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花開滿城芳
——古縣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紀實
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廣泛開展
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有聲有色
相如里步行街涌動著現代商業的活力
將景觀與自然性、藝術性相融的祥和園
提檔升級的日間照料中心讓老人們生活得更幸福
全國文明城市——古縣
臨汾新聞網訊 在十里長廊生態公園的步道上,三三兩兩的市民或慢跑、或散步,盡享愜意時光;走進相如里步行街,一家家品牌店鋪前熙熙攘攘,涌動著現代商業的活力;北城新區工地現場,高懸的吊臂、轟鳴的機械聲與如火如荼的施工場景交織成奮進的樂章……位于太岳山區的古縣,正以“內外兼修”的姿態,書寫著深化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生動答卷。
近年來,古縣踐行“創建為民、創建利民、創建惠民”宗旨,基于深化文明城市創建由面子向里子、由集中向常態、由粗放向精細、由縣城向全域“四個轉變”的發展態勢,緊扣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標準,團結一致、守正創新,實現了城市文明指數和群眾幸福指數“雙提升”。
古縣縣委書記劉泳多次開展專題調研、現場辦公、扁平化調度。他強調,全國文明城市是最具價值的城市品牌,文明城市創建事關城市品質形象,事關人民群眾福祉,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全縣上下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壓實責任、把握重點,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注重內外兼修、加強城市管理、凝聚強大合力,建設更有質量的文明城市,真正讓創建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眾。
今年5月份,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京召開,古縣“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繼續保留。
城市建設:
從“面子”到“里子”的蝶變
仲夏的古縣,呈現出城市擴容提質、顏值氣質雙升的奮進之姿:從一河碧水、十里錦繡的生態長廊,到文脈賡續、設計新穎的城市客廳,再從商業集聚、人氣十足的“相如里”,到全面推進、火熱施工的北城新區基礎設施……處處涌動著家園煥新的十足活力。
城市之美,美在內涵品質。古縣緊緊圍繞市委決策部署,錨定“一城一區一園四地”戰略定位,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提品質、補短板、強弱項,全面推進高品質城市建設、高品質城市生活“內外兼修”,推動城市品位、內涵、價值、魅力全面提升,著力打造臨汾“雙品質建設”山區特色樣板城市。
在岳陽路與澗河北路交匯處,是嵌入歷史文化、融入地域特色的新地標——岳陽園。這里占地近9000平方米,綠地率54.15%,目前已經到沖刺收尾階段。
站在這座綠色生態的多功能游園,一處處“微地形”自然起伏,一條條林蔭道蜿蜒曲折……到建成開放后,岳陽園將形成喬、灌、花、草高低搭配、錯落有致的獨特景致,滿足群眾親近自然、休閑游憩、運動健身的需求。
古縣始終把城市建設與居民幸福指數緊密相連,以民生為導向,將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訴求作為城市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走進相如里商業街,昔日的偏僻巷道、裸露溝渠如今已是富有現代氣息、融合地域文化的商業一條街。從雕塑小品、游樂設施,到13間美食小屋,這項投資達到2767萬余元的工程通過平面、立面、空間、業態、內涵五位一體的改造,讓古縣更有顏值、有價值、有氣質。
去年以來,古縣推進文旅城商深度融合,打造以城市展覽館、口袋公園、相如紀念館、公共美術館等為代表的以文潤城硬件載體,大力推進群眾身邊的“愛心驛站”“城市客廳”建設,進一步提升城市品質,豐富城市內涵,樹立城市品牌。
城市客廳“山水廳”其功能包括市民閱讀、文化展示、黨建展示、廉政文化、綠道驛站等;“相如廳”的功能布局包括景區微型沙盤、文化展示、政策展示、消防安全展示等;“勸學廳”造型大氣、設計新穎;“如意廳”為周邊居民提供了不間斷純凈水供應、室外休憩和手機充電、5G網絡、圖書閱覽等服務……
已經建成投用的祥和園和丹鳳體育公園是古縣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祥和園將景觀與自然性、藝術性相融,建有景亭、石桌石凳、滑滑梯等設施,方便居民孩童休憩游玩;丹鳳體育公園設有籃球場、羽毛球場、足球場,滿足了人民群眾開展體育項目的實際需求。
古縣著力打造以綠色為底色、以山水為景觀、以綠道為脈絡、以人文為特質、以街區為基礎的人、城、境、業和諧統一的新型城市形態,促進城市風貌與公園形態交織相融,營造宜居宜業美好環境,增進城鄉居民福祉。
文明實踐:
從“盆景”到“風景”的綻放
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第一責任人的組織領導機構、召開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推進會、印發《古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實施方案》《古縣新時代文明實踐體系建設責任分工和標準要求》等通知,統籌整合多部門力量……去年以來,古縣全面深化城市建設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推動“高標準”建設變為工作“新常態”。
古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國峰介紹:“全縣圍繞完善體制機制、小區專業化物業全覆蓋、農貿市場規范管理、交通秩序提升等專項工作召開座談會、協調會、現場調度會等各類會議20次;聘請15名熱心市民組建古縣文明城市創建市民監督員隊伍,收集群眾意見建議80余條,助力城市管理‘精耕細作’;堅持‘三大國字品牌’提升工作周調度會,提升城市‘雙品質’建設水平。”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方面,全縣目前建成運行1個縣級指揮中心、6個鄉鎮文明實踐所、79個村級(社區)文明實踐站、21個單位文明實踐點、15個窗口文明實踐崗,實現縣內中心、所、站、點、崗五級文明實踐體系建設全覆蓋。
按照文明實踐“十有”標準,古縣搭建了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科技科普服務、體育健身服務“五大服務平臺”,設立了紅色文化愛國主義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群眾文化活動、黨性教育等“八大文明實踐基地”, 組建了理論政策宣講、科技普及、體育健身、教育服務、文化文藝、法律服務等“8+N”13支文明實踐志愿者服務隊伍,講群眾最需要的知識,開群眾最喜歡的課程,搞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辦群眾獲得幸福的實事,打造融思想引領、道德教化、文化傳承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大平臺。
各相關單位接續打造學雷鋒志愿服務、“愛心送考”、“心肺復蘇進萬家”、古縣善享家庭教育、“微光”行動、“牡丹姐姐”等一批文明實踐優秀志愿服務項目,匯聚了文明新動能。
各級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廣泛開展科學理論、黨的政策、醫療健康等宣傳宣講150余場,深入開展“道德模范”“新時代好少年”先進事跡巡講60余場,面向社區、農村、校園、機關單位常態化開展市民公約、村規民約、學生守則、行業規范等守則教育活動20余場,涵養了文明“新風尚”。
在“學雷鋒·文明實踐我行動”主題活動中,縣級13支志愿服務分隊300余人參加,全縣各單位、各志愿服務隊伍累計開展活動120余場次;在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中,古縣開展關愛慰問、健康義診、上門義剪、健康知識講座、反詐宣傳等服務活動40余場次,累計服務群眾1000余人。
今年5月20日,一輛“幸福起航巴士”承載著7對新人的幸福,從岳秀廣場出發,抵達張家大院,在雙方親屬和游客的共同見證下,鄭重表白、許下永恒誓言,并交換婚戒,許下相伴一生的承諾……這是古縣舉辦的“新時代 新風尚”青年集體婚禮。
此次集體婚禮不僅為新人們打造了獨特難忘的婚禮體驗,更承載著推進婚俗改革、弘揚文明新風的深刻意義。新人楊帥、劉春說:“今天氛圍很莊重、很溫馨,我們在親朋好友的見證下,許下相伴一生的承諾,這種共享幸福的儀式感特別動人。”
古縣推動傳統節日振興工程與新時代文明實踐融合,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積極開展“踏青遠足·綠色環?!の拿骷罀摺薄扒勺龌簟Ⅻc亮祝福”“巧手做花饃 ‘蒸’出幸福年”“童趣端午 才華出粽”、趣味運動會等“我們的節日”系列主題活動200余場,煥發了基層新活力。
古縣廣泛開展移風易俗宣傳活動,定期刊播鄉村兩級運用積分制、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規民約開展移風易俗、破除陳規陋習的活動,引導帶動廣大群眾不斷轉變觀念,推動形成良好村風民風。先后創作出《家家點亮十顆星 移風易俗樹新風》音樂快板、《移風易俗我們在行動》《文明憶故人 綠色寄相思》《文明餐桌》公益廣告,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倡導文明新風。
文明成果:
從“共享”到“共贏”的升華
701路是全市山區縣首條城際公交,日均運送乘客600余人次;與市級優質學校聯合辦學,與外聘醫療專家創辦特色科室,致力于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和醫療事業;設置全年免費愛心早餐點3個,解決180多名環衛工人早餐問題……一件件惠民生、暖民心的實事相繼完成,樁樁件件都辦到了人民群眾的心坎上。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去年以來,古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實施“15+15”民生實事,用心、用情、用力為群眾辦實事,持續擦亮幸?!暗咨薄?/p>
走進古陽鎮安吉村的日間照料中心,整潔的餐桌上,葷素搭配的午餐讓老人享受到營養均衡;升級的公共浴室里,自動恒溫噴淋設施讓老人享受便利服務;村衛生室采用醫養結合健康管理方式,為老人提供測量血壓、測量血糖、檢查身體、講解保健知識等免費醫療服務……值得關注的是,這里還專門推出送餐服務,讓村里腿腳不便的老人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香噴噴的飯菜。
80歲的老人楊吉英說:“日間照料中心比家里還舒服,每天給大家換著花樣兒吃,搭配合理又有營養,洗澡、理發這些小事兒都有人管?!?/p>
古縣實施了老年助餐幸福工程,明確工作節點及要求,加快改造步伐,完成了20家農村日間照料中心的提檔升級。幸福的成色,必定有鮮明的民生底色。
新建城鎮幼兒園、零工市場、龍崗商貿市場等一批涵蓋教育、就業、出行的民生項目,開展老舊電動車上牌照、城區人居環境治理等專項行動,推進小區電動自行車充電樁設施安裝、物業入駐“三無”小區等服務……古縣為民生“加碼”、為幸?!凹铀佟薄樯睢凹訙亍保瑢嵤┝艘豁楉椕裆?、一條條民生舉措。
從“三大國字號”品牌提質到“城市雙品質”建設,從民生實事清單到文明實踐活動矩陣,古縣的精神文明創建始終貫穿著一條主線——讓發展更有溫度、幸福更有質感。
正如古縣縣委副書記、縣長李晶所言:“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內在品質,也是人民生活的幸福底色。我們要堅持創城為民、創城惠民,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書寫古縣高質量發展全面提質提速的發展圖景。”
站在新的起點,古縣正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向臨汾“雙品質建設”山區特色樣板城市奮勇邁進,續寫著文明與幸福交織的時代篇章。
記者 柴云祥
圖片由古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