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無證無市場,有證有銷路。以后每筐西紅柿都要有合格證。”“農產品的合格證就是身份證!”8月3日,一幅醒目的“圖說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宣傳海報亮相市區鼓樓東大街,市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當起了講解員,為過往市民宣講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知識。
究竟啥是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市民王女士一頭霧水,買了20年的瓜果蔬菜從沒有見過這合格證。
市農業農村局農產品質量安全科負責人魯清杰介紹,合格證是農產品的承諾標識。其試行主體主要包括食用農產品生產企業、農牧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牧場、種養大戶。合格證在統一樣式上,附有食用農產品生產商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產地、開具日期。同時,還有生產者的“承諾”,根據國家法律法規、相關標準,執行現有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要求,其農產品不使用禁用限用農藥獸藥、不使用非法添加物、遵守農藥安全間隔期、獸藥休藥期規定并符合農藥獸藥殘留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如此一來,合格證已具備法律效力,一張小小的標簽,使得農產品像工業品一樣身份透明,一旦出了問題就可以追溯到底。
聽了工作人員的講解,王女士豁然開朗,她直指海報脫口而出:“若是黑心農戶,虛假開具合格證還要被列入黑白單。”她為這項好舉措點贊。
海報的第四部分圖示3內容,簡要說明農產品合格證的“使用場景”即生產環節、收購環節和入市環節。通過環環管控,進而加強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管理對接,無論是生產商、收購商、零售商都可以做到心中有數,有效實施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全程質量安全監管。
今年以來,全國同步施行使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讓農特產品“持證上崗”。為落實這一制度,從年初,我市專門召開了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座談會,明確了食用農產品合格證試行范圍、開具要求。同時,印發《臨汾市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實施方案》,并成立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在全市范圍內進行組織實施。截至目前,我市合格證開具總張數190552張,開具合格證上市的農產品1048.484噸。通過實施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讓農特產品“持證上崗”,生產者的主體責任將進一步得到強化,這也將更加有效地保障農產品質量、守住農產品安全這條底線,確保消費者吃得安心。
記者 祁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