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鄉村廣場上的曼妙舞姿,還是手工藝協會里的嫻熟技藝,無論是“婦女之家”里聆聽十八大輔導時的認真,還是養殖場里的忙碌,在春日里的古縣農村大地上,處處都有基層婦聯干部的身影,處處都有廣大農村婦女積極參與的激情,猶如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巾幗畫卷。
近年來,古縣婦聯深入開展以“婦女先行講文明、婦女合力促致富、婦女帶頭創平安、婦女攜手謀幸福、婦女創先爭優秀”為主要內容的“五學無比五提升”活動,促進了全縣婦女工作的發展和進步。
婦女綜合素質的提高直接影響著一個家庭乃至整個社會的整體素質。古縣婦聯采取大手拉小手的方式,通過舉辦各類文化、技術培訓班提高婦女素質。在全縣34所中小學開展了《弟子規》誦讀活動,組建了6支家庭教育志愿者隊伍,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絡。同時開展了“文明和諧家庭”、“美德在農村”等家庭創建活動,倡導文明生活方式。
社會管理離不開婦女的參與。古縣婦聯扎實開展了廉政文化進家庭活動,通過發放倡議書、召開座談會、選樹典型、舉辦文藝晚會等形式,營造濃厚的家庭廉政文化氛圍;聯合司法、公安等單位深入農村為廣大婦女送法律、送援助,建立健全了婦聯維權網絡,實現了全縣鄉村、社區婦女維權全覆蓋。同時,組建了12支巾幗志愿者隊伍開展關愛空巢老人、城市清潔、結對幫扶等活動,引導廣大婦女積極參與到文明古縣的建設中來。
創業就業致富領先。古縣婦聯一直把實現農村婦女創業就業放在工作的首位。自2007年引進“十字繡”后,不斷將手工藝制作做大做強,成立了古縣“俏春姑”手工藝制作協會,集研發、設計、培訓、制作、營銷為一體,手工藝產品也由最初的十字繡不斷擴大延伸,產品達到30余種。在協會的輻射帶動下,古縣“春媳婦”土布鞋協會、紅梅布藝協會、“巧姑娘”手工編織協會迅速成長,抱團發展。現在,古縣有5000余名婦女從事手工布藝制作,擁有臨汾最大的十字繡制作精品隊伍,是各類手工布藝最全的制作基地,產品遠銷北京、上海、太原、日本、韓國等地及旅游景點,年產值達700多萬元,人均年增收6500余元。古縣婦女的手工藝制作也被作為全縣的文化產業重點扶持發展,成為古縣轉型發展的一支生力軍,為煤炭資源縣走低碳經濟、生態經濟探索出了一條成功之路。
與此同時,古縣婦聯積極提升農村婦女創業就業能力,開展各類就業培訓工作,僅去年就聯合相關單位舉辦養殖、種植、核桃嫁接培訓班6期,參訓婦女達到2350人次,幫助46戶創業婦女完成小額擔保貸款901萬元,推進婦女創業基地創建工作。
講文明、促致富、創平安、謀幸福,在古縣婦聯引領下,這片土地上的“她力量”正以創先爭優的“精氣神”發揮著輻射作用。在奔向小康的征途中,她們攜手同行、不斷向前。記者 段碧蓉
責任編輯: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