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摩互評促提升 人居環境煥新顏
隰縣四大班子觀摩點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為檢驗成效、交流經驗、加壓奮進,6月26日,市政協副主席、隰縣縣委書記李俊平帶領縣四大班子領導、各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及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深入鄉鎮鄉村巷道、村莊院落,對全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進行現場觀摩、現場點評。
每到一處,觀摩團一行認真聽取各鄉鎮、村負責人現場匯報,詳細了解整治思路、具體舉措、投入力度、特色亮點以及長效管護機制建立情況。
“即時互評”是此次觀摩活動的一大亮點,每觀摩一個鄉鎮,都會指定其他鄉鎮負責人進行現場點評。點評者結合自身實踐,既坦誠指出發現的短板弱項,也真誠分享群眾動員機制、就地取材景觀打造、有效日常保潔模式等可借鑒的經驗做法,現場氣氛熱烈,在交流與學習中碰撞出思路火花。
李俊平一行認真聽取匯報和互評意見,并充分肯定了近期各鄉鎮整治工作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她強調,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直接關系到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各鄉鎮要以此次觀摩互評為契機,對標先進、正視差距、立行立改,聚焦“拆、治、建、管”關鍵環節精準發力,同時,各職能部門要強化協同配合,加大政策、資金、技術指導支持力度,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推動全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向精細化、常態化、全域化縱深發展,持續擦亮生態宜居的隰縣鄉村“顏值”,讓整潔、優美、和諧真正成為隰縣鄉村的亮麗底色。(涵威 杜磊)
隰縣開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十個一”系列活動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近日,隰縣在全縣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中開展了“十個一”系列活動,引導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聚焦全縣“三大目標”建設和基層需求,積極在履職盡責、真誠服務中當先鋒、作表率,進一步密切黨心民心、凝聚發展合力。
一是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全縣基層黨支部結合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以“我為群眾辦實事”為主題,采取集體學習、集中交納黨費、重溫入黨誓詞、過“政治生日”、入戶幫扶、志愿服務等方式,集中開展一次主題黨日活動,引導廣大黨員堅定入黨初心、牢記黨員身份、履行黨員義務。二是開展講專題黨課活動。黨員領導干部到分管領域、部門等基層單位或所在黨支部聯系思想和工作實際講專題黨課,談收獲感悟、成效經驗,講后果危害、實際舉措。基層黨支部書記圍繞學習領會和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為支部黨員講一次黨課。三是開展頒發“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活動。全縣各黨(工)委建立工作臺賬,按照中組部及省委、市委、縣委有關要求,統籌安排好本鄉鎮、本黨委紀念章頒發工作,確保“七一”前頒發到位。四是開展走訪慰問活動。各級黨組織“七一”前夕,對新中國成立前老黨員、新中國成立前參加革命工作的老干部、因公殉職黨員干部家屬、生活困難黨員、工作在危難險重任務一線、表現優秀黨員等開展精準走訪慰問,使廣大黨員充分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懷和溫暖。五是開展黨支部工作聯系點調研活動。各級黨委(黨組)嚴格落實黨委(黨組)書記和班子成員黨支部工作聯系點制度,黨委(黨組)書記帶頭、帶動班子成員,結合走訪慰問、工作調研等,深入各自聯系點開展政策宣講、加強工作指導、聽取基層意見、解決突出問題。六是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全縣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職黨員佩戴黨員徽章、亮明身份,依托“雙報到雙服務雙包聯雙評價”工作機制,主動深入聯系社區、小區開展“紅動隰州·真誠服務”黨員志愿服務活動。七是舉行入黨宣誓活動。各基層黨組織在黨群服務中心或就近就便利用各類紅色資源,廣泛開展新黨員入黨宣誓、老黨員重溫入黨誓詞活動,教育引導黨員干部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深刻認識所肩負的職責使命。八是開展警示教育活動。各級黨組織組織黨員干部認真學習違規吃喝、嚴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案例,選取典型案例進行深刻剖析反思,通過召開警示教育會等形式警醒黨員干部深刻汲取教訓,筑牢拒腐防變思想防線。九是開展“學習身邊榜樣”活動。聚焦《初心》“平陽先鋒在行動”專欄發表的省市“兩優一先”表彰對象,組織全縣各級黨組織廣泛開展“學習身邊榜樣”活動,激勵廣大黨員以先進典型為榜樣,擔當作為、干事創業。十是開展系列文化活動。各基層黨組織結合工作實際,組織開展書畫展、主題征文、詩詞朗誦、演講比賽、知識競賽、宣講報告會等活動,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忠誠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凝聚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劉磊)
隰縣舉辦2025年第二期鄉科級干部進修班
為進一步落實干部履職能力提升計劃,強化黨員干部專業訓練和實踐鍛煉,近日,隰縣2025年第二期鄉科級干部進修班在臨汾市委黨校開班,市政協副主席、隰縣縣委書記李俊平出席開班儀式并講話,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焦宏文(院長)出席開班儀式并致辭,開班儀式由隰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黨校校長王峰主持。
李俊平強調,鄉科級干部是隰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生力軍,是推進“3545”發展戰略實現的關鍵力量。舉辦這次進修班,旨在幫助大家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提升能力本領、強化作風建設,為隰縣高質量發展提質提速筑牢干部基礎。
李俊平要求,一要以學鑄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深刻把握黨的方針政策,持續做好深化、內化、轉化,不斷增進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確保方向不偏、立場不移。二要以學增智。聚焦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基層治理、項目建設等重點工作,帶著問題學、帶著思考學、帶著責任學,用培訓解決思想上的困惑、彌補知識上的不足、提升能力上的短板,切實增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本領。三要以學促干。堅持問題導向,結合隰縣實際開展研討交流,客觀分析工作短板不足,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在交流研討中找方向、找思路、找辦法,立足崗位實際,踏踏實實把工作中的每一件事辦好辦成,切實把學習成果轉化為破解難題的具體舉措。四要以學正風。嚴守紀律規矩,端正學風,服從管理,杜絕違規吃喝,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確保培訓取得實效。
本次培訓班為期一個月,采取專題教學、現場教學、案例教學、分組討論等教學方式,在開設全面深化改革、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等專題授課的同時,增設了“中國第一條玉露香梨智能化分揀線”“山西省唯一一座以梨文化為主題的博覽園”等現場教學,舉行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領導干部的指導作用”“學習《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心得體會”等研討分享,舉辦了黨員集體“政治生日”儀式、讀書分享會、籃球友誼賽和“學八段錦強健體魄,鑄團隊魂凝心聚力”活動,讓大家在集中學習、寓教于樂、交流碰撞中收獲知識、提升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李巖)
培訓賦能
解鎖鄉村人才“發展密碼”
近年來,隰縣通過精準定位、創新模式、學用結合等方式,成功解鎖鄉村人才培訓“密碼”,進一步為縣域高質量發展筑牢人才根基。
“精準把脈”,靶向培訓破難題。深入企業、鄉村等一線,與各類人才面對面交流,精準掌握其在專業技能提升、職業發展規劃等方面的實際需求,梳理農業技術提升、電商運營、鄉村文旅開發等重點需求清單,為各類人才培訓內容的確定提供依據,定制專屬成長套餐。
“多元授課”,打破學習次元壁。邀請四川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湯浩茹開展專題技術培訓,為農民解決病蟲害防治、科學施肥等實際問題;32名山西農業大學梨果專家駐縣指導,構建“專家團+工作站+田間課堂”服務模式,精準對接產業發展痛點。截至目前,累計培養技術型果農3000余人次,直接帶動年梨果總產量突破1.92億斤,總產值4.8億元。
“長效續航”,持續賦能促成長。依托隰縣創新創業基地搭建人才交流平臺,與隰縣下桑峨草編實訓基地形成聯動,定期邀請第三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王艷玲開展玉米皮編制技術直播活動,組織200余名婦女巧手持續開展草編、針織、布藝手工等10余期非遺技能培訓,同時依托新媒體運營人才基地,圍繞電商直播培訓1300余人次,讓農閑變農忙,切實提升群眾創收致富能力,讓人才培訓成果在縣域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白慧)
以旅促農
讓人才與產業“雙向奔赴”
隰縣緊抓文旅產業發展新風口,以“人才+文化+生態”為抓手,全力提升文旅產業品質和效率,不斷激發文旅潛力,實現以旅促農、以旅帶農。
盤活文旅資源,形成產業聯動。統籌縣域文旅資源,深入挖掘隰縣傳統文化、好人文化、紅色文化、梨文化等多種文化內涵,制定3條精品旅游線路,為游客提供“小西天+紅色文化、生態康養、地質研學”等多樣化選擇,豐富游客游覽體驗。不斷做好民宿露營、果園采摘、農家樂等多種體驗項目,推動“農文旅”多業態聯動發展,推動全景引客、全時迎客、全業留客。
主題活動引領,創新宣傳方式。2024年,赴省內外22所高校舉辦“黨政干部訪名校”活動,其中,在省內14所高校舉辦小西天古建筑文化和玉露香梨農特產品進校園系列活動,通過宣傳推薦小西天古建文化以及遴選玉露香梨、小雜糧、龐村杏干等“特”“優”農產品,進一步提升隰縣農特產品在高校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加強隊伍建設,充實專業力量。加大對文旅人才的培訓力度,舉辦導游培訓班,定期組織文旅知識更新,考核通過近百名專業講解員;組織50余名基層干部開展黨建引領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暨國情研修培訓班和隰縣鄉村運營師專題培訓班,充分發揮行業內名家的傳幫帶作用,為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張振宇 白慧)
6月24日,隰縣昕水社區舉辦紅色旋律音樂會,喜迎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
郝微微 攝
近日,隰縣寨子鄉強力推進文旅工作,結合鄉村環境整治,全鄉勠力打造國家地質公園沿線公路,被人譽為“一路花海”。
郝微微 攝
“三精準”讓干部培訓有聲有色
近兩年,隰縣在干部教育培訓工作中,著力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始終堅持以提升履職能力為導向,突出抓好精準施教、有效高效,讓基層干部在培訓中提升能力、轉變作風。
精準篩選學員,把準培訓“入口關”。堅持“按需選人、精準匹配”,破除“全員普訓”的傳統模式,通過問卷調查、座談交流等方式全面了解各行業部門、各崗位干部的知識儲備、能力短板和成長需求,精準掌握干部培訓“剛需”。同時,建立干部培訓動態管理檔案,根據不同培訓主題和目標,有針對性地挑選參訓人員。近年來,先后圍繞鄉村振興、文旅融合、城市建設等專題累計調訓鄉鎮干部40余人、涉農部門負責人20余人、文旅產業相關單位負責人20余人。
精準定制課程,提升培訓“含金量”。充分結合學員崗位職責和能力需求,專門設置政績觀教育、鄉村振興、產業發展、農文旅融合、城市能級提升與城鄉融合、數智賦能、安全生產與應急管理、網絡輿情處置與媒體應對、黨的建設等10個專題36個培訓項目。同時,改變傳統“填鴨式”教學,創新采用案例教學、現場教學、情景模擬、分組研討等多樣化教學方式,切實增強培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讓學員學有所獲、學以致用。
精準運用結果,強化培訓“導向力”。建立健全干部培訓成果轉化機制,通過理論測試、學員互評等方式,對干部學習成效進行全面考核評估,形成詳細的培訓檔案和考核報告。同時,將考核結果作為干部選拔任用、崗位調整、評先評優的重要參考依據,對在培訓中表現優異、能力提升明顯的干部,優先納入重點培養對象。截至目前,已推薦95名主體班學員納入全縣青年干部優才計劃名單,作為重點培養對象。(李晨欣)
午城鎮
“三措并舉”助力年輕干部健康成長
今年以來,午城鎮聚焦年輕干部隊伍建設,從提升能力、實踐歷練、教育管理三方面入手,促進年輕干部在一線里扎根、在實踐中歷練,助力年輕干部快速成長。
提能力,鍛造業務能力“金剛鉆”。指定班子成員與年輕干部結成幫扶對子,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覆蓋全鎮30歲以下年輕干部,讓年輕干部在工作實踐中學習進步。通過開展交流研討等活動,全方位、多角度提升年輕干部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今年組織年輕干部開展交流研討活動6次,參與業務培訓4次,參訓率達100%。
練本領,打磨一線實戰“試金石”。引導年輕干部主動參與分管的大事要事、重點難點工作,投身于人居環境整治、護林防火、移風易俗等當前村級重點工作中。今年以來,全鎮開展人居環境整改行動20余次,整改衛生死角60余處,開展了移風易俗宣傳月等活動,年輕干部均參與其中,在實踐中進一步強化了業務能力,提升了工作本領。
嚴管理,構建成長監督“保險箱”。定期組織召開談心談話和成長交流會,及時掌握年輕干部思想動態,以“三會一課”為抓手,今年開展黨紀法規專題學習2場,組織參觀廉政教育基地1次,對年輕干部開展了理論教育、黨性教育,切實增強年輕干部底線意識和自律意識,提升了拒腐防變的能力,夯實了年輕干部成長根基。(張凱蕓)
怡澤社區
黨建引領聚合力 共建共享新圖景
隰縣龍泉鎮怡澤社區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居民需求為導向,創新基層治理模式,激活社區發展動能,走出了一條“組織強、服務優、鄉風美、治理好”的社區發展新路徑。
黨建引領到位,筑牢社區治理根基。建強組織體系,構建治理“主心骨”。成立由社區黨支部書記任組長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建立“社區黨支部-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三級組織體系,將轄區劃分為14個網格黨小組,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推行“黨建+網格”模式,組織120余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設立“黨員先鋒崗”6個,在環境保護、矛盾調解等工作中亮身份、作表率,形成“黨員帶頭干、群眾跟著干”的良好局面。創新聯動機制,凝聚治理“合力網”。整合社區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等力量,建立“三方聯動”議事平臺,每月召開“民情懇談會”,解決飛線充電、垃圾分類、老舊小區改造等民生難題15件。引入社會組織、志愿者團隊等多元主體,形成“社區搭臺、多方參與、居民受益”的治理格局,推動基層治理從“單打獨斗”向“多元共治”轉變。
服務創新到位,提升民生幸福指數。精準對接需求,打造惠民“服務圈”。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設“怡澤便民服務大廳”,推行“一站式”服務,涵蓋社保辦理、養老認證、政策咨詢等20余項業務,年均服務群眾3000余人次。針對老年群體,打造“夕陽紅關愛中心”健康體檢、文化娛樂等服務,為80余戶獨居老人建立“一對一”幫扶檔案。推行積分管理,激發參與“新動能”。建立“怡澤志愿積分制”,居民參與垃圾分類、文明勸導、鄰里互助等活動可累積積分,兌換生活用品或社區服務。目前已組建黨員志愿服務隊、巾幗服務隊等7支隊伍,注冊志愿者27人,開展了“關愛留守兒童”“情暖空巢老人”等活動,形成“志愿服務-積分獎勵-持續參與”的良性循環。
文明創建到位,培育社區和諧新風。深化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風向標”。修訂《怡澤社區居民公約》,成立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推行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勸阻大操大辦12起。開展“星級文明戶”“最美家庭”評選活動,通過居民推薦、網格評議、社區公示,表彰先進典型戶,在社區文化長廊展示事跡,以榜樣力量帶動形成良好家風民風。豐富文化生活,搭建精神“加油站”。盤活社區文化資源,建設“書香怡澤”閱覽室、老年活動室、兒童樂園等場所,年均舉辦“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10場,涵蓋元宵猜燈謎、端午包粽子、中秋文藝晚會等。組建廣場舞隊、書法協會等群眾社團,邀請專業老師定期指導,讓居民在家門口享受文化盛宴,社區文化氛圍持續升溫。(薛涵文)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