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旗
宣誓
臨汾新聞網訊 春風拂面,萬物蓄綠待發。3月12日上午,臨汾日報社院內,紅旗獵獵,春意萌動,生態環境治理攻堅采訪團、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隊伍、晚報版小記者團等各支隊伍整齊排列。隊伍的前方,一條長達11米,印有“喚起民眾千百萬,堅決打勝生態環境治理攻堅戰”字樣的橫幅格外醒目。臨汾日報社生態環境治理攻堅采訪團出征儀式正在這里舉行。
9時25分許,副市長潘海燕向采訪團記者授旗并下達出發令。隨即,各路隊伍迅速按照制定好的路線奔赴采訪和環保宣傳一線。
4輛生態環境攻堅采訪團專用車緩緩駛出報社大院,分赴堯都區、襄汾縣的廠礦企業、環保前沿。來自報社各個崗位、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晚報版小記者團兵分五路走上街頭,走進商戶,走進校園向市民和學生發放環保宣傳單頁,宣傳環保政策。“您好,我是臨汾日報的環保志愿者,希望您了解一下宣傳單上的環保知識……”市民劉先生說,以前自己對環保的認識不太高,總認為環保是政府和企業的事情,現在認識到環保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他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少開私家車,多騎自行車出行,為守護家鄉的藍天出一份力。志愿者們還來到沿街的商鋪、飯店給他們發放環保宣傳頁。一位沿街飯店的老板說,保衛藍天,人人有責。他不僅要身體力行保護環境,還要給員工們發出倡議,從節約用水,集中處理污水開始,和身邊的人共同努力守護好臨汾的藍天碧水。
整裝出發
上街宣傳
為了配合全市生態環境治理攻堅活動,近一個時期以來,臨汾日報社全體動員,人人參與,大家用實際行動為打贏環保攻堅奔走出力。3月1日,臨汾日報社接到市總工會開展的“助力污染防治攻堅戰”系列活動的通知后,當天就召開了動員會,并印發了“助力污染防治攻堅戰環保‘金點子’表”,報社領導班子帶頭出點子,并發到工作群里拋磚引玉,全體員工積極行動,獻計獻策。“鼓勵少用塑料袋,用桶倒垃圾。”“去超市自帶購物袋,給臨汾美好家園貢獻自己的力量。”“自備手絹,少用紙巾,少用一次性餐具。”……短短幾天時間,共征集回頗有見地的“金點子”48條。
“作為小記者,我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少開私家車、多坐公交車、不亂扔垃圾、做好垃圾分類……”臨汾日報·晚報版小記者楊子萱說,她還要在校園積極和同學們宣傳環保,讓大家一起加入環保宣傳隊伍,共同為保護環境添磚加瓦。據了解,自去年11月底,由團市委、市教育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少工委和臨汾晚報小記者團組委會聯合發起“臨汾少年藍天保衛戰”系列活動,先后分別開展了《保衛藍天 少年有責》的“臨汾首屆藍天小衛士”選拔比賽;“環境污染與環境保護知識主題講座”;“環保紀錄片分享大會”;“環保手抄報作品展”;“我是小小環衛工人”等活動。目前正在籌備制作“臨汾少年藍天保衛戰”公益宣傳片。“臨汾少年藍天保衛戰”系列活動得到了市區范圍內30余所學校的積極響應,活動覆蓋5萬余人和數萬個家庭。目前,已經在市區內30余所學校中形成人人爭做環保小衛士的濃厚氛圍。
街頭宣講
入企采訪
這次生態環境治理攻堅行動,是臨汾日報社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弘揚主旋律,打好主動仗的內容之一;是臨汾日報社“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學習、大討論的重要成果;也是臨汾日報社踐行宣傳思想戰線開展的增強“四力”教育實踐活動的具體體現。3月13日,臨汾日報社與市生態環境局聯合推出的《生態環境治理攻堅專刊》正式面世,在開展采訪工作的同時,全方位向廣大群眾宣傳我市環保形勢,宣講環保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為臨汾環保事業鼓與呼,讓臨汾生態文明建設的聲音傳得更響、更廣、更遠。
全市生態環境整治攻堅活動如火如荼,黨報媒體記者一馬當先,他們忙碌的身影出現在機關、廠礦和全市環保最前沿。
記者 郝海軍
攝影:趙俊堂 閆銳鵬 蘇亞兵 王輝耀
出征儀式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