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午夜av,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婷婷香蕉 ,欧美日韩免费高清一区色橹橹,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动医院

侯馬:積極學習外地先進理念 奮力推進“博物館之城”建設

2025-07-26 09:08:19 來源:臨汾新聞網  

積極學習外地先進理念 奮力推進“博物館之城”建設

侯馬市委書記吳勇帶隊赴四川、安徽考察文旅發展和博物館建設工作

吳勇一行參觀安徽合肥楚文化博物館

  近日,侯馬市委書記吳勇率隊赴四川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安徽合肥楚文化博物館、武王墩等地,考察學習文旅發展和博物館建設工作。他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重要論述,認真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的先進經驗,開拓思維、放大視野,深度挖掘晉文化內涵,著力打造晉國文化和盟誓文化品牌,做深做實文旅融合這篇文章,為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能。成都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副局長王林、淮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程昊先后陪同參觀,侯馬市領導郝文盛、郭建偉、梁效杰及相關部門負責人一同考察。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中國進入21世紀后第一個重大考古發現,也是四川繼三星堆之后又一個重大考古發現,被評選為“2001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與三星堆遺址共同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安徽合肥楚文化博物館位于壽縣,前身為1958年建立的壽縣博物館,是全國唯一以“楚文化”命名的縣級國家一級博物館。館內設有《安徽楚文化》《壽縣文明史》基本陳列與《壽春壽文化》專題陳列,通過豐富文物與數字化展陳,全方位展現楚文化魅力。

  武王墩位于安徽淮南市田家庵區三和鎮徐洼村,是戰國晚期楚國高等級大型墓地。陵園面積近150萬平方米,內有車馬坑、陪葬墓等。截至2024年5月,已提取文物3000多件(組),包含大量漆木生活器、車馬兵器、玉器、卜甲等,種類包羅萬象,為了解楚國物質文明提供了豐富的考古資料。

  在參觀過程中,吳勇一行認真聽取了博物館工作人員關于金沙遺址、楚文化博物館、武王墩的歷史背景、文化內涵以及文物保護與利用等方面的詳細介紹,深入了解了博物館在展覽陳列、文創開發等方面的創新舉措和成功經驗。

  吳勇強調,金沙遺址博物館、楚文化博物館、武王墩將考古遺址保護、文化傳承與現代旅游深度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旅品牌,其經驗對侯馬市具有重要借鑒意義。要以此次參觀學習為契機,認真借鑒先進理念與成功經驗,充分挖掘侯馬市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加強文物保護與利用,加大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力度,深入挖掘、提煉其中所蘊含的時代價值和精神力量。

  吳勇強調,侯馬市要按照臨汾市委打造“博物館之城”建設的部署要求,積極學習借鑒優秀博物館的設計理念,加快推進晉文化考古遺址保護開發與博物館建設,深入研究并挖掘晉文化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使其更好地發揮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要認真梳理此次考察的所見所聞所感,立足實際,做好長遠規劃,明晰功能定位,找準工作切入點和著力點,提升晉國遺址·盟誓遺址保護展示項目承載展示文物的功能,統籌規劃好功能布局,通過運用現代技術表現手法,精心布局,讓標志性建筑、古代場景、體驗場所能充分體現侯馬市特色文化、展現歷史場景,使盟書博物館建設和城市發展相得益彰,更加符合未來發展的需要。


一以貫之抓招商 久久為功促發展

侯馬市召開招商引資推進會

  7月22日,侯馬市召開招商引資推進會,總結上半年以來招商引資工作成效,分析當前招商引資形勢,安排部署下一階段重點工作。侯馬市委副書記、市長尹明星出席會議并講話。侯馬市領導安危、白永明、張春生、迪磊、李晶晶、趙建成,以及各鄉鎮(街道)、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會議。侯馬市副市長迪磊主持會議。

  會上,侯馬市項目推進中心通報該市招商引資情況,并就做好全年招商引資工作進行表態發言;侯馬經濟開發區、侯馬市工科局、高村鄉作典型發言;侯馬市教體局、民政局、張村街道、路西街道發言。尹明星對“比拼晾曬”結果進行了全面點評,鼓舞先進,激勵后進。

  尹明星強調,當前侯馬市正處于“十五五”規劃編制關鍵時期,各級各部門必須將招商引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一以貫之抓招商,久久為功促發展,以超常的拼勁搶占先機,以過硬的作風攻克難關,全力以赴推動招商引資工作取得新突破,為侯馬高質量發展全面提質提速注入強勁動能。

  尹明星要求,做好招商引資工作,要強化輔導手冊作用,相關部門要精心編制并完善招商引資輔導手冊,為潛在投資者提供全面、準確、易懂的投資指南,為部門提供詳細、操作性強的招商指導。要強化主要領導干部主陣地作用,緊跟國家政策導向和經濟發展動態,圍繞侯馬市主導產業,深入開展產業研究,精選具有發展潛力和競爭力的領域,聚焦經濟發達地區、產業集聚地等重點區域開展招商引資活動。要強化包聯服務,建立健全項目包聯服務機制,對每一個招商引資項目,從洽談到簽約落地、再到建設運營,提供全程跟蹤服務。要強化獎懲兌現,制定科學合理的招商引資獎懲制度,激發廣大干部參與招商引資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為企業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積極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加強與企業的溝通交流,為企業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守土盡責 持續用力 全方位推進“一泓清水入黃河”

——侯馬市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保護治理紀實

實施污水處理廠尾水濕地水質改善工程

汾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實施前

汾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實施后

  侯馬市位于山西省南部,汾河、澮河貫通全域,境內設有汾河上平望和澮河小韓村兩個國考斷面,是汾河入黃河的重要節點。近年來,侯馬市委、市政府以推進督察整改為契機,按照省委、省政府“一泓清水入黃河”生態保護工程總體部署,科學謀劃、系統實施,推動水質改善、生態修復、流域治理等10項工程,全方位、全地域加強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保護治理,取得積極進展和成效。

  打通水源動脈,實現“水量豐起來”

  侯馬市認真落實“四水四定”剛性約束,堅持保障生態水、用好再生水、多渠道補水,多措并舉、綜合施策,在豐富水資源上持續用力。

  保障生態水。在侯馬市境內,汾河是界河,水量較為豐富;澮河是內河,屬雨源型河流、季節性明顯,但常年處于斷流狀態。為解決澮河斷流問題,2021年以來,侯馬市充分利用汾河、曲沃澮河一庫、襄汾七一水庫等水源,累計向澮河補水2500萬立方米,保障了澮河生態基流和沿岸農業灌溉。

  用好再生水。侯馬市實施政通污水處理廠提質達標及中水回用工程,鋪設21公里再生水管網,將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再生水用于農業灌溉、城市綠化等,促進循環利用,推動再生水回用率提升28.4個百分點。值得一提的是,該工程還為侯馬市熱電廠提供再生水133萬立方米,有效實現水資源循環利用。

  多渠道補水。侯馬市加快推進黃河補水工程,禹門口東擴引黃工程管道已鋪設至侯馬市,引入100萬立方米黃河水用于工業生產和農業灌溉;大力實施推進汾西灌區龍子祠泉水供水水源置換及北莊地表水廠工程,目前已完成總工程量的21%,建設完畢后,可將近1500萬立方米龍子祠泉水跨3縣(市、區)引入侯馬市,置換地下水近1000萬立方米。

  擰緊治污鏈條,實現“水質好起來”

  侯馬市緊盯“源頭、中段、末端”治理鏈條,推動城市污水、工業污水、農村污水“三水同治”,持續改善流域水質,境內兩個國考斷面水質從2021年的Ⅳ類,提升到目前穩定達到Ⅲ類。

  強化“源頭治理”。為切實提升城市污水治理水平,侯馬市謀劃實施4個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涉及23條道路,新建42.4公里雨水管道,實現雨污水“各行其道”,從源頭切斷面源污染入河通道。針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站分散、后期運行維護費用高等問題,堅持“一村一策”“遠近結合”,實施農村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遠郊集中建站、近郊直接納管,加快實現農村污水處理全域覆蓋。截至目前,68個村已有64個完成生活污水治理,8處黑臭水體得到全面治理,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和美鄉村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強化“中段發力”。侯馬市牢牢抓住污水治理的“中段環節”,大力實施污水處理提質達標工程,通過污水處理廠擴容,分階段將污水處理規模從2萬立方米/日提升至4萬立方米/日,處理能力已滿足城鄉污水每年1400萬立方米的處理需求。針對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問題,實施澮南產業園污水處理工程和香邑產業園區排水管網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通過新建日處理能力1萬立方米的污水處理廠和6.6公里的排水管網等工程,提升工業廢水凈化處理功能,為區域生態環境保護、水資源循環利用和綠色工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強化“末端增效”。為切實解決汛期污水溢流問題,持續改善澮河侯馬段下游水質,侯馬市實施污水處理廠尾水濕地水質改善工程,通過打造107畝的復合潛流濕地,大力削減各種污染物,可實現每日凈化污水處理廠尾水4萬余立方米,不斷提升澮河水質,改善生態環境。

  涵養生態根基,實現“風光美起來”

  汾河是黃河的一級支流,流經侯馬市21公里,涵養“一河碧波、兩岸錦繡”的綠色生態,是實現“一泓清水入黃河”的重要屏障。侯馬市以生態優先為導向,全力推進汾河流域綜合治理,為區域生態環境改善按下“加速鍵”。

  在工程實施過程中,侯馬市堅持“管建結合、系統施治”。一方面,多元強“管”。持續開展“清四亂”“取用水管理”等專項行動,全面凈化水域空間;開展汾河沿線6個入河排污口集中整治,實施侯北工業園區重點工業企業廢水提標改造工程,2023年以來,汾河上平望國考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Ⅲ類。另一方面,精心施“建”。遵循生態治理要求,實施兩岸生態廊道建設,通過科學配置喬灌木、地被綠植,完成13.8公里生態廊道綠化,構建多層次植被防護體系;綜合運用濕地凈化、水土流失治理等工程技術,開展3.8萬平方米流域生態修復治理,系統提升河道自凈能力與水土保持功能,有效改善汾河沿岸生態環境。


上馬街道:村企聯建共發展 凝心聚力促振興

程村金牧蛋雞養殖場

  “雞蛋成為村民增收的‘金豆子’、鄉村振興的‘催化劑’……”近年來,侯馬市上馬街道按照“政府引導、村企聯建、鏈條延伸、利益共享”的思路,程村金牧蛋雞二期養殖擴建項目破土而出、拔節生長,走出了“支部強引領、企業有作為、農戶得實惠”的村集體經濟發展新路。

  整合資源,聯建賦能匯聚新合力。上馬街道整合特色資源、閑置土地等,充分盤活程村土地資源,積極對接寶雞塬林香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撬動社會資本8000萬余元,啟動金牧蛋雞二期工程擴建項目。采取“企業+村集體”合作模式,利用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精準“滴灌”,購置自動化生產線核心設備,為產業興旺打下堅實的硬件根基。

  鏈式效應,一顆雞蛋帶動萬畝田。在項目推進過程中,上馬街道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引導企業優先采購村民種植的優質玉米,為當地玉米種植戶帶來了期盼。而產業鏈的延伸并未止步于此,養殖場內每日產出的大量糞污,可經科學處理后變身為富含養分的優質有機肥。這些“黑黃金”被源源不斷送往周邊的果園、菜地滋養土地,這一舉措催生了有機肥料加工產業的新芽。從玉米種植到飼料加工,從蛋雞養殖到糞污資源化利用,廣闊的田野里奏響了產業融合的交響曲。

  普惠之果,振興路上一個都不少。村集體以設備入股,企業負責全流程運營管理,每年定期分紅,預計可為村集體增收25萬元,真正實現了村企合作、共建共贏。村集體富起來了,村民腰包也要鼓起來,該項目可創造20余個穩定就業崗位,對脫貧戶、困難群眾等實行“登記-培訓-上崗”一條龍服務,讓村民在家門口變身為“產業工人”,真正實現了企業發展與民生改善同頻共振。

  一顆顆雞蛋是村民增收的“金豆子”,更是鄉村振興的“催化劑”。下一步,上馬街道將在侯馬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持續探索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村企聯建”發展模式,逐步實現“村村有共建、企業有效益、發展有質效、群眾有實惠”的美好愿景,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侯馬市市府北巷社區——

“暖陽食堂”升騰社區幸福煙火氣

“暖陽食堂”內的溫馨場面

  侯馬市路東街道辦事處市府北巷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的食堂飄出陣陣飯香,陽光透過明凈的玻璃窗灑進來,將食堂照得亮堂堂的。打飯窗口前,老人們有序排著隊,碗盤碰撞聲、湯品沸騰聲、含笑寒暄聲奏出溫馨幸福的交響樂,如今,“暖陽食堂”升騰起了社區幸福的“煙火氣”。

  社區食堂的“家”味道

  市府北巷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于2018年9月建成,位于侯馬市程王路,占地800平方米,設有食堂、爸媽休息室、書畫室、圖書閱覽室、文體活動室等,深得居民喜愛。特別是在社區食堂,可以吃到營養可口、價格低廉、花樣眾多的飯菜,大家親切地稱這里為“暖陽食堂”。

  “以前一個人吃飯總湊合,現在在社區食堂頓頓能吃到熱乎飯,還能和老姐妹嘮嗑?!?0歲的劉奶奶捧著熱騰騰的包子笑著說。

  社區食堂沒有華麗的裝潢,但每天不重樣的可口飯菜,“家”的味道,讓老人們身暖心更暖。

  味美價廉的“暖心飯”

  “3元吃飽,5元吃好”。日間照料中心籌備初期,路東街道辦事處、市府北巷社區根據社區及周邊老年人人數相對較多、居住集中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多次集體研討,確定了“兩大一小一直接”的運營模式,大到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的場地建設、食堂廚房設備的購置,小到老年人就餐時使用的餐具,均按照老年人就餐標準進行統一安排、購置,第三方運營團隊可直接入駐。通過公辦民營、擴大服務人群及減免費用的運營模式,不僅第三方運營商能夠實現盈利,同時還確保了老年人在日間照料中心享受暖心服務。市府北巷社區及周邊65歲以上老人可在社區食堂辦理“夕陽紅”老年卡,以低于社會平均價格用餐,居民對這一運營模式紛紛豎起了拇指。

  鄰里和諧的“愛”陪伴

  正午的社區食堂人聲鼎沸,然而這里其他時候也熱鬧非凡。會拉二胡的董師傅組了個“夕陽紅樂隊”,吃完午飯在社區二樓文體活動室就來一段,“飯后一支煙”變成了“飯后一場戲”;獨居的孫奶奶在這里學會了包餃子,成了食堂的“面點師傅”;“飯桌調解員”不斷涌現,誰家鬧了矛盾,吃著飯就被大伙兒勸開了。

  每逢中秋節、端午節等節日,市府北巷社區都會邀請轄區網格員、離退休老黨員、居民代表等歡聚一堂。大家圍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暢聊社區的新變化,津津有味地品嘗每道菜品,鄰里之間有說有笑,你給我夾塊雞肉,我給你盛個餃子,每一口飯菜都飽含著鄰里間的深情厚誼,席間洋溢著濃濃的煙火氣和鄰里情。

  食堂背后的“大”溫暖

  市府北巷社區堅持以“黨建+孝老敬老服務”為抓手,通過“社區合伙人”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社區聯結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和社會組織,發揮離退休干部及在冊黨員和在職黨員的積極性,為轄區群眾提供多元化服務,使得日間照料中心成為社區老年人的溫馨家園。

  文體活動室琴聲環繞、圖書閱覽室書香四溢、“暖陽食堂”飯菜飄香、多功能室歌聲飛揚,日間照料中心成為社區居民的幸福家園和健康樂園;整合各類資源,組建志愿服務隊,為社區困難群體、特殊人群開展義診、理發、水電維修等免費服務,做到困難有人幫、有呼必有應。

  “以前總覺得養老院才是歸宿,現在發現,最好的養老就在家門口?!?2歲的陳大爺說。這個沒有智能設備、沒有豪華裝修的食堂,把“一日三餐”做成了居民們晚年最踏實的依賴。

  夕陽西下,“暖陽食堂”又飄出了陣陣飯香。熱乎乎的飯菜、嘮不完的家常,和那句最樸實的“明天還來啊!”繪就了市府北巷社區“老有所養”煙火氣十足的模樣。(宋穎)


紫金山下藥香濃 文旅融合繪新篇

  春賞連翹花海,夏享登山之樂,秋品藥茶清香,冬觀雪映梯田。近年來,侯馬市鳳城鄉作為以農業為主導產業的鄉鎮,依托區位優勢、文化與生態資源,錨定“金山澮水 和美鳳城”發展目標,精心構建“一帶雙區四基地”產業布局。在柳河村,一條蜿蜒的登山步道與千畝連翹種植基地正演繹著山水為媒、產業筑基、農民增收的鄉村振興新故事。

  登山步道項目:

  綠水青山的“金絲帶”

  該項目規劃建設的登山步道起于柳河村張家山森林檢查站,終于柳河村西峰土塔。項目計劃總投資2000萬元,一期投資1000萬元,建設5.37公里健身步道;二期投資1000萬元,建設指示標識牌、休息平臺、防護設施、照明與警示、公共衛生間、小型服務站等健身步道基礎配套設施。目前,已落實資金1000萬元,該項目一期已進入招投標前期準備階段。

  千畝連翹項目:

  鄉村振興的“黃金路”

  該項目侯馬市總投資5060萬元,分兩年實施。依托紫金山自然資源優勢,在現有100畝連翹種植基礎上,沿登山步道周邊擴大種植規模至千畝,進行梯田化改造、梯田田間路、藥材種植等工程建設,配置傳感器和無人機巡檢功能接入中藥材全產業鏈數字平臺,實現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雙提升。目前,該項目正在加緊完成初設。

  生態康養:

  文旅融合的“乘數效應”

  鳳城鄉將充分放大兩大項目的協同效應,依托千畝連翹和全民健身步道資源,以柳河村為核心,深度融合中醫藥文化、自然生態與健康養生,通過建設理療館、藥膳館、民宿集群等,提供“自然療愈+專業康養”的閉環體驗,滿足日益增長的健康養生和休閑度假需求,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和農民就業增收!

  文圖除署名外由侯馬融媒體中心提供


     

責任編輯: 吉政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龙县| 寿宁县| 丽水市| 象山县| 元谋县| 梁河县| 政和县| 兴化市| 仙游县| 乌拉特后旗| 沧源| 西吉县| 邵东县| 靖江市| 宣武区| 天柱县| 盘锦市| 北碚区| 宁夏| 宁明县| 兴海县| 漠河县| 宜兰县| 安庆市| 丹巴县| 玛沁县| 囊谦县| 沁源县| 湖口县| 来宾市| 昌吉市| 新宾| 皮山县| 称多县| 通海县| 伊吾县| 鹤壁市| 海林市| 霸州市| 会泽县| 大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