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翼城縣里砦鎮以“紅色管家”“半月談”等黨建品牌為引領,狠抓基層治理,推動產業發展,整治環境衛生……5月23日,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里砦鎮入選“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
文明花開香里砦
幫辦代辦
便民服務
安全宣講
設施農業
面對面“半月談”
和美鄉鎮
文藝匯演
8月的唐堯故地,碩果飄香待豐收,文明花開潤萬家。
8月5日清晨,夜雨初歇,涼風習習。記者驅車行駛在翼城縣里砦鎮各村之間,聯排而建的蔬菜大棚、獨具特色的主題游園、干凈整潔的大街小巷格外引人注目。
近年來,里砦鎮錨定全國文明村鎮創建目標,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依托地域與資源優勢,推動特色產業集約發展,深入整治鄉村環境衛生,使得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特色產業聞名遐邇、文明新風蔚然成風,勾勒出一幅“產業興、鄉村美、鄰里和”的文明畫卷。
5月23日,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里砦鎮入選“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也是我市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鄉鎮。
強機制 黨建引領文明新風
里砦鎮位于翼城縣西北隅,距縣城7.5公里,全鎮國土面積9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6萬余畝,轄14個行政村、28000余人。
全國衛生鄉鎮、全國示范型退役軍人服務站、省級文明鄉鎮、全省標桿鄉鎮黨委、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鄉村治理示范鎮……多年來,一系列榮譽的相繼獲得,既是里砦鎮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有力見證,也是全鎮干部群眾團結奮進的生動體現,更為里砦鎮文明村鎮創建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們從2020年就啟動了文明村鎮創建工作,多年來的堅持是我們獲此殊榮的關鍵所在?!崩镯捂傸h委書記宋海英直言。
2020年以來,里砦鎮堅持鎮黨委統攬工作全局,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以及黨員干部、“紅色管家”的示范帶動作用,大力傳播現代文化理念,不斷提升全鎮文明程度和廣大村民文明素養。
里砦鎮創新推出的“紅色管家”黨建服務品牌,吸收了部分入黨積極分子和后備干部,組建了包含318名“紅色管家”的志愿服務隊,實現了民情收集短距離、為民服務全覆蓋、矛盾調處短平快的目標,有效提升了基層治理效能。
8月5日下午5時許,記者來到里砦鎮里砦村黨群服務中心,“紅色管家”劉艷萍正在《里砦村紅色管家幫辦代辦記錄本》上記錄當天所做的工作。“我們村有28名‘紅色管家’,村民開證明、安裝充電樁等事項,都是我們幫忙辦理。有事找‘紅色管家’已經成為里砦村的常態?!?/p>
據悉,今年以來,里砦鎮“紅色管家”入戶宣傳3236人次,收集社情民意538條,幫辦代辦實事353件,調解矛盾糾紛32起。
“文明村鎮的創建有了好的帶頭人,無形中形成了‘1+1大于2’的變量。”宋海英說。
2021年,里砦鎮各村“兩委”開始換屆,很多年輕村干部相繼到崗。然而,部分年輕干部對農村工作并不熟悉,到任初期,“不會干”“無從下手”“干不好”等問題頻出。
當年里砦鎮農村“兩委”換屆后不久,宋海英創新推出“‘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書記面對面‘半月談’”活動:每半個月,鄉鎮黨委書記和14個村的黨支部或黨總支書記“碰頭”一次,圍繞若干議題,通過面對面交流,提升年輕干部能力。
“宋海英書記每半個月和我們14個村的書記座談一次,每次的議題都是時下重點工作,大家逐一發表意見,好主意、好辦法在大家的商討下不斷完善,也給我開展工作帶來了很多啟發。”今年31歲的里砦鎮東午寄村黨總支書記何軒認為“書記面對面‘半月談’”活動對年輕干部意義重大,為包括他在內的年輕干部開展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助力。
目前,里砦鎮“書記面對面‘半月談’”活動已舉辦71期。5年間,在這一活動的帶動下,里砦鎮農村帶頭人隊伍政治素養更加過硬,基層工作開展更加扎實,有力推動了基層黨組織建設、文明創建、鄉風文明、移風易俗等工作的標準化、制度化、高效化開展。
牢基礎 產業賦能文明提質
產業發展是文明村鎮創建的基石。
里砦鎮始終重視農村產業發展,先后推動了紅薯粉面加工廠、面粉廠、蘋果冷庫、果品交易市場建設,實施了農機合作社提標改造、現代化育苗基地、生物降解二期工程和千畝設施蔬菜園區改擴建等工程,致力于增加村民收入,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翼城縣,提起張橋村,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西紅柿。如今,種植西紅柿已有20余年歷史的張橋村家家戶戶都在種植西紅柿,蔬菜大棚數量達到103個。西紅柿種植已成為當地最具特色的產業。
劉愛軍是張橋村最早種植西紅柿的村民之一,憑借多年種植經驗,他家的西紅柿年收入可達10萬余元。
“這批新苗剛栽下,預計12月份就能上市?!眲圮娨贿叴蚶碇笈?,一邊介紹道,如今,每到收獲季節,收購商都會直接到地頭收購,省去了運輸環節,銷售更加便捷。
張橋村黨支部書記史建忠介紹說:“里砦鎮對我們村的西紅柿種植產業給予了大力支持。鎮里不僅為蔬菜大棚建設提供了多項補貼,還免費為村民安裝了管道、滴灌等設施。每個大棚的緩沖室建設也享受到了磚瓦和人工補貼。前不久,鎮里又為菜農統一配發了63臺大棚專用的電動運輸車?!?/p>
“自從西紅柿大棚形成規模后,我們村幾乎沒有外出打工的村民了。”史建忠笑著說,“村里有產業,家門口能就業,村民有存款,日子越過越紅火,這就是村民們眼中鄉村振興的樣子!”
上韓村以蘋果種植聞名里砦鎮,300余戶的村莊如今已建起5座冷庫。
2024年,上韓村村民續明在原有冷庫經營的基礎上,投資擴建了一個功能完善的果品交易市場,配套建設了客商休息室、標準化交易場地等設施?!敖灰资袌鐾度脒\營后,吸引了周邊眾多果農前來交易,去年營業額突破了40萬元。”續明介紹。
作為有著15年果品交易經驗的老行家,續明深有感觸地說:“蘋果種植確實讓鄉親們走上了致富路。雖然生產過程辛苦,但每到豐收季節,看到大家把實實在在的收益裝進口袋,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
“不只是上韓村,我們鎮的特色水果種植已形成規模效應。”里砦鎮黨委委員、副鎮長楊國強介紹道,“北續村的桃子、開化村和天馬村的葡萄都打出了品牌、形成了規模。每到收獲季節,滿載水果的貨車在客商的對接下,源源不斷地發往全國各地,場面很是熱鬧!”
位于里砦鎮老官莊村的山西綠牧德品乳業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產品研發、生產、加工、銷售、配送于一體的乳制品企業,也是目前晉南地區唯一一家取得國家食品生產許可證的乳制品生產企業。目前,該公司發展勢頭良好,已為當地提供就業崗位200余個。
隨著特色產業的蓬勃發展,里砦鎮各村集體經濟收入明顯增加,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產業興旺為文明村鎮建設奠定了物質基礎,富裕起來的村民更加主動參與環境整治、志愿服務等創建活動,形成了“產業促文明、文明興產業”的良性循環。
巧借勢 環境整治美化家園
漫步里砦鎮,整潔的街道、蔥郁的綠植、有序的鎮容……處處彰顯著文明村鎮的新風貌。這是里砦鎮以翼城縣2024年環境衛生整治評比為契機,全面提升鎮域環境品質、擦亮文明底色的生動寫照。
“請愛護公共財物,保持衛生,不亂扔垃圾。”行走在老官莊村民主法治主題公園,溫馨的文明提示廣播不時在耳畔響起。
“我們村這個廣場建于2007年,由于年久失修,逐漸變得破舊不堪。去年我們不僅對廣場進行了全面改造提升,還創新性地融入了民主法治主題元素,打造成民主法治主題公園?!崩瞎偾f村黨總支書記劉立勝介紹道,建好后的公園煥然一新,又成了村民們娛樂休閑的聚集地。
老官莊村位于里砦鎮西北隅,塔兒山腳下,全村有1096戶4680人,3個黨支部,黨員101名,14個村民小組,是全縣人口第一大村。
面積大、人口多,老官莊村環境衛生整治難度不言而喻。然而,宋海英卻選擇把這里作為環境衛生整治評比活動“翻身仗”的主戰場?!暗谝惠啳h境衛生整治評比中,里砦鎮在全縣排名墊底。要打翻身仗,就要選整治難度最大的村,啃最硬的骨頭,才能展示我們創建文明村鎮的信心和決心!”
目標明確后,老官莊村迅速行動,構建起由7名村“兩委”成員、14個村民小組長、46名黨員、72名“紅色管家”組成的“四級”立體責任網絡,發放宣傳頁、簽訂門前“三包”承諾書、簽訂環境衛生承諾書……全村實現了48條、21公里路段的清掃、保潔、監督、管護全鏈條閉環管理。
與此同時,老官莊村還廣泛征求黨員、村民代表意見,將環境衛生長效保持納入村規民約,發布全村環境衛生公約;設立紅黑兩榜,對自覺參與環境衛生整治的村民進行表彰和獎勵,對違反村規民約的村民進行批評和處罰,用制度激發村民的榮譽感和責任感;通過環境衛生積分制管理,鏈接道德銀行實物兌換,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建立垃圾收集轉運、道路清掃巡查等制度,積極開展“美麗庭院”“最美紅色管家”評選,激發村民的參與熱情。
“以前很多村民都喜歡在家門口堆放柴火、磚瓦等雜物,自從村里統一清理后,村容村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崩瞎偾f村村民董孝禮說,去年春節期間,很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回來后,紛紛對村里開展的環境衛生整治伸出了大拇指,對“大變樣”后的村子贊不絕口。
功夫不負有心人。2024年翼城縣第二輪和第三輪環境衛生整治評比活動中,里砦鎮均獨占鰲頭。
“老官莊村的蛻變讓我深刻認識到相信‘相信的力量’有多么強大?!彼魏S⒏袊@道,只要抱有堅定的信仰、如磐的信念、必勝的信心,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讓不可能變成可能,把美好愿景變為發展實景!
善成事 文明花開沁潤萬家
文明村鎮的建設離不開鄉風文明的培育。
在里砦村,勤儉節約、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等的宣傳欄和宣傳標語隨處可見。
今年76歲的里砦村村民張子光是里砦村紅白理事會會長,他親歷了村里紅白喜事一步步從“大操大辦”向“簡辦免辦”的轉變。“現在好了,‘吃席’變簡單了,只有10個菜,能吃飽還不浪費?!?/p>
里砦村和老官莊村以熱鬧的集市遠近聞名。里砦鎮結合實際,將“趕大集”的文化元素以彩繪形式留在兩個村莊的同時,還把鄉風文明、村規民約等主題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印刷上墻,形成一面面直抵人心的文化墻。
近年來,里砦鎮以文化活動為載體,讓文明新風如春風化雨般浸潤人心。
春節的舞蹈展演、端午節的包粽子比賽、入伏后的消夏月活動……一場場活動拉近了鄰里距離、傳播了文明風尚,讓群眾于潛移默化中接受著文明熏陶。
文明村鎮的創建,是文明素養的提升、精神家園的涵養。
里砦鎮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提升群眾道德素質和倡導社會文明風尚為根本,以文明鎮、文明村、星級文明戶評選為抓手,深入開展“文明行動”,切實提升群眾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
里砦鎮318名“紅色管家”化身政策法律宣傳員、社情民意收集員、引領致富幫代員、民生服務代辦員、安全穩定監督員、矛盾糾紛調解員、文明新風倡導員、急難險重突擊員,深入村民家中,為獨居老人打掃衛生、為留守兒童輔導功課、為困難家庭解決實際難題……“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
如今,里砦鎮全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點、崗已經實現了全覆蓋,“我們的節日”“家風家教家訓”等道德講堂的開講,星級文明戶標兵和道德模范的持續選樹,以及道德銀行積分兌換實物的不間斷推行,激發出群眾的內生動力,引領社會風尚持續向好向善。
5年奮斗,終結碩果。
然而,文明創建,永無止境。
宋海英表示,里砦鎮將以此次榮譽的獲得為新的起點,不斷提升文明村鎮創建質效,持續鞏固文明創建成果,不斷創新工作思路,竭盡全力為里砦謀發展,讓里砦鎮的這塊全國文明村鎮“金字招牌”越來越亮。
記者 劉超 文/圖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