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范韶華) 近年來,我市緊抓產業就業,重點在產業發展、就業保障上下功夫,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產業,努力實現易地搬遷戶可持續發展。
“十三五”期間,為解決“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脫貧和發展問題,我市累計實施易地扶貧搬遷人口4956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1265人,同步搬遷人口8300人,建設345個集中安置點,對299個深度貧困村實施整體搬遷。截至目前,全市49565人全部搬遷入住。在做好易地扶貧搬遷的同時,各任務縣多措并舉做好相關后續扶持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產業為先做好增收文章。吉縣80%的搬遷戶有蘋果園作為后續發展產業,他們緊抓蘋果主導產業,發展壯大特色種養產業規模,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培育增收新的增長點;永和縣依托紅棗、蘋果等特色產業,汾西縣發展核桃業,浮山縣發展光伏產業、蔬菜種植業帶動搬遷戶脫貧;安澤縣開展“企業+基地+貧困戶”模式全覆蓋,大力支持搬遷貧困戶發展養殖及農產品加工等產業。
就業為輔拓寬增收渠道。蒲縣通過發展構樹、小雜糧種植以及為貧困戶提供技能培訓幫扶搬遷戶;大寧縣推進“工業園區、安置新區”兩區共建模式加強搬遷后續脫貧扶持;鄉寧縣通過創辦生產加工企業、加大職業技能培訓等方式,帶動安置點周邊貧困人口及婦女就業,實現了搬遷與就業結合,挪“窮窩”與換“窮業”并舉。
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下一步,我市將下更大功夫,使搬遷群眾擁有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更加穩定的增收渠道、更加便捷的就醫和上學條件,確保實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標。
責任編輯: 吉政