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范韶華) 今年以來,我市加快推進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推動農機裝備高質量發展,大力推廣綠色高效機械化技術與農機裝備,發展機械化有機旱作農業,推動智慧農機示范應用,推進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創新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改善農機作業基礎條件、注重培養農機實用型人才,為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支撐。
推進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在平川縣建設小麥、玉米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在丘陵山區縣建設玉米、馬鈴薯、谷子、豆類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以點帶面,著力解決機械化薄弱環節和丘陵山區機械化技術“瓶頸”,提升全程機械化水平。圍繞農業結構調整,推進農業機械化全面發展,建成設施農業、畜牧養殖、林果業、中藥材生產機械化示范基地,探索機械化解決方案,重點引進先進適用的機械裝備及配套設施,實現全面機械化重大突破。
推動農機裝備高質量發展。加強農機新技術新機具研發,在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中對農業機械化新技術和新產品研發予以傾斜,推進我市農機裝備產業向“專、精、特、新”發展。吸引省內外農機裝備企業在我市投資建企、合作建廠,享受招商引資等優惠政策。
大力推廣綠色高效機械化技術與農機裝備。圍繞主要糧食作物生產和畜牧養殖、林果、蔬菜、中藥材等農業產業,大力支持精準施藥、高效施肥、中藥材采收、水肥一體化、節水灌溉、農產品烘干、秸稈綜合利用、殘膜回收利用、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等綠色高效機械裝備和技術的推廣應用。
發展機械化有機旱作農業。大力發展秸稈還田離田、深松整地、探墑播種、坐水播種、地膜覆蓋等機械化有機旱作技術,加大作業補貼力度,重點推進農機深松整地、機械化生態保護、機械化免少耕播種、農田“宜機化”改造、機械化秸稈綜合利用等工程,促進農機集成技術和農藝融合。
推動智慧農機示范應用。推進“互聯網+農機”,建立市級“智慧農機”管理服務平臺,完善省—市—縣互聯互通“智慧農機”管理服務系統,促進機械化、信息化融合,實現農機作業監測、維修診斷、遠程調度、農機農資、網購團購等信息化服務,提高農機作業質量與效率,逐步實現市、縣“智慧農機”服務平臺全覆蓋。
推進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在糧食生產重點縣,扶持建設糧食加工機械化集中處理和集中干燥中心;在中藥材、食用菌和果蔬種植重點縣,加大貯藏、保鮮、烘干、分級、包裝等環節配套機械的扶持力度;在丘陵山區,新建、擴建一批雜糧、油料作物等農產品高標準加工點,加快現有農村油坊磨坊加工裝備技術的改造升級。圍繞我市農產品精深加工十大產業集群,突出藥茶產業機械化發展,實現藥茶加工的機械化、標準化、清潔化。
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實施農機合作社、機械化家庭農場和農機大戶示范培育工程,引導技術、資金、政策等持續向新型農機經營主體聚集。推廣洪洞、翼城等農業生產托管模式,鼓勵農機服務主體(農機合作社)與家庭農場、種植大戶、普通農戶及農業企業組建農業生產聯合體。
持續改善農機作業基礎設施條件。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開展農田“宜機化”建設推進行動,解決大中型機具進地作業困難的問題,改善丘陵山區農機化生產條件。支持農資農機具存放場所以及作物生產直接關聯的烘干晾曬、分揀包裝、保鮮存儲等設施用地,按規定落實設施農業用地相關政策。
注重農機實用型人才培養。通過購買服務、項目支持等方式,支持農機企業、農機合作社培養農機操作、維修等實用技能型人才。組織基層農機人員走出去開展崗位技能培養和知識更新,建成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一線農機人才隊伍。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