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午夜av,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婷婷香蕉 ,欧美日韩免费高清一区色橹橹,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动医院

汾西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農村供水保障工作綜述

2023-11-18 10:50:04 來源:臨汾新聞網  

水質檢測

凈水處理

標準泵站

引水入戶

精準記錄

保障用水

供水站點

流水無弦奏強音 北掌水庫入畫卷 侯建兵

  臨汾新聞網訊 全省最嚴重的缺水縣之一,從前到現在,這都是汾西縣這座山區農業縣的供水工作面臨的不可回避的難題和困境。

  時間是歷史的見證者,對歷史最好的紀念,就是創造新的歷史!

  從飲水解困到飲水全覆蓋,再到脫貧攻堅安全飲水,30年的艱難歷程,汾西縣實現了從全縣農村無一戶自來水到自來水基本全覆蓋的跨越式發展。

  近年來,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汾西縣通過有序推進農村供水鞏固提升、標準化運行管理、供水風險防范和便民服務等一系列措施,實現了農村飲水安全向供水保障的實質性轉變。

  從“有水喝”到“喝好水”,群眾的美好期望已然變成了現實。

  高瞻遠矚 開創山區供水新格局

  農村供水工作是一項關乎民生、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大事。

  汾西縣委、縣政府立足實際,攻堅克難,高瞻遠矚,調研論證,錨定集中連片、聯村供水這一長遠模式,成立由分管副縣長為組長,發改、財政、水利、自然資源、電力、鄉鎮等相關部門為成員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領導組,明確責任分工,建立考核機制,形成領導親自抓、部門合作、齊抓共管、群眾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

  全縣以區域、流域劃分片區,圍繞穩定的水源系統規劃集中聯片供水,分年度、分階段有序實施。工程項目規劃時,既不盲目擴張亂建設,又因地制宜接地氣。縣城周邊依托城市管網延伸逐步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集中區域依托大水源著眼全域規劃布局,打破行政區劃界,形成集中聯片延伸輻射,規模化供水;分散區域以幾個小水源匯成大水源的方式,進行多村聯片,建成小型聯村供水。

  脫貧攻堅以來,縣財政投入專項資金4100余萬,標準化建設水源、供水管理站、調蓄池、輸水干管等主體工程設施;供水方式緊扣運行管理模式,從供水系統上嚴格劃分,分級供水,輸水干管負責分水口向各村、大用水戶輸水,各受益村必須配套調蓄池,村內輸水系統規范地向農戶供水,保障調蓄和調度能力;村內管網嚴格實行標準化戶外集中水表控制的“一戶一管一表”入戶供水模式,明確收費、管理、產權責任體系。

  目前,全縣共有農村供水工程102處,自來水入戶410個村、125116人,自來水入戶率達99.4%,安全飲水率達100%。

  這種以集中聯片供水作為農村供水主力軍的模式,在全縣脫貧攻堅供水保障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強化管理 探索高效運行強體系

  “山區發展集中聯片供水,主要面臨的是多級高揚程提水且距離遠、輸水管路長、控制環節多等諸多實際困難,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去控制、維護、巡查、監測,管理成本高是制約工程運行的主要瓶頸,智能化遠程控制、信息化監測勢在必行。”汾西縣水利局副局長任維華介紹。

  在任維華的帶領下,記者來到嶺南集中供水管理站,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智能化、信息化技術高效精準地為水務發展帶來的便利。管理站內,一幅集中供水自動化模擬屏將供水流程清晰地展示出來,一套供水自動化系統可以實時采集監測各類數據、控制管網流量和開關,站內維護、巡查、監測等日常工作僅3人就可以完成。

  其實,早在2013年,汾西縣水利局就在嶺南、勍香兩處集中供水工程分類別、分模式以局域網的方式安裝了遠程控制提水系統,成功使用后逐年在古郡等7處工程中應用;2018年,在桑原等5處工程輸水主管道上探索安裝輸水控制、計量和監測系統;2020年以來,在城郊、鄉鎮所在地等經濟發達村入戶終端安裝NB遠傳智能水表4000余戶;2021年,在縣城新城區建立全縣的農村供水智慧水務調度監測中心,為382個村安裝了村控智能水表。

  目前,已初步對全縣的農村供水保障情況實現了遠程監測和管控,提升了村級管水用水質量和效益;全縣規模化的9處集中聯片供水工程陸續達到了遠程提水、中間輸水、入戶終端的三級智能控制和計量的水平,具備了遠程抄表、營收的功能,水費回收率達到95%以上,初步按水廠成本測算、管網漏損、監測等多環節標準化管理,實現了管理、服務供水環節的高效銜接。

  汾西縣始終堅持“建得成,用得起,管得好,長受益”的理念,積極探索管理模式,強化水費收繳等規范性日常運行,建立維修養護、水質監測、便民服務等工作體系,建立長效機制,破解供水管理難題。

  落實運行管理措施。按照《汾西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辦法》,明晰工程產權和工程經營權,落實運行管理“三個責任”體系, 9處規模化(3000口人以上)工程由組建的專業供水管理站、 28處千人以上聯片工程由鄉鎮水管站或水源所在村、57處單村工程由所在村分類分級施策規范管理、監督考核,統一核定水價,嚴格計量水費收繳,收繳率達到90%以上。

  建立持續維護的工作體系。由國家、省、市、縣、村集體(工程管理單位)五級籌集農村供水維修養護資金,統籌優化專項使用,籌集與使用掛鉤,激發內生動力;對水源、出廠水和管網末梢水的水質定期按頻次進行自檢檢測,千人以上供水每月一次,單村供水每季一次,分散供水半年一次,縣水利局水質檢測中心從水樣采集、水質檢測、報告分析、成果反饋等方面都是系統化運行。

  此外,利用規模化供水工程的場地和人員,組建以縣城中心站為引領、聯動全縣7個區域的農村供水便民服務中心體系,解決用水戶“終端一公里”農民購買管件難、管道維修難的實際問題。同時制定了農村供水問題處理辦法,及時高效處理群眾日常反映的問題,提升廣大群眾對農村供水服務的滿意度。

  還編制了全縣農村供水的應急預案,制定了具體措施;建立起兩月一次的農村供水問題排查處置、供水風險防范和預警的機制。

  錨定目標 夯實供水保障硬支撐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供水支撐。

  去年夏天,45歲的僧念鎮師家溝村民師閆峰結束了十多年在外打工的生活,回到村里把空了多年的房子重新拾掇出來,旱廁變成了有沖水馬桶和洗澡間的干凈衛生間,院子里種了鮮花和綠竹,三間房子粉刷一新,一座別有特色的竹韻小院開門迎客,成了師家溝的第一家民宿小院。

  “村里有師家溝清代民居旅游景點,這幾年來旅游的人越來越多,政府也特別注重旅游發展,我就想抓住這個機會把民宿做起來。現在家家戶戶通了自來水,村里去年還修了排水設施,房子改造后使用起來方便多了,也能更好地服務游客。”師閆峰話語里充滿了希望。

  在師家溝,60歲的師瑞林與老伴管理著兩座蔬菜大棚,他們種的西紅柿、西葫蘆、黃瓜等蔬菜常年有穩定可靠的銷售渠道,兩座大棚每年純收入有5萬多元,“因為自來水直接通到了地里,用水非常方便,我在大棚里鋪了水肥一體化設施,水和肥料通過滲灌的方式進了地里,高效又省力。”師瑞林告訴記者,明年他打算再建3座育苗棚,爭取家庭收入實現翻番。

  作為一個山區農業縣,汾西縣的農業結構遵循肉雞、肉牛產業為主導,核桃、玉露香、光伏、黃粉蟲、中藥材等其他產業為補充的“1+X”優勢產業發展思路。

  全縣范圍內高標準建設的75棟籠養肉雞大棚,實現了自動化喂食喂水,年肉雞出欄1700萬只;昔日旱坡地變成萬畝經濟林,水肥一體化設施鋪進果園,玉露香梨香飄全國;“一村一品一主體”產業涉及120個村92個項目,累計分紅13019戶1239.50405萬元,這些農業產業項目的建成和持續發展離不開集中連片供水工程的有力支撐。

  “十四五”期間,汾西縣立足長遠,瞄準鄉村振興長遠規劃,按照“建大、并中、減小”的供水工程建設思路,結合縣域小水網的進程,利用引黃地表水,建設縣城引黃配套水廠和北掌水庫凈化水廠兩座規模化供水水廠。作為全縣南北區域的重點水源工程,陸續鋪設輸水管線與現有的桑原、古郡、下莊等集中聯片供水工程對接貫通,置換地下水,形成城鄉供水一體化,規模化供水,實現鄉村振興供水保障硬支撐。目前,兩座水廠前期工作全面開展,已與萬家寨水控集團簽訂戰略框架協議,社會資本多渠道融資推進。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保障農村供水安全仍然任重道遠,唯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實干精神方能破解一個又一個發展難題。

  汾西縣將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契機,繼續探索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的集中聯片供水管理模式,實現管理、服務供水環節的高效銜接,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鄉村振興供水保障提供強有力的水支撐。

  記者 李衛紅

     

責任編輯:暢任杰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定县| 大兴区| 疏勒县| 西乡县| 牡丹江市| 上高县| 宜黄县| 涪陵区| 建瓯市| 太白县| 临武县| 新郑市| 沧源| 灵石县| 龙游县| 电白县| 繁峙县| 政和县| 吉林市| 南华县| 陕西省| 志丹县| 滨海县| 保德县| 珠海市| 临泉县| 文昌市| 伊金霍洛旗| 驻马店市| 禹州市| 开阳县| 绥阳县| 张家口市| 通化县| 新昌县| 天祝| 泽库县| 桦甸市| 博湖县| 榆树市| 五家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