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巢”蓄“能”贏未來
——臨開城投公司加快現代化廠房建設、激活工業園區發展動能
正在建設中的重型機械標準化廠房項目
山西中部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中碳瑞業(山西)機械裝備制造有限公司
臨汾晶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科技創新基地(一期)項目
現代化的臨汾經濟開發區科創產業園
一條條筆直寬敞的柏油路縱橫交錯,一座座簡約大氣的標準化廠房鱗次櫛比,與掩映其間的綠植花草、隨處可見的標語口號,勾勒著一座現代化工業園區加速崛起的景象……在臨汾經濟開發區甘亭新型工業園區,曾經荒草叢生的郊野之地,如今正成為一片快速發展的熱土,激蕩著蓬勃向前的新活力。
“若想引得鳳凰來,先需栽下梧桐樹”。臨汾經濟開發區城投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臨開城投公司”)作為區屬國有公司,今年以來以“建設現代化標準廠房”為主線,以“完善功能配套”為抓手,以“打造最優特色園區”為目標,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落實,高效率推進,高質量建設,打造全省“規劃一流、設施一流、綠色一流、服務一流”的特色園區,著力繪制出一幅“園區發展前景圖”,吸引一批省內外企業和項目入駐,助力臨汾經濟開發區在山西省跑出了項目建設“臨汾速度”、闖出了招商引資“臨開經驗”。
激發要素保障活力
創出工業園區“新樣板”
放眼今日之臨汾,產業轉型風正勁,匯聚發展新動能。
近年來,臨汾經濟開發區作為臨汾轉型發展的主陣地、主戰場、主引擎,按照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要求以及臨汾市“三大板塊”產業發展方向,積極在戰新產業和環保產業進行產業轉移、升級和孵化,謀劃布局了高端綠色裝備智造、光電新材料、節能環保、新能源、數字經濟“五個百億級產業園區”。
然而,與這一宏闊藍圖不相匹配的是,彼時臨汾經濟開發區的承載能力遠遠達不到高質量發展要求。最為直接的表現便是標準化廠房設計理念陳舊,外部設計“黑白交替”形象呆板,既缺乏實用性,又不具備視覺張力。可以說,園區基礎設施缺乏核心競爭力制約了招商引資工作的質效。
標準化廠房是開發區承接項目落地、提升產業集聚功能的重要平臺,也是優化營商環境、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重要載體。為了切實打通項目落地的這一障礙,臨開城投公司一班人借外出參觀學習之機,積極學習發達地區先進理念,拓寬格局視野,對標對表找差距。“取經”歸來后,從最初設計入手,提出了打造集“實用+美學+品味+科技感+多功能+綠色”等要素為一體的“概念標準化廠房”理念,將標高由原來的8米增加到15米,跨度由6米擴大到12米,廠房屋頂采用新能源光伏板,可實現降低碳排放、增加收益的“雙贏”效果,也可根據需要綜合利用,將傳統的標準化廠房變為可定制、可分割,打造集辦公與生產全方位一體化的全透明生產車間,多種模式滿足不同企業的實際需求,同時配備獨立的辦公樓、宿舍樓、職工食堂等附屬設施,設計更加多元、合理、規范,能夠充分滿足入駐企業廠房需求,實現“拎包入住”。
隨著新建項目投資強度、建筑容積率等用地規模的不斷激增,臨汾經濟開發區基于破解土地要素制約的考量,在保持土地總量不變的前提下,堅持把好項目供地關,堅持內配和外引并重,對內挖潛盤存量,全面清理僵尸企業,盤活閑置土地527畝,加大土地的集約利用;對外精準安排項目用地指標,加快“標準地”出讓速度,優先安排“畝產英雄”、成長潛力大的企業用地需求,同步加快標準地的儲備,初步實現“地等項目、連片儲備”,確保了重點項目“簽約即拿地”“拿地即開工”。
資金是項目建設的“血液”。為了解決“資金難”的瓶頸問題,臨開城投公司聚焦國家政策導向,精心解讀當前專項債券政策支持方向,緊抓專項債政策窗口期,積極與開發區相關職能部門溝通協調,整理完善項目申報專項債單行材料,按時完成專項債項目申報工作,爭取項目專項債資金的支持。目前,臨開城投公司共有4個項目申請了專項債,其中臨汾經濟開發區科創產業園北區項目和科技創新基地項目已通過國家發改委及財政部審核并發行,科創產業園南區項目已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核入庫,新興產業孵化中心項目已通過財政部審核入庫,后續繼續申請。四個項目總申請專項債額度16億元,已下達金額6.123億元(其中,科創產業園北區項目到位金額3.123億元,科技創新基地項目到位金額3億元),專項債券的投資為項目建設注入了強大的資金活力,投資效益初步顯現。
正是在土地和資金等要素保障下,一棟棟簡約現代、時尚美觀的標準化廠房拔地而起,隨之一座現代化工業園區也初具雛形。與此同時,臨開城投公司圍繞臨汾經濟開發區“產城融合園區”的愿景,著眼“四季有綠”“三季有花”的目標,在園區多層次立體化布置綠化景觀,搭配道路智能節能燈具,逐步配套“口袋公園”“園區驛站式公廁”等基礎設施,規劃公交路線,大力推進產城融合,使工廠園區化、園區景觀化、景觀時尚化、時尚現代化,讓工業園變成了城市“后花園”。如今的甘亭新型工業園區,抬頭見綠、低頭看花,處處可見綠色低碳元素,一改往昔“古老呆板”形象,于“姹紫嫣紅”中營造出“車在景中行,人在畫中游”的舒適、親和氛圍,在實現工業園區轉型重塑過程中,在臨汾市乃至山西省樹立起現代化美麗園區的開發區新形象。
“量身定制”標準廠房 企業“拎包入駐”不是夢
招商引資工業項目高效落地投產,廠房是關鍵承載,它不僅提供了生產和加工的場所,還關系著企業的生產能力和生產效率。
為了給招引企業“輕裝上陣”“拎包入駐”提供硬件支撐,臨開城投公司始終堅持標準化廠房建設與產業發展規劃、企業要求、“雙招雙引”、高質量發展相契合,特別是針對部分生產型企業對廠房的特定需求,從設計源頭就聽取企業意見,從而提供定制化、個性化的空間方案,這一舉措為入駐企業省去了后期改造,大大節約了時間和材料成本。
在科創產業園北區,山西中部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是首個入駐并完成投入產出的企業。作為山西省第一家具備生產大噸位鋼箱梁能力的制造企業,中部智造公司成立于2022年4月,是集鋼結構設計、研發、生產、施工于一體的裝配式鋼結構生產施工企業。為了滿足企業生產大型鋼箱梁、門式鋼架、熱力螺旋鋼管、保溫鋼管的需要,臨開城投公司通過“量體裁衣”,專門為其“量身定制”了長308.2米、寬184.7米、高14.5米,單體總面積達59302.9平方米的個性化廠房,創下了晉南地區最大標準化廠房的先例。相比于傳統廠房,這種個性化廠房層高高、承重好、布局優、柱距寬,實用性更強。
今年6月26日,中部智造公司承建的清徐跨汾河大橋工程首聯鋼梁出廠發車。重約200噸、長96米的大型鋼箱梁在拆分后,由7輛大型專用平板貨車運往太原市清徐縣,用于該縣汾河大橋西引橋項目建設。這標志著該公司自行設計加工制造的全省首個大噸位鋼箱梁成功下線并投入使用,結束了山西省橋梁建設項目所需的大噸位鋼箱梁均需從省外引進的歷史,實現了“臨材晉用”,有力推動了產業轉型升級。
“中部智造”短時期內投產創效,只是臨開城投公司為入駐企業“量身打造”“量身定制”標準化廠房,保證項目早落地、早投產、早達效的一個縮影。如今,從空中俯瞰整個甘亭新型工業園,一座座灰白相間、“現代范兒”的標準化廠房拔地而起、連片成群,連同功能齊備的辦公樓、研發中心等配套設施,星羅棋布在方圓24.8平方公里的園區內。這些高大氣派的“鋼筋鐵骨”建筑一同承載起了臨汾經濟開發區的產業版圖。
尤其值得稱道的是,臨開城投公司近兩年通過加快建設符合多類型產業入駐的標準化廠房,一批優秀企業乃至世界500強企業相繼在甘亭新型工業園園區內“入巢”安家,帶動了上下游產業重點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一條條生產線開足馬力、有序運轉,演奏出一首又一首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激昂樂章,在使園區內企業集聚、產業集群效應得以逐步顯現的同時,助力了臨汾經濟開發區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提質增效。
持續發揚“四干精神” 跑出項目建設“加速度”
工地上,車輛穿梭、焊花閃爍,一間間標準化廠房悄然間從規劃圖紙變成了現實圖景;車間里,機械轟鳴、設備飛轉,一個個重點招引項目轉眼間從“紙上合同”變成了實際投資……這些離不開“城投鐵軍”戰嚴寒、斗酷暑的揮汗如雨,離不開“5+2”“白+黑”式的爭分奪秒,更離不開“四干”式的奮進趕超。
作為項目建設的投資建設主體,臨開城投公司將項目現場當作“主戰場”,始終堅持“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工作理念,為盡快讓標準化廠房達到交付使用標準,全員吃住在一線、奮戰在一線、攻堅在一線,滿負荷推進項目建設,持續發揚“大干晴天、搶干陰天、巧干雨天、干好每一天”的“四干精神”,節假日無休連續作戰,全力保障項目每天有變化、每周有進展、每月有新貌。同時,在項目建設中不斷用鐵的紀律凝聚鐵的意志、錘煉鐵的作風、鍛造鐵的隊伍,切實把臨開城投公司打造成了一支“城投鐵軍”。
為了使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公司牢牢牽住項目建設這個“牛鼻子”,科學統籌謀劃、精心安排部署,壓實責任鏈條、構建工作閉環。本著“人人身上有擔子,個個身上有責任”的原則,將全體人員劃分為5個項目工作專班,每個工作專班由3—5人組成,具體負責2—3個重點項目,專班成員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嚴格按照《城投公司重點項目安排推進表》及《工作事項提醒單》落實項目謀劃和建設推進工作。各項目工作專班著眼關鍵環節,每天與施工、監理、設計等單位召開碰頭會,了解工作推進情況,解決工程問題,確保工作推進不斷檔、高效率、有銜接;安排專人全程跟蹤項目審批環節,積極與上級各職能部門溝通對接,緊盯項目審批關鍵人和經辦人,促使各項審批手續以最短時間辦結;每周定期召開重點項目推進會議,集中解決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各種難題,并建立問題臺賬跟蹤督辦,實現存在問題共商、項目建設共推,著力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同時,各重點項目實行“134”工作機制,各包聯項目責任領導和責任人每天駐守項目現場一線辦公、現場調度,堅持面對面、點對點、零距離溝通解決問題。建立責任領導經常調度、責任人即時協調、工作人員全程跟蹤的三級包聯機制,實現項目包聯全覆蓋。創建“一個項目、一支隊伍、一個工作聯系群、一張項目進度表”推進機制,做到項目目標節點化、目標節點責任化。正是因為有這樣一股總攬全局的核心力量、一支敢打敢拼的“城投鐵軍”、一套精準嚴密的制度措施,世界500強大陸希望集團下設的臨汾晶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條生產線從建設、調試到投產僅用40天,創下了又一“臨開速度”。
為給每一個入駐企業提供專業化服務,臨開城投公司還專門成立了物業公司,提供整潔安全的生產環境,實現了企業有所需,城投有所為,真正為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保駕護航。
正所謂栽好園區“梧桐樹”,引來企業“金鳳凰”。今年以來,臨開城投公司共實施新興產業孵化中心、科創產業園北區、科技創新基地、重型機械標準化廠房等11個新建、續建、代建項目。標準化廠房總建設面積48萬平方米,已建設完成43萬平方米,2023年底將全部建成。截至目前,臨汾經濟開發區科創產業園北區項目已有4家企業入駐,科技創新基地一期項目2家企業入駐,新興產業孵化中心項目2家企業入駐,新能源產業園項目2家企業入駐。同時,以臨汾晶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山西中部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為首的部分企業已正式投產運營。
記者 孫宗林 通訊員 蘇梅竹
攝影:梁青 史曉巖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