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午夜av,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婷婷香蕉 ,欧美日韩免费高清一区色橹橹,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动医院

吉縣“向人民群眾交好賬”實踐活動工作紀實

2022-11-12 10:13:59 來源:臨汾新聞網   瀏覽次數:

“五員”同心書寫幸福答卷

——吉縣“向人民群眾交好賬”實踐活動工作紀實

吉昌鎮上東村村民正在戶外露營基地鋪設草坪

吉縣熱源廠化水車間工作人員對水質進行化驗分析

吉縣蘋果高新科技示范園技術負責人王剛嶺查看矮化密植果樹生長情況

吉昌鎮上東村萌寵樂園一角

吉縣熱源廠正式點火投入運行

  初冬時節,黃河岸邊的吉縣一派喜人景象:一車車蘋果運往全國各地,一項項民生工程紛紛落地生根,一個個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一張張幸福賬單曬出了吉縣各級各部門的擔當和作為,也曬出了吉縣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向人民群眾交好賬”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吉縣縣委、縣政府領導帶頭深入基層一線,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充分向人民群眾征集意見建議,全縣各級各部門堅持以民生建設為基礎、以經濟建設為重點、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緊盯五大板塊,全力當好群眾“五員”,得到廣大人民群眾廣泛關注和參與,各項為民實事全面鋪開并取得階段性成果。

  定清單 當好群眾“建賬員”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吉縣縣委、縣政府緊盯民意清單,以此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當好群眾的“建賬員”。

  “縣級領導率先垂范,科級領導主動作為,全縣上下一張網,努力當好‘建賬員’。”吉縣縣委宣傳部主持日常工作的副部長葛巧換說,“在全縣開展的‘向人民群眾交好賬’實踐活動中,各級領導深入基層,積極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在‘建賬’過程中,我縣充分發揮網格化管理優勢,傾聽群眾呼聲,積極解決民生問題。”

  自“向人民群眾交好賬”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吉縣縣級領導率先垂范,帶動全縣278個黨組織快速響應,積極行動,深入基層,順應民意抓問卷調查,廣泛征求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細致梳理問題類別,研究制定“需求清單”“服務清單”“工作清單”,明確具體任務、主要舉措、責任主體、目標效果和完成時限,實行掛圖作戰,予以逐項落實。

  據了解,“向人民群眾交好賬”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吉縣34名副縣級以上干部,共征集群眾需求92條,梳理服務群眾事項92件;584名科級干部征集群眾需求783條,梳理服務群眾事項732件,全部進行了公示,為扎實開展“向人民群眾交好賬”實踐活動收集了第一手工作資料,找準了著力點。

  亮承諾 當好群眾“記賬員”

  有職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吉縣廣大黨員干部緊盯職責亮承諾,積極履職盡責、擔當作為,認真當好群眾的“記賬員”。

  “一問自己,為群眾做了什么?二問自己,為群眾辦事的態度怎么樣?三問自己,群眾對你的反映如何?四問自己,為人民服務的差距有多大?”中垛鄉以“為民四問”為基點,結合職責,亮明身份,尋找差距,主動服務。

  為確保承諾有力落實,全縣堅持“掌握情況在一線、形成決策在一線、解決問題在一線、督導落實在一線”四個一線工作法,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以“十個一”行動計劃為抓手,切實解決好基層困難事、群眾操心事和煩心事。同時,組建的四個督導組堅持動員不充分不放過、程序不規范不放過、清單不實不細不放過,督促指導各鄉鎮各部門回應群眾需求,完善充實清單,認真承諾踐諾。對于工作進展不平衡的,及時召開推進會,掌握動態,傳導壓力,推動落實。

  “按照縣委、縣政府要求,黨員干部率先將自己的清單全部公開亮相,承諾踐諾,對每一項事項都建立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體系,形成明責、述責、問責的閉環鏈。”中垛鄉黨委書記馮勛明介紹,“在這項工作中,我們主動接受群眾監督,持續激發黨員干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交賬”落實有的放矢、有始有終。”

  破難題 當好群眾“催賬員”

  城市建設是群眾關注的熱點和焦點,也是城市改造過程中的難點和重點。吉縣緊盯焦點、破難題,努力當好群眾的“催賬員”。

  新華東街寬敞整潔,兩旁綠植高低錯落,生機盎然;小府城中村改造項目掃尾工程進展順利;縣城老城區主街道沿線集中供熱全覆蓋工程有序推進……一張張民生清單點亮了城市容顏,變成了百姓實實在在的“幸福賬單”。

  走進小府棚戶區改造項目施工現場,8棟住宅樓拔地而起。南北兩排大樓之間是一片寬闊的平地,地面已經平整完畢,為綠化工作做好準備。東側入口處,工人師傅們正在運輸水泥、磚塊,泥瓦師傅則正在進行砌臺階、抹墻面等掃尾工作,其他工人師傅則在實施綠化、供暖管道鋪設等工程。現場工人來往不斷,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沿著兩排大樓之間鋪設的磚面行走,淺紅、微黃、淡藍等色彩組成的小學綜合教學樓映入眼簾,分外引人注目。

  “小府棚戶區改造項目8棟住宅樓的主體工程已經全部完工,小學綜合教學樓室內裝修工程也基本完工。”吉縣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資有限公司施工現場負責人馬文瑞介紹,“現在已全面進入掃尾階段,為分配房屋做準備。”

  “道路變寬了,綠化更美了,街巷更整潔了,交通更便捷了……”提到正在實施掃尾工程的新華東街提升改造項目,不少居民由衷地贊嘆。

  沿新華東街行走,兩旁建筑鱗次櫛比,綠色景觀別致靚麗,道路干凈整潔。據了解,現新華東街已完成教場溝至雷神溝的地下管網建設和路面鋪油工作,全長800米,規劃紅線寬度36米,上行3條車道,下行3條車道,建設5個臨時停車場,提供300多個公共停車位。計劃于今年11月底全部完工。

  天氣漸冷,供暖是小城居民最關注的話題。

  10月27日,單機測試順利通過。

  10月28日,整機調試有序進行。

  11月5日,整機運行順暢。

  11月7日,試點火一次性成功。

  11月10日,正式點火。

  一個個好消息從吉縣集中供熱項目部紛紛傳來,溫暖著這個群山環抱中的小城。

  “外網供水壓力0.91MPa,外網回水壓力0.6MPa……”在集中供熱項目集中控制中心,大屏幕上顯示著集中供熱的各類數據。屏幕正前方,數名技術人員正坐在電腦前查看各項數據運行情況。集中控制中心的四周的墻壁上,掛著《設備巡視檢查制度》《運行規章制度》《熱源廠鍋爐主值崗位職責》等,工作人員交接、值班等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走進熱源廠化水車間時,檢驗員蘭曉苗正在用量杯從熱源管道打開的水龍頭處接水,并拿到試驗臺進行化驗。“我的主要工作是對水處理設備和化驗藥品進行全面檢查,及時、準確地對生水、軟水和儲水進行化驗分析,并詳細做好記錄。”蘭曉苗表示,“作為熱源廠的一名職工,一定會盡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確保供暖設備正常運行。”

  “冬季取暖是民生大事,關系著萬千群眾的冷暖。”吉縣住建局副局長張雪峰表示,“吉縣集中供熱工程規劃供熱面積達275萬平方米,今年已實現供熱面積90余萬平方米。”

  在“向人民群眾交好賬”實踐活動中,吉縣委、縣政府立足縣城實際,緊盯客觀困難,高效率推進了新華東街道路改造提升、小府城中村改造、縣城老城區主街道沿線集中供熱全覆蓋等民生工程,解群眾之憂,切實打造城市新形象。

  嚴督導 當好群眾“查賬員”

  健全民生實事項目辦理情況督考機制,將民生實事項目列入專項督查,推進項目落實到位。吉縣緊盯推進村級集體經濟壯大提質這一重要民生目標,嚴格督導,努力當好群眾的“查賬員”。

  產業興則百姓富,百姓富則鄉村活。

  “農資有人擔保,技術有人指導,銷售有人幫忙,自己只需要按照要求管理好果園就行,每年果園有3個月管理空檔期,還能空出時間打工補貼家用。”提到自己的10畝果園,中垛鄉馬連灘村村民袁葉子喜笑顏開,“條件好了,收入也多了,有啥煩惱村委會都能幫忙解決!”

  中垛鄉馬連灘村是吉縣有名的蘋果種植基地。馬連灘村采取集體領辦、村民入股的方式,發展265畝集體果園,預計2023年掛果,收入達30余萬元,盛果期產值達到300余萬元,凈收益150余萬元,形成可持續發展路徑。

  車城鄉以“向人民群眾交好賬”為目標,以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為方式,立足發展實際,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通過產業發展興村、物業經營強村、村企聯合帶村和資本運營活村“四種路徑”,積極破解發展難題,不斷增強村級集體經濟自身“造血”功能和綜合實力,全力打造集體經濟升級版。

  壺口鎮因村制宜,成立了吉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壺口分公司,整合村級集體股份經濟聯合社,不斷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在“向人民群眾交好賬”實踐活動中,吉縣從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存量資產、干部狀況“五個維度”,劃分一二三類村,制定五年規劃,因村分類施策,建立了領導包聯、創收獎勵等制度,按照“一季度一督查”“一月一督辦”的要求,通過部門每月申報、不定期明察暗訪等形式,核查進度。

  目前,首批引進7名金融人才掛職鄉鎮副職,組建市場經營主體75個,打造產業基地50個,謀劃實施發展項目83個。預計2022年底,36個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30萬元以上,占53.7%,54個村經營性收入實現突破,占80.6%,著力推動集體經濟壯大提質。

  抓落實 當好群眾“交賬員”

  群眾利益無小事,“向人民群眾交好賬”永遠在路上。吉縣緊盯成效抓落實,努力當好群眾的“交賬員”。

  “‘向人民群眾交好賬’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吉縣文化和旅游局緊密結合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省市文旅部門的考核目標向組織交好賬的同時,積極征求群眾意見,深入了解群眾呼聲,聽取群眾訴求,切實把文化旅游工作落實到‘最后一公里’。”吉縣文旅局局長王彥章介紹,“我們組建文化隊伍27支,選定文化能人17名、鄉村文化帶頭人37名,進社區、進鄉村、進敬老院,開展巡回演出1000余場。組織了‘喜迎二十大·奮進新征程’系列文化活動,開展送戲下鄉、文化進景區、文化下鄉演出、文旅惠民、文物保護等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以文化滋養文明,提升群眾的幸福感知力。”

  在吉縣,一項項惠民政策為廣大群眾帶來了實惠,提高了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吉縣為全縣8592名特殊困難群眾和城鄉6405名70歲以上老人代繳了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特殊困難群眾目前已錄入繳費系統,繳費時繳納個人繳費部分即可。

  對70歲以上城鄉居民的資助,采用先繳費后退費的方式,征繳期過后將資助費用退回到個人銀行卡,切實改善人民群眾生活條件,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

  吉縣堅持把“交賬”的著眼點放在惠民實事上,確立了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項目、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提升工程、地質災害治理搬遷項目、縣城區溝巷道路改造工程等十件惠民實事,確保辦成一件,鞏固一件,不斷改善人民群眾生活條件,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全力把各項承諾完成好、兌現好,努力向全縣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答卷。

  記者 張春茂 文/圖


  編者按

  在開展“向人民群眾交好賬”實踐活動中,吉縣各鄉鎮聚焦民生保障、項目建設、產業升級、疫情防控、安全生產、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等,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并積極推進實踐活動與“民呼我應”“說事議事”等工作機制融合,切實解決了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持續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一二三產業齊頭并進、基層服務效能明顯提升、城鄉民生福祉不斷增強,向人民群眾交出了“放心賬”“滿意賬”。

  吉昌鎮:“三鎮”融合 宜居宜業

  持續打造經濟強鎮、產業大鎮、宜居重鎮“三鎮”融合新業態。吉昌鎮按照“切口小、發力準、見效快”原則,村“兩委”干部作為聯絡員和服務員,包村干部、包聯單位、駐村工作隊、“兩代表一委員”等黨員干部組成“服務小分隊”,進行入戶服務,深化“開門一件事”活動,各村(社區)均實現“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切實提高村級服務效能;該鎮把實踐活動與“民呼我應”“說事議事”工作機制融合,以網格為單元推動民事民議、民事民定、民事民辦。目前解決事項共110余件;該鎮形成“一圈一帶七區”的產業發展空間布局。“一圈”即以蘋果產業發展為核心圈,“一帶”即特色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帶,“七區”即蘋果產業核心區、糧食種植高產區、有機蔬菜主產區、生態養殖發展區、鄉村旅游樣板區、特色種植示范區、新型服務推廣區,為持續打造經濟強鎮、產業大鎮、宜居重鎮“三鎮”融合新業態,助力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垛鄉:“五彩”賬單 幸福底色

  共建人文、靚美、平安、富裕、幸福的“五彩中垛”。中垛鄉把開展“向人民群眾交好賬”實踐活動作為深入推進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的重要舉措,以百姓心為心,以群眾事為事,以共建人文、靚美、平安、富裕、幸福的“五彩中垛”為目標,促進實踐活動走實走深、落實落細。該鄉聚焦鄉村振興、項目建設、民生改善、政策落實以及本職工作五個方面,通過實地走訪、集體座談、入戶調查等方式,收集群眾“需求清單”123條,確定“服務清單”112條,制定“工作清單”112條,具體細化措施,常態化推進“督導清單”,年終檢驗“進度清單”,形成“交賬”有清單、落實有舉措、完成有反饋的工作閉環。目前,74條“需求清單”得到有效解決,向全鄉人民群眾交上了一份滿意的“賬單”。

  屯里鎮:“三產”帶動 特色引領

  形成具有輻射帶動作用和典型示范效應的三產融合發展特色產業鎮。屯里鎮以“六大交賬”內容為載體,全鎮黨員干部通過實地走訪、集體座談、民意調查等方式,將群眾普遍關心的堵點、難點問題匯集成冊,整理“需求清單”59條。研究建立了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優化鎮域營商環境、疫情防控、安全生產、民生改善等領域“服務清單”55條,“工作清單”32條,以清單促踐諾,使涉及民生領域的許多重點難點問題得到了整改落實,目前完成“服務清單”42條、“工作清單”26條,真正搭建了與老百姓的連心橋,不斷推進“向人民群眾交好賬”實踐活動取得實效、結出碩果。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該鎮采取常態化“找問題、解難題、辦實事”的閉環措施,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助力屯里鎮推進農業綜合開發區、新型能源產業區、生態旅游康養區“三區建設”,全力打造具有輻射帶動作用和典型示范效應的三產融合發展特色產業小鎮。

  文城鄉:多元發展 產業興旺

  聚焦群眾需求,突出服務創新,為“美麗、幸福、和諧新文城”建設目標注入源源動力。文城鄉高位推進群眾關注的社會保障、產業發展、住房安全等民生實事。該鎮召開全鄉“向人民群眾交好賬”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工作調度會,對鄉、村兩級“三個清單”135項內容進行商討匯報,在群眾關心的社會保障、產業技術培訓、疫情防控等方面做優做細做實;文城鄉以產業發展為有力抓手,做大做強做優蘋果產業,青村完成300畝新品種優質蘋果示范園和2000畝高標準節水灌溉蘋果示范園的建設工作,在文城村完成150畝新品種優質蘋果種植,在王家垣村完成600畝連翹基地建設,產業多元化有了新進展。計劃在柏樹村發展千頭養殖項目,以及300畝桑葚示范園建設,幫助群眾就近實現務工增收,以小切口推進產業大振興。

  車城鄉:“四種途徑” 促民增收

  打造服務型鄉鎮,為構建和諧美麗新車城作貢獻。車城鄉黨員干部發揮“關鍵少數”作用,嚴格落實包聯制度,深入基層群眾、生產一線、各村各戶,發揮好“頭雁”作用;圍繞群眾普遍關心的就業、教育、社保、醫療、住房、養老等問題,依托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能力提升,打造更優營商環境,不斷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等工作,切實為群眾“交好賬”。活動開展以來全鄉共解決群眾實際困難100余件;以“向人民群眾交好賬”為目標,全面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通過產業發展興村、物業經營強村、村企聯合帶村和資本運營活村“四種途徑”,不斷增強村級集體經濟自身“造血”功能和綜合實力,為群眾增收提供基礎保障。

  壺口鎮:農文旅融合 造福一方

  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踐行為民服務宗旨,交好“開門賬”“增收賬”“服務賬”。壺口鎮交好“開門賬”,通過實地走訪、入戶調查、集體座談、發放征求意見表等方式,建立“需求清單”“服務清單”和“工作清單”;交好“增收賬”,與山西壺口青年創業園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共同打造沿黃文旅產業項目,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帶動周邊群眾務工和就業;交好“服務賬”,全鎮黨員干部主動深入果園幫助果農采收、銷售蘋果。面對疫情的影響,鎮村干部主動與外地果商、信息員對接,采用錄制視頻、現場連線等方式搭建起產銷聯系的橋梁,實實在在為蘋果銷售下功夫,為群眾增收動腦筋。

  柏山寺鄉:優化結構 抱團發展

  堅持“民呼我應”,建強“小微網格”,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柏山寺鄉積極爭取資金,升級改造村級活動場所4個,建成公共浴室11個,陣地服務功能大幅改善;多措并舉形成“村村抱團、村企抱團、村民抱團”的集體經濟發展路徑,村均達到30萬元以上;持續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動態調整駐村干部,配備11名大學生到村任職,選聘6名大學生為村級事務助理員,村級服務效能顯著提升;堅持“民呼我應”工作機制,劃細建強“小微網格”,今年為群眾辦理實事123件,解決困難問題36個,化解矛盾糾紛17件,群眾認可度大幅提升;扎實開展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不斷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有效激發基層治理新活力;聚焦增收致富,引進發展特色產業,實施了大莊村特色蘋果產業示范基地創建項目,實施花椒托管2300畝,引導群眾發展種植金絲皇菊100畝、柴胡200畝、黃芩20畝,持續優化“2+X”產業結構,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推進鄉村振興。 (本報記者)


     

責任編輯: 吉政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仁县| 拜泉县| 叙永县| 光山县| 明溪县| 四会市| 廊坊市| 柏乡县| 青海省| 政和县| 云安县| 祁东县| 丰城市| 连南| 曲靖市| 南丹县| 哈尔滨市| 杭锦后旗| 弥勒县| 南平市| 商南县| 颍上县| 凯里市| 农安县| 隆回县| 井冈山市| 屏东县| 商河县| 南昌县| 大竹县| 临猗县| 石城县| 昌都县| 宣化县| 通化市| 宣武区| 保亭| 和田县| 汉中市| 夏河县| 密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