報。
注重宣傳發動,調動群眾參與熱情。利用微信、廣播、電視等媒體宣傳廁所革命政策和改造模式,向全縣農民朋友發出倡議:號召全縣群眾爭做廁所革命的參與者,廁所革命的踐行者和廁所革命的推動者,讓廣大農民朋友充分認識廁所革命的重要意義,主動參與改廁行動,變“要我改”為“我要改”。村干部率先垂范,示范引領,調動了廣大村民的改廁積極性和主動性。
從“改面子”到“改里子”
今年的冬天比往年來得早,一場雪便迅速入冬,但襄汾縣的改廁工地依舊熱火朝天,工人挖坑、下罐、平整、安裝,工程監理挨家挨戶檢查、測量,縣改廁辦的工作人員東奔西跑驗收檢測、解決處理各類問題……一派繁忙景象。
鄧莊鎮文臣村村民李麥旗家寬敞明亮的院子一角,是新建的廁所,如今他們已經習慣叫“衛生間”了。干凈平整的水泥地面三個大小不一的綠色樹脂蓋下面“藏”著三個池子。“蓋板下,是糞污過濾池。”李麥旗告訴記者。縣改廁辦的工作人員介紹,這三個池子由沉淀池、發酵池、蓄糞池3格組成。廁所污水經過糞污沉降、厭氧消化等程序,去除和殺滅寄生蟲卵等病原體,可實現對糞污無害化處理與貯存。
李麥旗笑呵呵地說,改廁以前,城里的親戚朋友來做客,上個廁所不是帶把蒲扇趕蚊子,就是點盤蚊香,想“方便一下”是十分不方便。
“現在大不同了,家里廁所跟城里的一模一樣。衛生又方便,變得‘有城里范兒’了。”李麥旗很舒心。想起當初他不支持改的事還有些不好意思,他說,多虧了老伴堅持。
澗溝村作為鄧莊鎮廁所改造整村推進先行村,僅僅用時一個月,220戶改廁工程就高速度、高標準、高質量全部完成。
說起這件事,村民代表張轉記最清楚。2020年4月初,他在村黨支部書記的帶領下,和部分村民一同前往翼城縣考察。“確實改得好,我們回來改的時候,就學習人家的經驗,避開彎路,又進行了改良創新,效果就更好了!”
2020年4月28日,澗溝村改廁工程開始整村推進。“我們幾個村民代表先改造,給大家打個樣板。改造完了,村里人一看,都覺得好,還爭著搶著報名呢!”
村民們參與改廁工程的熱情,也是澗溝村村支書楊國茂沒想到的。“剛開始報名的時候,報了160戶,結果大家都覺得好,最后改造了209戶,改造率95%。”
廁所統一刷上綠色地漆,白頂白墻,美觀衛生。如今,作為鄧莊鎮廁所改造整村推進先進村,澗溝村吸引了許多外地考察團觀摩學習。
楊國茂說:“村‘兩委’籌措資金建設了300立方化糞池,收集的糞便作為有機肥,用于打造有機示范農業基地。”
汾城鎮北賈坊村創新思維,采用占地較小的“雙甕式”改造,把化糞池裝在了廁所墻外,同時規劃建設100立方的糞便收集池,以市場價供群眾使用,變廢為寶,實現改廁與生態農業發展有機融合。
古城鎮關村的“廁所革命”也是全縣的亮點之一。該村探索運用“通風改良+節水馬桶+大三格化糞”新模式,同時配套建設2座100立方大三格化糞池,戶廁糞便統一集中到大三格化糞池進行無害化處理,用于冬棗園區生產,化糞為肥、變廢為寶,制成有機肥料,提高了農產品品質。
從“改面子”到“改里子”,廁所革命改出了美麗鄉村,也改出了品質生活。
“小改變”到“大文明”
廁所革命是農村人居環境的突破口,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
“改廁不僅僅只是‘改廁’,一定要‘改到位’,改到群眾心坎兒里,不僅要改好,后期還要管護好。這樣才能讓群眾用得舒心安心。”三年來,作為縣農業農村局分管副局長,曹書峰不僅身體力行帶領改廁辦的工作人員奔波在改廁一線,而且始終嚴要求、嚴標準,對改廁工作有很高的認識和定位。
以廁所革命為契機,襄汾縣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在全縣深入開展鄉村清潔、農村“六亂”整治等專項行動,建立健全環境衛生治理長效機制,全力打造“干凈、整潔、有序”的美麗宜居人居環境,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廁所是文明的尺度,也是農村發展的注腳。小廁所,不僅映射著人們衛生習慣的改變,關系著美麗鄉村建設的全局,也承載著更深遠的意義。
目前襄汾縣正在積極籌備組建“襄汾縣廁所革命服務中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確定市場主體,承接管護服務,建立改廁長效機制。確保承接主體有場地、有人員、有制度、有配件、有臺賬,公布維修電話,24小時內必須上門維修,讓群眾滿意,讓百姓順心。
襄汾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李軍紅表示,“推進廁所革命,不僅要算健康賬、經濟賬,更要算算文明賬。要因地制宜、科學引導,堅持質量第一,確保改一個成一個,讓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比翼齊飛,讓廣大農民群眾真正從中受益,過上越來越舒心的好日子!”
記者 衛博
圖片由襄汾縣農業農村局提供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