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申遺技術路徑 建立共議共享機制
李青雁與五鎮聯合申遺專家組座談
霍州市委書記李青雁與五鎮聯合申遺專家組開展座談
臨汾新聞網訊 8月1日,霍州市委書記李青雁與五鎮聯合申遺專家組開展座談,共同就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前期籌備工作進行交流研討。
中國鎮山文化是中華五千年燦爛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悠久的傳承和發展史,是華夏山岳祭祀社稷安邦的主要活動,毫無間斷地貫穿了整個中華民族發展史,其文化遺存與史料積淀是一份獨特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五大鎮山是一個聯系緊密的整體,鎮山文化同根同源。為推動申遺工作順利進行,經“五鎮”所在地政府共同協商,2022年9月“五鎮”代表共同簽訂了《中國五鎮聯合申報自然和文化遺產戰略合作協議》,成立專門工作機構,加快各自鎮山的遺產價值研究、保護規劃制定、遺產點確定等,為申遺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座談會上,五鎮聯合申遺專家組組成人員就世界遺產委員會申遺規則、國內申遺形勢變化、現階段申遺工作進展等內容進行了深入交流,并就當前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協商。
李青雁表示,霍州市堅決支持五鎮聯合申遺工作,將與其余“四鎮”一起在構建工作格局、建立工作機制、加強溝通協作三方面著手開展工作,密切加強合作,快速補齊短板,合力推動申遺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希望專家組能夠科學制定計劃,明晰目標任務,確定工作時限,通過厘清申遺技術路徑、建立研究成果共議共享機制、統一申遺技術標準等舉措,推動申遺工作取得新進展、再上新臺階。(秦國棟 晁 琰)
強化底線思維 壓緊壓實責任
張可新實地檢查防汛工作
霍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可新實地檢查防汛工作
7月30日,霍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可新實地檢查該市防汛工作。他強調,當前正處于“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時期,要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預防為主、未雨綢繆,克服麻痹、僥幸心理,強化底線思維,壓緊壓實責任,嚴陣以待、聞“汛”而動,全力以赴做好防汛各項工作,堅決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在霍州市氣象局,張可新聽取近期天氣氣象及本次降雨過程服務情況的匯報,查看了雷達回波圖、區域自動站點數據等,對當前該市天氣氣象進行分析會商;要求氣象部門要精準監測天氣變化,準確掌握雨情、水情、汛情,及時發布相關信息和預警,切實發揮好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
在西城華府項目施工工地、白龍鎮、汾河沿線月亮灣段,張可新詳細了解了項目施工進度、防汛工作和安全生產等情況,認真查看了防汛應急物資儲備和值班值守以及汾河水流情況。他要求,各級各部門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和要求,切實加強防汛安全管理,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做好防汛準備工作;要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時刻保持訊令暢通,高效做好應急處置,切實加強風險防范和安全管理;要密切監測河水流量,強化洪水調度,提高分洪排澇能力,確保行洪安全,平穩度汛。
在白龍村地質災害隱患點,張可新詳細了解點位現狀和防災措施落實情況,他強調,鎮、村兩級干部要加強地質災害隱患點巡查力度,全方位對轄區內老舊房屋、危房、低洼地住戶以及地質災害隱患點等區域進行排查,密切關注雨情變化,視情況做好群眾轉移安置工作,做到應轉盡轉、應轉早轉,確保不落一戶、不漏一人,嚴防發生次生災害;要周密細致做好搶險救援準備,備齊備足各類防汛物資,確保險情出現時能夠快速響應、高效處置;要加大宣傳力度,多形式普及防災、識災、避災知識,全方位提高群眾防災避險意識,筑牢安全防線,堅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秦國棟)
霍州市通過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初審驗收
7月31日至8月1日,省文化和旅游廳改革發展處副處長陳偉剛帶領省級驗收專家組一行來到霍州市,對該市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工作進行初審驗收。
霍州市委書記李青雁,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可新等霍州市領導一同參加驗收。
陳偉剛一行先后來到霍州市全域旅游指揮中心、七里峪景區游客中心、霍州市旅游集散中心、霍州署等地,通過明察暗訪、實地調研、查閱相關文件資料等方式,對照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驗收標準,重點圍繞體制機制、政策保障、公共服務、供給體系、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品牌影響、創新示范等8個方面,對該市的創建工作做了逐項對標查驗。
在創建驗收會上,霍州市委書記李青雁匯報了該市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情況。近年來,霍州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一山一署一垣”優勢景點載體,把發展全域旅游作為經濟轉型、產業富民的重要產業,舉全市之力推進霍州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通過創新體制機制,成立了由霍州市委書記、市長任總指揮的霍州市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指揮部,健全完善管理機構、政策體系、綜合監管體系,積極盤活全域旅游要素,打造多元全域旅游,安全保障全域旅游,全面提升霍州旅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在經過專家提問交流后,專家組宣布霍州市創建全國全域旅游示范區通過初審驗收。
陳偉剛對霍州市全域旅游創建工作給予肯定,希望霍州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對標完善創建標準,在基礎提升、景區提級、服務提標、品牌提質等方面補短強弱,整合現有元素,在深度推進“旅游+”上做文章,持續叫響“鎮山之首、州署之冠、霍姓之源、鑼鼓之鄉”品牌,切實把霍州特有資源優勢轉變成發展優勢;要進一步豐富旅游業態,提高全域旅游供給水平,著力解決創建過程中的難點問題,突出特色、打造亮點,真正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文旅支撐;要對標完善創建材料,推進全域旅游改革創新,形成全域旅游創建的霍州模式;要針對存在的問題,制定整改方案,落實整改措施,持續推進霍州市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邁上新臺階。
李青雁、張可新一致表示,霍州將以本次評審驗收為契機,按照專家組提出的指導意見,列出整改清單,逐條逐項整改落實,揚長補短,持續推動文旅與其他產業融合創新發展。同時,將會進一步建立健全體制機制,推動旅游業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與產業轉型、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緊密聯系,不斷催生新項目、新業態、新模式,實現創建工作與推動霍州高質量發展良性互動、互促共進。(喬碧哲 賀建明)
擦亮全域旅游發展的金字招牌
霍州署歷史厚重
山鄉巨變馮南垣
七里峪山門廣場
人間煙火氣,霍州七里峪!自7月中旬以來,霍州市在七里峪景區舉行的森林音樂季系列活動,為人們帶來了一場酣暢淋漓的文旅體驗,也讓世人再次將目光聚焦到了這個文旅資源富集的城市。
霍州,古為堯都畿輔,東依太行山,西靠呂梁山,汾河縱貫境內,靈山秀水孕育了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威風鑼鼓之鄉、中國年饃之鄉、中國門神之鄉、剪紙之鄉、武術之鄉。尤其是中鎮霍山生態良好,風景如畫,散布著七里峪、陶唐峪、懸泉山、油盆峪、蝴蝶谷等一批風光秀麗的自然景區。
近年來,霍州市委、市政府以游客視角為主視角,圍繞打造“山水霍州·熨帖之州”品牌,認真解構該市的文旅資源,大力實施“加快轉型蹚新路、爭先進位勇趕超”總體戰略和文旅強市工程,始終堅持把發展全域旅游作為經濟發展第一要務,全面提升傳統旅游要素,加快發展新興旅游業態,大力促進“旅游+”融合發展,以“一山一署一垣”為依托,市域景點實現“串珠成鏈”,全域旅游精品線路日趨成熟,“暢享全域旅游”新格局蔚然成型。
政策加持
推動全域旅游發展上新臺階
霍州作為資源枯竭城市,文旅產業被視作轉型發展的突破口。
近年來,霍州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揚優勢、求突破、創品牌,緊緊圍繞“一山一署一垣”優勢景點載體,以“全面布局、整體提升,全景打造、城鄉協同”的全域旅游發展理念和模式,推動業態融合、品牌塑造、資源保護和服務完善,以旅游發展全域化、旅游供給品質化、旅游治理規范化和旅游效益最大化為目標,把發展全域旅游作為該市經濟轉型、產業富民的支柱產業。
截至目前,霍州市按照“產業聯合、城鄉一體”的要求,結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推動李曹鎮5個村美麗鄉村集中連片建設取得明顯成效,陶唐峪義城村“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試點項目有序推進,千畝玫瑰示范產業基地落地實施;退沙街道許村榮獲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使霍州成為展示厚重山西、堯地臨汾獨特人文魅力的“最美窗口”。
提質增效
激活全域旅游發展新引擎
旅游產業提質升級,離不開文化資源與旅游產品的深度融合,離不開人文氣質與旅游品牌的互相成就。
霍州市強化“服務即產品、服務即體驗”意識,以優質服務保障全域旅游發展。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厚重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旅游資源,以融合發展、高質量發展為主線,著力構建“大旅游帶動大產業、大產業釋放大效應”的現代旅游產業體系。
近年來,霍州市堅持將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與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與交通建設及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持續叫響“中鎮霍山·華夏州署”“山水霍州·熨帖之州”等文旅名片,高標準推進七里峪文旅康養產業融合發展文旅先行示范區建設,投資5000萬元建設了七里峪森林康養酒店,投資約4000萬元新建五龍壑森林康養步道及周邊景觀,意在實現“景點旅游”向“景區旅游”轉變。與此同時,還創造“主客共享”的城鄉空間,推動了全域旅游的全面優化升級。
重點培養
創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文旅融合是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趨勢、新路徑,而打造品牌文旅活動是其題中應有之義。
近兩年,霍州市結合人文資源、自然資源、紅色資源,進一步發掘地方文旅IP,強調“文化賦能”,全力打造以霍州年饃、威風鑼鼓為龍頭的霍州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引擎,在全國各種大型博覽會、旅游推介會高調亮相,重點推介。深入開展以政府主導的威風鑼鼓“四進”活動,霍州市參與人數累計達到了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厚植了民間非遺的肥根沃土。持續舉辦“中鎮霍山·華夏州署”旅游節活動。積極開展“晉情消費·悅享霍州”“尋根·鑄魂·悅生活”等系列活動,召開了“迎宗親·興霍州·攜手筑夢”招商引資推介會,成功舉辦“中國·霍州教育產業發展論壇”、中國鎮山文化高層論壇、“霍州杯”黃河流域九省花饃展演、“鼓舞山河·奮進霍州”千人鑼鼓展演系列活動,一系列舉措拓寬了旅游市場的“增長盤”,為文旅經濟注入強勁活力。
與此同時,該市還在師莊鄉馮南垣村打造了紅色研學和黨政培訓新亮點,堅持尊重鄉土風貌,微更新、輕改造、精提升,編制《馮南垣片區建設總體規劃》,實施了初心講堂、鄉村記憶館等項目,對古道、驛站、茶坊、烽火臺等文物古跡進行修復,為鄉村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強化管理
提升全域旅游新效能
全域旅游能否高質量發展,關鍵在于是否有一套科學合理、執行力強的文旅綜合治理體系。
對此,霍州市委、市政府始終將全域旅游發展作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霍州市委書記、市長任總指揮的霍州市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指揮部。同時,成立文化和旅游市場綜合行政執法隊,與霍州市公安局聯合成立重點景區派出所,集中鄉鎮骨干、應急隊員、志愿者和其他社會力量,形成常態化的旅游聯合執法和綜合監管機制,加大對旅游市場的監管和整治力度。
霍州市還建立健全了旅游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制定旅游市場誠信建設“紅黑榜”,開展旅游行業失信聯合懲戒。對接12301智慧旅游服務平臺和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完善旅游投訴處理機制, 在各景區、各鄉村旅游點、各涉旅企業公共區域公布旅游投訴電話,形成線上線下聯動、高效便捷暢通的旅游投訴受理機制。
為在霍州全市營造安心、舒心、放心的體驗消費環境,霍州市還積極突破交通瓶頸,城市建成區面積由2015年的12.6平方公里擴大至2022年的16.9平方公里,形成了“十縱四橫”的城市骨架,城鎮化率提升至68%,新建城市天橋、小游園、停車場等市政設施16處,建成203公里鄉村旅游公路,實現了“點連片、片成區”的霍州旅游發展交通大格局。
自被確定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以來,霍州市委、市政府以改革創新、先行先試的勇氣和擔當,以全域旅游為總抓手,驅動經濟轉型,統籌城鄉建設,帶動全民致富,通過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將文化保護、傳承和旅游利用深度融合,走出了資源型產業主導向旅游引領的城市產業轉型之路。
展望未來,該市將有更加多元化的文旅產品觸達大眾,實現由“旅游大市”到“旅游強市”的轉變,讓更多的游客身臨其境感受“熨帖之州”的魅力。(邢 呈)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