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意盎然的石壁鄉五馬嶺村
張金虎“持證”賺錢多
臨汾新聞網訊 8月的古縣,峰巒疊翠,萬物勃發,在黨的扶貧政策扶持下,在扶貧人員幫扶下,石壁鄉五馬嶺村村民靠自身努力,過上了幸福生活。
53歲的王如慶是個勤快人,前些年靠種地、務工收入生活,日子雖不富裕,但除去孩子上學和日常開銷,還有結余。
2016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擊倒了王如慶,一家人省吃儉用的錢剛夠看病。后來,他的妻子又患大病動了手術,這次看病的錢全是親戚湊的,再加上孩子上學的開支,一家人生活舉步維艱。
結合王如慶的實際情況,鄉村干部以及駐村工作隊第一時間,通過健康扶貧和教育扶貧政策幫助一家人渡過難關。
“那陣子,全村的各項指標已進入脫貧階段,后來因我們一家退回到貧困線上。”王如慶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不想拖全村人的后腿。
后來,王如慶的身體恢復了,能下地干活了。他一刻也不耽誤,種藥材能致富,就緊跟村里的先行者學習。他在直播間還關注了各地藥材種植大戶,線上學習也絲毫不松懈。去年6月10日,鄉鎮邀請農業專家來村里指導中藥材種植,他次次不落。培訓后,王如慶意識到藥材種植的重要性,他決定先種3畝藥材試試效益。
今年藥材市場大好,王如慶又在核桃地里套種了3畝遠志。他看好藥材種植,要埋頭實干在“土里刨金”,加速過上幸福生活。
現在的五馬嶺村藥材種植已初見成效,老百姓更是踴躍實干。這些天雨水多,村民吃過午飯都不約而同前往藥材地里拔草。47歲的張金虎就是其中一員。
三年前,張金虎還在貧困線上掙扎,家里靠種玉米維持生計。一直鉆研果樹修剪技術的他,是村里公認的行家里手。張金虎想憑借修剪手藝掙錢,可到了外地,僅憑自薦很難獲取別人的信任。
2017年,張金虎的機遇來了!在鄉鎮、村干部的幫扶下,他通過3個月的學習,考取了果樹工初級職稱。這回,張金虎終于可以正大光明“持證上崗”了。他也成了香餑餑,多次深入其他縣市參與果樹修剪。同時,在全鄉核桃樹優化升級中,他主動報名參與。
如今靠著手藝脫貧的張金虎更不甘落后開始發展藥材種植。在他看來,有技術傍身加勤勞苦干,好日子就在跟前。
村民郭文晶也揣著“奮斗的想法”忙著調產,除了發展中藥材,他還種植時令蔬菜。村委大院后面是他家的菜地,以種植豆角、南瓜為主。“睿智”的郭文晶穩抓城里人消費心理,以綠色蔬菜為突破口。他天天細致打理菜園,統一采收后再騎著三輪車到縣城賣。現采現賣的銷售理念讓郭文晶收獲了不少忠實粉絲。
如今五馬嶺村,發展思路清晰,集體經濟優勢凸顯,藥材種植示范園,引領帶動作用強;優化產業結構,高效農業收益豐,家家戶戶都實干;改善基礎設施,便捷生活方式,宜居鄉村快樂多;榜樣力量帶動強,人人相互學習,向善向上向好……他們在通往小康生活的路上勁頭十足。
記者 祁欣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