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飯菜香 我們的心更暖”
——大寧縣三多鄉創新養老服務工作紀實
“我老伴去世得早,從今年正月就在互助站吃飯,這里的廚師手藝好,做的飯菜香,比我一個人在家吃飯強多了。村里的老年人在一起打撲克、下棋,說說笑笑,紅火熱鬧,每天過得可高興哩!”大寧縣三多鄉茨林村80歲的馮翠蓮老人說起在養老互助站的生活,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這里只是三多鄉開展養老互助服務的一個縮影,去年以來,他們立足當地實際,聚焦老年人所需所盼,以“互助養老”為依托,以“鄰里守望”和“志愿服務”為紐帶,通過編織一系列有溫度、重品質的養老服務網,打造養老服務“幸福樣本”,讓留守老人由衷地綻放出最美笑臉。
“一頓熱飯”為老人暖胃
“我家的孩子們都外出打工,我天天在這里吃午飯,一頓飯只出一塊錢,飯菜花樣很多,我們村這個養老互助站真好!”說起去年辦起來的“養老互助站”,三多鄉連村留守老人單五斤一連用了三個“好”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連村是大寧縣三多鄉東北部的一個小村莊,在村人口117人,其中,75歲以上的留守老人17個。去年以來,在三多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連村積極整合各級資源,創新打造“養老互助站”模式,充分利用農戶自愿提供的房屋場地,規范配置互助站基礎設施,為老年人提供安全、優質、便利的用餐服務,讓村里的老年人真正實現了“抱團過晚年、養老不出村”,成功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2024年8月21日,連村養老互助站正式啟動。每天中午共有17位留守老人前來就餐。這里按照老人自愿的原則,為年滿75周歲以上有就餐意愿的農村留守、獨居老人服務。就餐的老人周一至周五每天中午只需一元錢,就能享受到美味的飯菜。“我們村的養老互助站成立以來,一切為老年人著想,照顧得周到細致,還給我們老年人定期量血壓、血糖,測心率,解決了許多健康問題。”中午12點,前來就餐的留守老人景如林一邊吃著可口的飯菜,一邊說出了心里話。
養老互助站不僅關注老人的飲食,還建立了老年人檔案,村委組織村醫每周為老人進行身體檢測。同時,開展愛心公益剪、鄰里互助、以到村大學生為主的心理健康服務以及志愿者服務小隊活動,全方位提升老人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在這里,服務人員由老人們共同舉薦,他們定期體檢,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陪伴護理、心理疏導等服務,讓老年人在護理員的“親情”陪伴下頤養天年。
一個小小的養老互助站讓孝順之風吹遍連村,文明禮儀蔚然成風。老人們日子過好了,干群距離拉近了,如同魚水之情關系更加融洽。它不僅是老人們的幸福家園,更是連村鄉村文明建設的生動寫照。
“多重服務”讓老人順心
在茨林村的養老互助站門口,68歲的王大爺剛理完發,正和老伙計們下棋。“以前頭發長了要到縣城去理,現在站里就有人為我們理發,太方便了。”黨支部書記笑著補充:“養老互助站為老人們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下雨天接送老年人來吃飯,對于行動不便的老人,我們村的志愿者還給他們送餐上門。”
醫務室里,村醫正在給老人們量血壓、測血糖,墻上貼著每位老人的健康檔案。“李叔,您的血壓還是有點偏高,建議您多運動鍛煉,少吃油膩和高鹽食品。”這樣的叮囑每天都在重復。
如今,這份貼心服務還增添了科技的溫度,針對農村留守老人慢性病多發、安全問題突出的實際情況,三多鄉和移動、電信等公司協調開發智能終端,建立老年人居家呼叫及應急救援平臺:“大娘,這是為您辦理的‘銀齡守護卡’,現在給您送過來,給您講下怎么使用,1號鍵是子女電話,2號鍵是緊急求助,3號鍵是……”一位志愿者拿著“銀齡守護卡”給老人演示。這張小小的卡片能上傳實時位置、求助信息,還能雙向通話、遠程問診,就像給老人安了個“平安符”,讓孩子們在外打工再也不用操心老人的安全,心里也踏實。
除此之外,三多鄉還創建了志愿者服務隊伍,為行動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門、洗衣做飯、代買代辦、應急幫助、打掃衛生等,并通過為養老互助站的老人提供居家清潔、心理疏導、陪同就醫等服務,營造愛老、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社會風氣。
“鄰里守望”讓老人安心
在南堡村,黨支部書記馮福華說他正忙著協調阿龍村的養老互助站建設:“爭取年底所有自然村全覆蓋,讓每個老人都能吃上熱乎飯,有個好去處。”
一份愛心傳遞,如春風拂過心田, 溫暖留守老人。三多鄉著力強化群眾互助,構筑鄉村溫情守望圈,養老互助站成了貼心的“老年食堂”——由村民推舉有責任心的人來服務。
太仙河村75歲的退役軍人賀家財,青年時在部隊干過炊事員:“賀師傅做的油條,比城里早餐店的香多了。”一位老人的夸獎讓老賀笑得合不攏嘴。村里還與在養老互助站就餐的老人及老人子女簽訂三方協議,讓老人和子女們都放心,這個農家小院里的養老互助站撐起了10多位老人的幸福晚年。去年,中電農創科技有限公司還在院外的大樹下修了涼亭,老人們吃完飯坐在這兒聊天,風里都帶著笑意。
“遠親不如近鄰”,鄰里結對的暖意更是在三多鄉的這些村里流淌,他們把在養老互助站就餐的老人們結成互助對子,每兩人或三人一組,倡導鄰里之間“每天一聲問候、每周一次探訪、急事隨叫隨到”,通過一天一敲門、一天一見面的方式隨時關注彼此動態,建立更緊密的鄰里關系。
茨林村77歲的張繼英說:“村里的婦女主任和我是鄰居,每天抽空還過來給我打掃衛生,每隔一段時間給我剪一次頭發,真的就和親女兒一樣。”
茨林村的五保戶孫平山和孟祥科兩位老人在養老互助站就餐,每天中午一起來吃飯,下午又一起回家,到了晚上,兩位老人一起說說話、聊聊天,講講村里發生的新鮮事,長期的朝夕相處,他們結下了親密無間、勝似親人的深厚情誼。
在一個個干凈整潔的院落里到處暖意融融,充滿著歡聲笑語。三多鄉的9個養老互助站,像一雙雙溫暖的手,把75歲以上的老人攬入了懷中。
暮色漸濃,日間照料中心和養老互助站的燈光依次熄滅,老人們互相攙扶著回家,笑聲在巷子里久久回蕩。這一碗碗熱飯,一次次陪伴,正編織成一張溫暖的養老網,服務人員的每一個微笑、每一聲問候、每一次關懷,都如同點點繁星,匯聚成璀璨的銀河,讓三多鄉的“夕陽紅”愈發燦爛。(侯耀強 張麗榮)
十三屆大寧縣委第八輪巡察完成反饋
按照縣委統一部署,今年4月22日至7月4日,大寧縣組織開展了十三屆大寧縣委第八輪巡察。7月30日至7月31日,縣委巡察組分別向本輪巡察的5個鄉鎮黨委以及縣婦聯、縣融媒體中心進行了反饋,縣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出席有關單位巡察反饋會,并就落實反饋意見、抓好整改工作提出具體要求。
反饋指出,本屆對村巡察全覆蓋任務已完成,巡察發現,被巡察村黨組織能夠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積極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縣委工作要求,但在扎實推進上級決策部署、規范村集體“三資”管理、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上還存在一些短板弱項。
反饋要求,被巡察黨組織要切實增強做好巡察整改工作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將落實巡察整改作為當前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把巡察整改融入工作日常事務、履職盡責擔當作為、從嚴管黨治黨等方方面面。被巡察黨組織主要負責人要落實好巡察整改主體責任,帶好班子、管好隊伍、做好表率,班子成員要自覺接受領導,共同抓好巡察整改工作,確保整改見人、見事、見行動、見效果。
反饋強調,圍繞巡察反饋的問題,特別是發生在大家身邊、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要處理好、解決好、整改好。對一些普遍性的問題該專項治理的,就倒排工期、迅速進行;對一些體制機制方面的問題,要通過完善制度統一要求、統一規范,徹底解決存在的歷史遺留問題和其他突出問題,讓群眾感受到巡察整改產生的成效就在身邊、在眼前。
反饋要求,被巡察黨組織要依據反饋意見建立問題清單、整改清單和責任清單,明確整改責任人和整改時限,把“三個清單”作為巡察整改的“施工圖”,確保反饋問題真正銷號。紀檢監察機關和組織部門要切實加強巡察整改監督,與被巡察黨組織同向發力,對敷衍整改、虛假整改的,嚴肅追責問責。巡察機構要加強對整改工作的統籌協調和跟蹤督促,重要情況及時報告,推動巡察整改落到實處。
(張紅建 劉浩杰)
奮戰當“夏”搶工期 項目建設熱力足
炎炎夏日,大寧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綜合辦公大樓項目建設現場熱潮涌動。建設者揮灑汗水,拉滿建設“進度條”,以“搶工期、保質量、抓進度”的實干勁頭,全力推動項目早建成、早投產,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走進大寧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綜合辦公大樓建設項目施工現場,記者看到,現場塔吊林立、機械轟鳴,工人有序地進行著模板安裝、鋼筋綁扎等作業,全力沖刺項目建設進度。項目現場負責人姚小崗說:“自項目開工建設以來,我們科學規劃,合理組織,有序推進各項施工任務。目前已經完成基礎的開挖和澆筑,正在進行負一層頂板模板和墻柱鋼筋施工。整個項目計劃于今年11月中旬完成主體建設。”據了解,大寧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綜合辦公大樓是大寧縣今年的重點項目,項目總投資8000萬元,總建筑面積為9539.86平方米,辦公大樓共為7層,于今年6月11日開工建設。項目建成后,將更好地滿足大寧農商銀行業務發展的需求,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加強品牌形象建設。通過以全產業鏈、全場景、全品類的金融服務為特色,以及全穩健的風險管理體系為基礎,加強社會責任,努力打造成大寧縣服務最廣泛的農村銀行,推進銀行普惠金融事業的發展。大寧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安全保衛部經理馬宏智說:“在施工過程中,我們嚴格落實各項安全生產制度,狠抓施工質量,科學管理,全力推進,保證項目按時完工,以高質量的項目建設賦能金融服務的提升。”(張 帥 劉浩杰)
主導產業拓富路 庭院經濟開新花
站在大寧縣昕水鎮而吉村的蓄水池頂上眺望,一片片寧脆蘋果園郁郁蔥蔥,經過幾場夏雨的洗滌,葉片更加翠綠鮮嫩,處處生機勃勃。果園旁安裝的智能水肥一體化系統,可以對果園的環境溫濕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圖像等各種要素進行實時監測,實現精準化種植、可視化管理,達到節水省肥、節省工時、節省人工,促進果樹生長,提高蘋果品質的目的。
走進每一戶農家院落,有的養著毛色鮮亮的小雞,有的養著體形健壯的黃牛,有的西紅柿、豆角、茄子等蔬菜都已成熟,有的滿院葡萄顆粒飽滿、掛滿枝頭、綠如玉石,在陽光照射下晶瑩剔透,散發著陣陣誘人的果香。
近年來,而吉村“兩委”班子立足當地實際,寫好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兩篇大文章,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大力培育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夯實了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讓鄉間沃野展放新姿,也讓群眾的增收致富路子越走越寬廣。
寧脆蘋果園 孕育新希望
“我們村2023年嫁接大寧寧脆蘋果樹50畝,2024年新栽150畝,目前全村連片發展寧脆蘋果200余畝。縣上給我們投資建設了引水灌溉設施和水肥一體化管理系統,支持我們發展寧脆蘋果,讓老百姓充滿了信心,看到了希望,今年有部分果園已經開始掛果了。”陪同采訪的而吉村村委委員馬艷軍說。
然而,剛開始動員老百姓嫁接和栽植寧脆蘋果樹時,大家都有抵觸情緒,后來經過開會動員,逐戶上門做工作,帶著大家外出參觀學習等,大部分村民都同意嫁接和栽植寧脆蘋果樹,村里也有一部分在外打工的年輕人說他們沒有時間回來栽樹,考慮到縣上要求連片發展大寧寧脆蘋果園,為了便于管理,馬艷軍除了把自己的4畝地全部栽上以外,還承包了別人在統一規劃范圍內的16畝土地,帶領全家人起早貪黑,挖坑栽樹,在短短 8天時間內就全部栽植完畢,發揮了示范帶頭作用。就這樣,經過多方努力,全村連片嫁接和栽植的200余畝蘋果園成為公路兩旁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老百姓只要看到效益,肯定會行動起來的,到明年寧脆蘋果初步見效后,栽植和嫁接的面積就會不斷增加,也會讓這項主導產業的星星之火在我們村很快成為燎原之勢。”望著眼前翠綠的果園,馬艷軍希望更多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回到家鄉創業發展大寧寧脆蘋果,在自己致富的同時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方寸小庭院 變身致富園
發展特色產業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而吉村“兩委”班子立足村內實際,積極動員村民發展各具特色的庭院養殖、種植經濟等,全村共有100戶村民發展庭院經濟,他們不再僅依賴傳統農作物種植,逐步拓展致富門路。
60歲的村民賀紅平由于沒有適合自己的致富門路,家庭經濟十分困難。2022年他開始在庭院一角養殖優質土雞,最多時發展到200余只,每年收入1萬余元。“鎮上和村里對我們發展庭院經濟給予全力支持,每年都給補助,村里又給我申請小額農貸,解決了起步資金的困難,我覺得在家門口養雞既鍛煉身體,還提高收入,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情。”賀紅平說著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而吉村把庭院種植與庭院養殖相結合,對種植戶和養殖戶房前屋后進行合理規劃布局,統一安裝竹籬笆,對在庭院養雞、鴨、鵝、牛的農戶,每戶給予500元補助,不僅改善以前養殖牲畜臟、亂、差的現象,還提高了養殖效益。
村民許建平正在院子里的菜園里摘西紅柿,“今年種植的好多蔬菜都能吃了,自己根本吃不完,還能拿到縣城的早市上去賣,自從有了庭院經濟這個致富門路后,我們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
而吉村距縣城僅有10分鐘車程,環境宜人,交通便利,光照充足,土地肥沃。為此,他們依據村莊整體規劃以及資源優勢,積極引導有意愿的農戶利用房前屋后的閑置空地,發展種植與養殖相結合的庭院經濟,提高村民收入,僅此一項,去年全村人均收入1萬元以上,今年預計人均收入1.5萬元左右。
“以往村民的房前屋后多為衛生死角,既影響整體環境面貌,又對空氣質量造成不良影響。”馬艷軍說,通過發展庭院經濟,促使村民充分利用邊角地塊,實現美化環境與增加收入的雙重目標。下一步,他們將繼續把庭院經濟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在美化人居環境的同時實現增收致富,讓而吉村朝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鄉村目標邁進。
播下辛苦,必有收獲。在而吉村“兩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村集體收入從以前的3萬元提高到2024年底的45余萬元,村民人均收入提高到1.5萬元以上。該村先后獲得“民主法治示范村委”“先進基層黨組織”“五好黨支部”“新農家活動先進集體”“五星級黨組織”和“山西省級文明村”“山西省鄉村振興示范村”等榮譽稱號。(侯耀強 張麗榮)
8月6日,航拍鏡頭下的隰吉高速公路大寧段成為山區一道亮麗風景線。隰吉高速途經隰縣、大寧、吉縣三縣,建成通車以來,結束了大寧縣不通高速的歷史,隰縣至吉縣兩地的行車時間,由原來的2個多小時縮短到1個多小時,有力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的提質提速和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記者 閆銳鵬 攝
大寧縣第十一屆廣場文化消夏月活動“致敬經典音樂會”精彩上演
7月24日晚,“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大寧縣第十一屆廣場文化消夏月活動致敬經典音樂會在小馮村體育場精彩上演。
夜幕星河下,小馮村體育場人潮涌動、激情四射。當晚8時,“致敬經典音樂會”在觀眾的熱切期待中準時開場,派森樂隊熱力全開、嗨翻全場。《不再猶豫》《有多少愛可以重來》的深情演繹,引發現場觀眾廣泛共鳴,隨之拿起手中的熒光棒盡情搖擺;一首《挪威的森林》讓大家沉浸在懷舊的氛圍中;《我們的時光》《故鄉》展現出獨特的音樂魅力,贏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海闊天空》《光輝歲月》《像風一樣自由》等經典曲目熟悉的旋律讓現場觀眾紛紛跟唱,將現場氣氛一次次推向高潮。在主唱極具感染力的嗓音與樂隊成員默契十足的演奏下,用音樂搭建起夢想與激情的橋梁,既飽含震撼人心的力量,又不失細膩動人的情感,歡呼聲與掌聲此起彼伏,為現場觀眾帶來了繽紛絢麗的音樂體驗。觀眾桑鵬激動地說:“我第一次參加消夏晚會,舞臺上燈光、音響非常好,現場的觀眾很有激情,小城音樂讓生活更美好。”派森樂隊主唱于丁說:“這是我們第二次來到大寧縣,每次來這里感覺都不一樣,觀眾熱情高漲,現場氛圍也非常飽滿,希望大寧發展越來越好。”(張振東)
大寧縣司法局
依法為民解難事 法律援助暖民心
本報訊 走進大寧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記者看到,寬敞明亮的服務大廳內,法律咨詢、法律援助、人民調解、公證服務等窗口井然有序,工作人員耐心解答群眾疑問,專業律師提供免費法律咨詢,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法治的溫暖與力量。群眾馮鈺苗說:“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不僅免費幫我們解答,而且還指導如何維權,真的很方便。”
據了解,大寧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不僅提供線下服務,還依托“12348”熱線和網絡平臺,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讓群眾足不出戶即可享受高效便捷的法律幫助。此外,該中心還針對農民工、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開通綠色通道,確保法律服務全覆蓋、無死角。縣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務管理股股長顏小芳表示:“下一步,司法局將始終以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為出發點,精準對接百姓需求,堅持法律援助服務不掉線、不缺位,真正把黨和政府‘暖民心’的法律援助服務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張紅建)
大寧縣首家農機報廢回收點投入運營
近日,大寧縣首家農機報廢回收點在昕水鎮葛口村成立并投入運營。
啟動儀式上,縣農機中心工作人員向群眾詳細講解農機報廢補貼政策,對集中拆解報廢的變型拖拉機的發動機號、車架號逐臺進行核對,現場臺賬登記,對報廢變型拖拉機實行切割拆解。農戶郝冠軍說:“我有一臺手扶拖拉機,在家閑置好幾年了。通過咱農機中心宣傳補貼政策,我知道能補1000多元錢,這比賣廢鐵劃算多了。”
為確保國家農業機械報廢更新補貼政策落到實處,讓更多農戶受益,縣農機中心持續加大農機報廢更新政策的宣傳和解讀,擴大公眾知曉度,加快老舊農機補貼兌付進度。同時,積極鼓勵引導回收拆解企業開展好老舊農機拆解工作,全面提高農機報廢效率,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縣農機中心農技裝備股股長馬建宏說:“下一步,縣農機中心將加強農機報廢更新政策的宣傳力度,壓緊壓實工作責任,強化服務保障,加強對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資金的使用動態檢測,確保惠民政策精準落地。”(張紅建)
曲峨鎮白村
果樹“補水”降溫 筑牢豐收根基
連日來,大寧縣持續高溫,土壤水分蒸發加快,曲峨鎮白村果農們積極行動,采取有效措施為果樹補水降溫,全力保障果樹健康生長,為秋季豐收筑牢基礎。
在曲峨鎮白村的大寧寧脆蘋果園里,一排排果樹郁郁蔥蔥,套袋青果子掛滿枝頭。果農馮元明正操作水肥一體滴灌設備為果樹補水。他告訴記者,果園有了滴灌技術,不僅滴灌效率高,成本也降低不少。馮元明說:“這是咱縣委、縣政府給寧脆果園投資的水肥一體化設施,又省時、又省工,效果還好,對果園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經過馮元明嫻熟的操作,水流攜帶著溶解的養分,沿著密布的支管,直達緊貼樹根的滴灌帶,在智能系統的調度下,以最經濟、最有效的方式,滋養著每一棵大寧寧脆蘋果樹。(張 帥)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